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开放中国是经济全球化重要组成部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9日 22:08 新华网 | |||||||||
新华网伦敦9月29日电 (记者 马建国) 在伦敦,新闻媒体几乎没有一天不报道有关中国的消息,新闻发布会只要谈到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中国”肯定是一个除了“英国”之外出现频率最高的名词,英国不少专家甚至抱怨英国青少年在这场事关英国经济未来的“中国热”中至少在学习中文的热情上已落在法国和德国人后面 ……
在英国涌现的这股“中国热”当中感受最深的,恐怕要数英国的中国问题专家了。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侯塞因·阿瑟,一年中除了在伦敦从事学术活动之外,要在北京和伦敦之间往返六、七趟;能用汉语交流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克里斯托福·休斯也是很难“抓”到的大忙人;位于英国中部利兹大学的中国经济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柯若师,每天与中国学生和访客在一起的时间,甚至超过了他与英国同胞共处的时间…… 在通过面谈、电话和电子邮件进行的专访中,几位学者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声音——繁荣的中国对世界是重要的贡献,开放的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崛起对世界有益” 在号称英国地理中心的利兹市,柯若师现在是一个影响不小的“名人”。这个名片上用中文写着“中国经济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字样的学者说,他每天与中国学生和访客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了他与英国同胞共处的时间。这是因为,中国的发展已经为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世界带来了益处。现在任何一个学者要研究世界经济就不能不研究中国的经济,任何一个国家在全球化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也不能不研究中国的经济。 柯若师说,只要认准各个经济体的优势和弱势,认真研究中国的文化和经济动向,每个国家的不同地区都能够找到与中国合作的机会,中国的经济可能对一些国家带来结构调整的问题,但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对世界是有益的。西方个别专家、学者宣扬的“中国威胁论”,只是极端地强调了中国崛起带来的消极的东西,是一种保守、陈旧,应该予以抛弃的观念。 柯若师说,“经济竞争就是这样,成本低、效益好、质量上乘的商家和经济体要占上风,而任何公司、国家或地区如果在这些方面跟不上,就要处于劣势,这就是竞争。” “大象进屋,每个人都应给它让出些地方”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侯塞因·阿瑟,一年中至少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在中国,还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共同研究一些中国问题。 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阿瑟说,中国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它的进出口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70%,比美国和日本的经济更加开放。 他说,中国的发展同时也证明,一个总量很大的经济体,可以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扮演积极的角色。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和生产者,中国经济今年高速增长,也使中国“如同一只大象走进了世界经济的大堂,人们必须设法给他让出地方才行”。 他指出,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经济十多年接近两位数的增长,势必对世界经济带来影响,“即使是一只温和的大象进入一个多少已有些拥挤的世界经济舞台,每个人都不得不注意,不得不给它让些地方。” 这位发展问题专家说,让大象有地方立身,需要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方的努力。如果有人说中国的发展对其构成了威胁,那应该是他自身的问题,而不是中国的问题。其实,中国的经济已经给世界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动力。 他分析说,从中国获益的国家基本上分两类:发达国家主要靠技术和资本密集性对华出口;第二类是那些向中国出口原料的资源富有国。 他指出,在西欧、美国等发达国家享受从中国进口的价廉物美的纺织品等产品的同时,拉美、澳大利亚、中亚也从中国的矿产和能源进口中得到了巨大的利益。 阿瑟说,中国的经济在2001年到2003年期间达到世界经济增长总量的24%(按购买能力差别为基础的国内生产总值计算),中国已经成了继美国和欧盟之后,发展中国家出口的最大目的地国家,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铜、铁进口国和铁矿、铝矿进口国。 这位英国专家说,中国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不少人担心加入世贸组织会使中国企业的生存能力受到空前的考验。但三年多的实践证明,中国的经济能够自我调整,从而在竞争中使世界获益,也使自己更加强大。(完)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