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高门槛致地下经济盛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4日 16:34 潇湘晨报

  最新一期《瞭望新闻周刊》载文称,有些城市的政府管理部门层层加码抬高“合法经营”门槛,非但未能达到“规范市场秩序、减轻管理压力”的初衷,反而催生出大量的“不合法生存”人群和地下经济,并进而致使城市管理成本抬高,利益冲突激化,寻租空间增加。(见1月23日《瞭望新闻周刊》)

  在城市的高门槛之下,这部分主要由城市贫困人群、下岗工人、农民工和刑释教解
人员以及失业的大学生等构成的“地下职业群体”,始终无法实现“阳光化生存”——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但主要依靠非法手段自食其力谋生;违反政府经济管理政策法规,但不具有刑事犯罪性质;因为办不下所以干脆不办理任何经营证照,也就“不需要”执行国家技术质量标准和管理规范;更由于不在体制之内,事实上也就一直游离于政府的相关监管之外。城市管理由此也陷入了这样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因为某一行业市场混乱、问题重重,政府抬高其市场准入门槛,于是小业主被赶走从而转入地下,而整体市场进而变得更加混乱。必须指出的是,社会还因此增加了诸多不稳定隐患,权力寻租、不公平竞争、就业形势进一步恶化等弊端也势必在所难免。

  毋庸置疑,地下经济的盛行直接缘起于政府的简单化管理思路,而抬高就业、创业门槛从来就不是科学的社会经济管理方式。“予我长袖,我方能善舞”,“地下职业群体”原本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可在政府部门人为地抬高了准入条件后,就被彻底排斥于合法的市场之外。认识到这一点,就不难发现,放宽市场准入、降低不合理的高门槛,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途。

  事实上,如何活跃市场经济因子、改善创业投资环境,理应是谋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必研课目。而市场能否实现平衡、健康发展,往往与政府的管理政策和管理体制休戚相关。这样想来,在大量人群被推入违法经营的生存状态后,管理者的寻租空间势必因此加大,腐败行为势必滋生蔓延,而城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矛盾频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势必也因此而增加,并且城市管理也将由此产生恶质化倾向,这一切也就在情理之中,而这也许还不是最重要的。

  鼓励自由竞争、创造条件形成竞争氛围并维护市场的良好秩序,真正从有利于不同的市场经济主体更好地发展角度施政,才是政府部门理性、负责的做法,也是走出城市管理“高门槛”怪圈的必然要求。

中国经济要想走向稳健成熟,中国社会要想实现稳定和谐,政府的管理思路就必须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政府的职能转变进程也不能再一味延缓,而政府的管理体制更亟需改革创新。□孙凤忠 (山东 职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