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荒在2005 是什么愿因让我们排队都买不到汽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31日 08:07 东方早报 | |
责任编辑 刘景 事件综述 今年8月,当“麦莎”台风肆虐华东沿海地区时,一场大规模的油荒也登陆了珠三角地区。8月7日《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头条刊登“汽柴油大面积脱销,珠三角告急”一文,披 面对大面积的油荒,石油公司普遍认为,“麦莎”台风是造成此次油荒的最大原因。“台风罪魁说”受到了市场的质疑,有学者表示,国际油价和国内油价的差价,造成大量低价成品油被出口到境外,于是出现了我国成品油市场供应极其短缺的现象。此外,媒体也在大量刊登文章,分析造成“油荒”的原因…… 8月9日,东方早报刊登首席评论员李巨微的文章《石油寡头有责任中止“油荒”继续蔓延》,将造成油荒的矛头直指国有垄断石油公司:此番“油荒”现世,最起码证明两大寡头未能履行职责。合逻辑的情况甚至可能是,它们以国家经济及全国用户为“人质”,与发改委博弈,谋求成品油价格进一步提升……我们认为,鉴于中石油、中石化集团的国资中央企业性质,中央政府应该以下达行政命令的方式,训令它们不折不扣履行确保成品油供应职责,立即采取措施中止“油荒”向全国蔓延;如拒不执行或者执行不力,则对管理层问责追究,决不姑息。 这篇文章在市场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立足于文章所提供的视角,此次“油荒”的来龙去脉似乎一下清晰起来。 当然,对于东方早报的观点,也有不同的声音。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就说,成品油走私出境是造成前段时间广东“缺油”现象的主要原因。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讨,关于此次油荒的成因,市场上有了三种主要的解释:石油垄断企业故意制造油荒倒逼国家调整油价,意在谋取油品定价权;国际油价和国内油价存在差价,国内大量成品油流出;国内石油价格体制自身存在缺陷。 如此严重的油荒以及由此引发的巨大市场反响,终于引起了国家的重视。在国家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中石化和中石油公司紧急增调8万吨汽油供应广东市场,“油荒”得到初步缓解。中石化广州分公司和市经贸委也一再表示,广州市油品短缺短期就会有明显缓解,市民无需恐慌而提前储油。 至此,一场在中国大地引起巨大震动的油荒,在表面看来,似乎得到了缓解。但更多的人想问的是:这样的油荒还会再次出现吗? 回声 从目前市场整体的情况来看,油荒似乎得到了缓解,但这次油荒所造成的影响,是值得市场深深反思的。 虽然对于油荒的最根本成因,不同的市场人士有着不同的看法,不过通过众多媒体对这一事件的深入剖析,市场至少在一个点上基本达成共识,那就是:国内石油巨头依赖国家赋予它们的垄断地位,长期以来获利丰厚。它们既然享受了垄断的利益,那么就应该承担起相应的垄断责任。因此,即使目前成品油价格出现倒挂,炼油暂时出现亏损,它们也有义务来保证市场供应,这是垄断国企应该承担的“普遍服务”义务。 跳出油荒这个窗口,市场更应该思考的是,在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的时候,价格的市场化与打破企业的行政垄断,究竟应该孰先孰后? 在转轨期的中国,存在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割裂的现象,一方面,消费品(包括工业消费品和民用消费品)市场已经基本实现市场化定价;另一方面,在要素市场(资源、土地、资金)还存在大量的行政垄断。在这种市场与非市场的割裂中,要素的价格不能有效传导到最终产品中,行政垄断企业因此获得了大量的超额利润。不仅是石油市场,其他的资源行业,还有房地产行业,都存在类似的问题。 我们认为,市场化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必然方向,不过对于存在行政垄断的企业,在最终产品价格市场化之前,理应先打破要素的行政垄断。不能让涨价成为垄断重要资源行业利益集团的盛宴。 就在我们准备这个回顾专题的时候,国家发改委决定,从26日起上调天然气出厂价格。早报评论员李巨微认为,石油巨头有“倒逼”提高天然气价格之嫌。 12月28日,中国石化及其旗下上市公司同时发布公告称,由于境内成品油价格和原油价格倒挂。中央财政决定给予中石化集团公司一次性补偿人民币近100亿元。 也许,正是由于市场意识到了石油垄断企业“倒逼”提高成品油价格的意图,油荒最终没有能演变成一次新的涨价。如果说这也算是市场的一次胜利的话,那么上述两则最新的新闻,恐怕就无法令市场产生任何喜悦之情了。明天就是2006年了,关于市场化与行政垄断的争论,显然还会继续下去…… 场内交锋 针对油荒事件,早报多次发表评论文章,一些评论在市场上引起了巨大反响,甚至对于油荒事件的走向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早报还从多个角度,分析了石油行业产业结构、定价机制以及国企行政垄断的问题。 石油寡头有责任中止“油荒”继续蔓延 我们认为,鉴于中石油、中石化集团的国资中央企业性质,中央政府应该以下达行政命令的方式,训令它们不折不扣履行确保成品油供应职责,立即采取措施中止“油荒”向全国蔓延;如拒不执行或者执行不力,则对管理层问责追究,决不姑息。 中石油、中石化集团未能履行职责还进一步凸现出尽快启动国内石油行业市场化改革的紧迫性。承担有“政策性功能”的中央企业,也是“理性人”,利用垄断地位所谋取的不过是利益集团的最大利益。一次又一次“油荒”充分说明,石油寡头们同样如此。 或许国内石油行业市场化改革有复杂一面,但首先破除寡头垄断局面是第一步选择。形成市场定价机制和消除准入壁垒均是石油领域市场化改革的任务,顺序上,在消除准入壁垒前,放开石油管制将不可避免石油寡头操纵市场局面—————政府定价只能在此停止。