财政不再兜底 盈亏将自生自灭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 10:22 《资本市场》 | |||||||||
文/本刊记者 刘亮 北京报道 经营亏损或落败将不再财政兜底或核销,而将具化为追究当事老总的责任,薪酬惩罚,甚至刑罚。 然声音很微弱,但中国民众也在接受这样一个教育,就是有朝一日,中国的商业银行
目前,国家正在对商业银行进行企业化改制,建行香港上市、工行股改引进战略投资者等等,都昭示着国家期待着这些商业银行的投资者、管理者在获得经营收益的同时承担起更多的经营风险。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的研究人员殷剑峰曾经这样告诉《资本市场》记者:“国家对银行进行改革的目的是提高银行的经营业绩,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但这也意味着将来银行一旦出现经营风险的时候,国家可能不再兜底,不再注资解决银行呆坏账的问题,所以应该告诉大众,将来国有商业银行破产被清算,也是有可能的。” 国企渐失国家信用 事实上,大概在10年之前,国家就不再通过行政拨款的方式注资为国有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了。甚至在企业破产重组的时候,政府也更少采用财政出钱来解决问题了,而是更多地采用市场化的方法,例如引进投资者来盘活不良资产。 “在这个过程中国企已经失去了国家信用,企业必须对自己的经营行为负责。”北京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艾西南介绍:“以前国企都有自建小社会的现象,建有自己的学校、医院等等配套机构,这样容易让员工认为企业就代表政府。而现在,这些机构都已经逐步剥离。并且国企破产、国企员工下岗的事情层出不穷,国企已经不再像过去可以背靠国家这棵大树了。” 但是由于原有体制影响的延续,国企滥用了国家信用。艾西南介绍,这也是国企整体信用不好的原因之一。 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存在这种情况,虽然无法得到国家的财政支持了,但伴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改革的重点曾一度放在帮助大型国有企业脱困上。 在这个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为一些大型国企提供了大量贷款,对国企进行扶持,但在各种因素的制约下,这些贷款并没有被用好,很多资金刚一到位就立刻转化成为了呆坏账。 国有企业借国有银行的钱,然后赖账不还,主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处于相同体制之下,很多国企管理层还是延续计划体制的思路,把银行贷款当成是国家的财政扶持了,借贷的时候就没打算还!结果导致很多国企高负债经营,和银行成了难兄难弟,聚集了相当的金融风险。 “尽管有一段时期对这种行为追究的并不是非常严厉,但国家还是想了办法。”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国家正在对国有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国有商业银行也要对自己的放贷行为更加审慎和负责,地方政府对于银行事务影响力的减少,使国有企业不可能再通过这条路来获得变相的财政支持。” 在没有国家财政支持的情况下,国企新的管理层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首先必须重建企业自己的信用。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国企才不会把国家信用和企业信用混为一谈,这样也有利于企业建立自己的信用。 国企老总更要拿利润说事 无法再赖帐的国企事实上只有一条路可走了,就是去市场中赚取利润和寻找自己活下去的理由,所以在国企改革中改革治理结构,改变管理层的选拔办法和监督机制,成为当务之急。 对于央企,在积极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制度的同时,国资委主任李荣融11月7日在中央企业不良资产责任认定和处理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指出:“国资委正在组织力量研究制定《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并抓紧修改完善,力争尽早出台实施。” 这也就意味着央企也不可能再想办法逃废债务,如果把银行贷款转化为不良资产,相应企业领导也会被追究责任。 与此同时,国资委也正加快在央企中建立约束与激励机制,说白了就是要解决好三个问题,即做好怎么奖励、做不好怎么走人、做错了如何惩罚的问题。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谢荣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以前对不少国企老总来说,首先是确保不能犯错,赢利倒是其次。将来对国企绩效考核和监督制约机制的力量必然会同时显现出来。 谢荣以长虹为例解释,早先长虹赚得盆满钵满时,倪润峰也没有因此大富;而在倪润峰去职的前两年,长虹业绩滑坡,倪润峰一样安然无恙。将来这种情况可能会越来越少了,国企的高层管理人员必须明白,在国企更加企业化、市场化的进程中,国企老总拿业绩来说明自己的实力,说明自己的存在价值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即便是垄断性行业里的国企,靠国家或自然垄断就可以赚取利润,但对于公司管理层而言,提高效益、提高利润率同样是必要的。这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同样感受到了提高效益的压力。网通集团工作人员陈华亮告诉《资本市场》记者,网通集团每年也面临国资委的、信息产业部的、财政部的多项绩效、业绩考核,有些可以敷衍而过,有些则必须认真对待。 作为长春市国资委下属的一家国有控股企业,长春旭阳工业集团在市场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一些。集团副总裁刘革介绍,虽然长春旭阳在一些领域并未完全市场化,如去年长春的国企员工已经被解除了国企身份,但为了维护社会稳定,长春旭阳并没有按照完全市场化的方式来裁减冗员。而且还存在这种情况,长春市国资委会划拨一部分资产和一些员工给长春旭阳,让长春旭阳来盘活这部分资产,扶持这些员工就业。 尽管如此,对长春旭阳管理层的业绩考核同样严格,这些业绩指标都是长春国资委等大股东通过公司董事会制定的,应该说还是比较的科学合理,对于公司管理层来说,完成这些指标同样有相当大的压力。 公司管理层的压力不仅来自于要完成大股东的绩效考核指标,要保证企业员工的生活,还因为能否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也事关自身的利益。刘革介绍,长春旭阳工业集团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是一个人担任的,包括他在内的公司高管都缴纳了风险抵押金,一旦出现经营失误就要用这些钱来赔偿损失。管理层的工资发放是每月拿生活费,到年底拿工资的60%,第二年经过业绩考核才能拿到剩下的40%。董事长的年收入不得超过员工平均工资的20倍,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董事长的80%。 “如果干不好,别说拿工资,到最后可能这些高管就得集体走人了。”刘革表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