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年动诸侯也得动大臣 部门利益负面不容忽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 18:53 《南风窗》杂志 | ||||||||
在全国政协经济界的小组会上,国资委和发改委的定位与作用问题,引发了与会代表们的热烈讨论。 一年多以来,“两委”的风头越来越劲,无人能出其右。“随随便便就划走我们几个亿”,中化进出口总公司的老总提到国资委这个“婆婆”时忍不住感慨。
从法律层面讲,国资委只是国有控股公司的大股东。但实际上,目前国资委既负责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又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还经常越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直接干预上市公司的人事任免和具体经营。去年三大电信公司老总一夜间被国资委岗位轮换,引来舆论哗然。 既下场比赛又当裁判吹哨,部门权力不断扩张又乏人监督,如此“风光”让人不禁向往。 而国家发改委则是在上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设立的,本希望它起统筹、协调和监督各部门的作用,但它却陷入了对具体项目的审批中不能自拔,这在“宏调”中尤其明显。 早有学者指出,中国不仅有“诸侯经济”,还有“大臣经济”,部门利益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进入攻坚期的改革,每步前行都将触动一些人和部门的既得利益。想要“秋毫不犯”就抵达目的,是不可能的。温总理在会上赞同“今年重在改革”的提法,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用一定篇幅强调改革的艰巨性。看来2005年,将是一个“改革年”。 (刘阳)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