早报首席评论员李巨微2005年8月9日 优化石油行业产业结构比调整成品油价格更急迫 造成国内外成品油价格倒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还是应该立足于国内,解决石油行业内部存在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必须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允许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石油行业,并且通过建立更加顺畅的石油供应管道,解决当前中国市场上石油供应短缺问题。 在我们看来,当前亟需调整的不是成品油价格,而是石油行业体系,只有理顺石油行业体系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减少石油产品流通中无谓的损耗,中国的石油工业才能够应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冲击。早报特约评论员乔新生2005年9月14日 应对国际油价上涨必须挽回垄断效率损失 种种反资源配置普遍规律的现象无不说明,惟有全面破除垄断,令市场之手发挥作用,方能还石油,包括石油化工产品价格本来面貌!源自国际市场的价格风险才是国内经济和各类消费主体最主要、最日常的风险。 国家发改委至今未松口上调成品油价格,但如果国际油价进一步升高,国内油价上涨在所难免。“油荒”蔓延、高油价及石化产品价格上涨于宏观经济与国民生活的负面传导作用将难以避免。在此背景下,重新梳理石油战略思想,以市场化改革为路径,挽回因寡头垄断造成的效率损失显得十分迫切。早报首席评论员李巨微2005年8月18日 行政性垄断造就“中国企业500强” 与世界500强相比,国产500强大多数系中央直属带有行政垄断的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 以加快市场发育和市场秩序建立为目标,以及在加快国企改制的语境下,垄断寡头持续做大与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改革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我们担心,若不加甄别、缺乏界线地过度渲染所谓500强,其所形成的“舆论强势”将进一步干扰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国有垄断实质就是行政性垄断。其危害性还集中表现为限制竞争,延缓产业技术升级,降低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恶化市场竞争秩序,管制决策非公开化和广泛的权钱交易,损害政府威信和执法效率等等。至于行政性垄断对落后的保护,在当前全球竞争的环境下,则极不利于提升国内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早报首席评论员鲁宁2005年8月22日 场外激辩 油荒背后皆因成品油大量外销 油荒背后,并不仅仅是“麦莎”台风的身影。价格倒挂的另一个结果就是,石油出口而不是在中国销售是更有利可图的事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赵行姝博士说:“国际油价和国内油价的差价,导致一部分企业通过正规或者非正规的渠道将油品销向国外,赚取差价。之所以沿海一带的‘油荒’情况特别严重,就是因为这些地区将油品卖出去较为方便。”经济观察报范卫强2005年8月15日 李荣融:成品油走私是广东“油荒”的罪魁祸首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25日说,成品油走私出境是造成前段时间广东“缺油”现象的主要原因。中国每天走私的成品油大约有1200吨。以前是流入内地,而今年香港油价是内地的2.5到3倍,每天又有同样多的油流出内地。 李荣融说,上半年由于国内外油价差距,中石化和中石油公司共损失利润460亿元。“有人说国有石油公司要挟发改委抬高油价。460亿元都出去了,我们还有必要要挟吗?”新华社2005年9月26日 华南油荒有人获利两大巨头加速收购社会加油站 我国出现局部地区油荒并非始于今日,每次油荒过后,总会有人因此获利。油荒袭来,两大垄断企业可以名正言顺地不向社会加油站批油,在这种格局之下,社会加油站成为两大集团的加盟店是最佳出路。而两大垄断企业收购社会油站的步伐近年来也一直在加速:在广州,全市520家加油站中,属于两大集团的占70%。 两大巨头对政府的倒逼政策也颇为成功,自1999年凭借《关于清理整顿小炼油厂和规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的意见》,获得成品油批发经营的垄断地位后,今年6月,商务部公布《成品油批发企业经营管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成品油批发的准入门槛明显提高,两大石油巨头的垄断地位得到巩固。每日经济新闻叶檀2005年8月16日 未尽平抑油价之职石油巨头应为油荒承担责任 石油行业享有垄断性国企的特殊地位,也因此获得巨额收益。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石油行业的盈利比去年同期增长71.8%。中石油的净利润1029.27亿元,成为香港联交所2004年盈利最高的上市公司,而中石化2004年的净利润也同比增长了69.77%。 石油巨头享有垄断利润的前提是,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经济领域,油价应该保持平稳,并保持持续供给。政府培植巨型国企的目的决非与私企争利,而有其维持经济稳定的重要使命。每日经济新闻叶檀2005年8月12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