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储备6099亿美元不过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2日 10:03 和讯网-财经时报 | ||||||||
林洛 外汇储备多少才算合适?从1993年底的212亿美元,到2004年的6099亿美元,单从数字看,增速确实惊人。但判断外汇储备量多少,显然不能一个数字说了算。 1月18日,央行行长周小川今年首次对外汇储备数字发表评论: “2004年的外汇储
他指出,外汇储备到底多少合适呢,以前说相当于一个国家3个月的进口额;亚洲金融危机后,波动加大,大家便认为6个月比较稳妥。如果按6个月的标准算,我们实际需要的外汇储备量是蛮大的。如果进口增长30%,储备是不是也要增长?但同时又有资本流动的影响。所以储备的原因错综复杂,对货币政策带来很大影响。 2004年底的6099亿美元,使中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外汇储备国。外汇储备增加是面双刃剑:在实现中国经济地位提高和抵御国际金融风险能力加强的同时,面对近期的美元贬值状况,人民币升值压力又有增加。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业内人士对中国持续增加的外汇储备是否适度存有很大歧义。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外汇储备数量非常少。如1979年仅8.4亿美元,1990年才首次超过100亿美元(111亿美元),1993年年底,也仅为212亿美元。 1994年中国开始外汇体制改革,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银行结售汇;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可以说,正是这次改革,使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大为改观,人民币市值稳定,外汇储备也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1996年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1997年达到1399亿美元。改革后的4年中,外汇储备增加了1187亿美元,平均每年增加近300亿美元。 1997年7月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中国的国际收支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外汇储备增长速度大大放慢。如1998年到2000年的3年中,增加量分别只有51亿美元、97亿美元和109亿美元。不过2000年的储备量依然达1656亿美元。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加入WTO,外汇储备出现了加速增长的趋势。2001年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2002年更是屡创纪录,一季度就迈过了3000亿美元大关,年底突破4000亿美元。新增外汇储备过1600亿美元,这一数字相当于新中国成立前50年间的积累。2004年的6099亿更是创下新纪录。 外汇储备增加的根本原因,是国内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直接原因则是中国进出口的增长和吸引外资的强劲势头。如2003年的进出口总额达8512亿美元,贸易顺差255亿美元;2004年初步统计贸易顺差320亿美元。而资本项目保持的巨额顺差,主要是利用外资所带来的资本项目净流入。目前,资本项目顺差已成为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最主要的原因。 随着外汇储备的屡创新高,外汇储备的“适度性”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外汇储备额远远高于“最优规模”,构成了浪费。理论论据包括3个月进口税、外债余额税以及管理成本税等。而外汇储备增多导致基础货币发放增多,也会增加通胀压力,可能给人民币带来升值压力。 对上述观点,笔者有保留意见。其实,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而言,6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并未显得过剩。 首先,“三个月进口税”的理论,产生的国际经济背景是40多年前,当时的外资流动不管是规模还是频率都非常小;而当今世界资本流动对外汇储备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贸易支付。因此,它已不适于用来衡量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适宜与否。 其次,中国外汇储备的大幅增长,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中国的强制结售汇。外汇储备代表的不仅仅是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而是整个社会的对外支付能力,这种情况造成中国外汇储备的后备性降低,减弱了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因此,利用国际惯例来衡量国内外汇储备水平时,就应对这种特殊性加以考虑。 另外,中国在经营外汇储备时,已充分考虑到赢利问题。因此,不是拿着一些外国的现钞放在那里,而是购买了外国的一些高收益、低风险、非常安全的债券。 最后,从外债角度看,中国外债余额虽不算太多,但还本付息的压力还是存在的。2003年的外债还本近千亿美元,付息几十亿美元。若不考虑新借入的外债,这些都需要从外汇储备中支付。同时,短期外债的比例也不是很低,其中不乏汇率投机因素。保持足额的外汇储备有利于保证外债安全。 总而言之,从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看,中国现阶段仍必须持有较大规模的外汇储备。目前的外汇储备量不仅不过剩,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外汇储备还可能适度增加。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