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槛致地下经济盛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4日 16:34 潇湘晨报 | |||||||||
最新一期《瞭望新闻周刊》载文称,有些城市的政府管理部门层层加码抬高“合法经营”门槛,非但未能达到“规范市场秩序、减轻管理压力”的初衷,反而催生出大量的“不合法生存”人群和地下经济,并进而致使城市管理成本抬高,利益冲突激化,寻租空间增加。(见1月23日《瞭望新闻周刊》) 在城市的高门槛之下,这部分主要由城市贫困人群、下岗工人、农民工和刑释教解
毋庸置疑,地下经济的盛行直接缘起于政府的简单化管理思路,而抬高就业、创业门槛从来就不是科学的社会经济管理方式。“予我长袖,我方能善舞”,“地下职业群体”原本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可在政府部门人为地抬高了准入条件后,就被彻底排斥于合法的市场之外。认识到这一点,就不难发现,放宽市场准入、降低不合理的高门槛,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途。 事实上,如何活跃市场经济因子、改善创业投资环境,理应是谋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必研课目。而市场能否实现平衡、健康发展,往往与政府的管理政策和管理体制休戚相关。这样想来,在大量人群被推入违法经营的生存状态后,管理者的寻租空间势必因此加大,腐败行为势必滋生蔓延,而城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矛盾频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势必也因此而增加,并且城市管理也将由此产生恶质化倾向,这一切也就在情理之中,而这也许还不是最重要的。 鼓励自由竞争、创造条件形成竞争氛围并维护市场的良好秩序,真正从有利于不同的市场经济主体更好地发展角度施政,才是政府部门理性、负责的做法,也是走出城市管理“高门槛”怪圈的必然要求。中国经济要想走向稳健成熟,中国社会要想实现稳定和谐,政府的管理思路就必须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政府的职能转变进程也不能再一味延缓,而政府的管理体制更亟需改革创新。□孙凤忠 (山东 职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