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会投资效率在上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5日 17:20 《财经》杂志 | |||||||||||||||||||||||||||||||||||||||||||||||||||||||||||||||
大致上说,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生产效率的提高非常显著,以后有所放缓,但仍然是在大幅度上升 □ 宋国青/文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一个中等偏上农民家庭的主要生产资料是“三十亩地一头牛”
通常用“全要素生产率”来度量经济效率。这里以1978年-2004年第一产业的情况为例来说明计算方法。在这26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年平均增长率为1.8%;固定资产净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可能接近而不到7.0%(缺乏全面的统计资料,此处按7.0%算);土地则是减少的,此处按零增长计算;还有存货暂不考虑。各项投入的重要性是按照对产出的贡献度量的,这可以通过要素的市场价格和生产成本来估计。按照26年的平均值算,考虑劳动、土地和固定资产(含折旧)的份额分别为55%、35%和10%,以这样的份额为权重,计算出第一产业总投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7%(本文所有计算均不考虑人力资本的变化)。 这个数字可以认为是上限。首先,土地数量减少未考虑;其次,农村就业人数的增长可能高估了,而且外出务工的就业者无论体力还是素质,都显著高于在家务农的劳动力。将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第一产业总投入的增长率可能只有1.0%左右,而净产值的增长率为4.4%。这样说来,在过去26年,第一产业生产率的提高十分显著。 一个重要考虑是将土地加进去计算总投入。算不算土地不仅对估计农业总资本影响非常大,对估计全社会总资本的增长情况也有比较显著的影响。附表是我自己估计的一些结果。不算土地的话,全社会固定资产加存货在过去26年的平均增长率估计为10.2%,比GDP增长率高一些;加上土地以后,物质总资本(包括固定资产、存货和土地)的增长率为7.5%,明显低于GDP的增长率。简单说,固定资产加存货在总资本中的权重约为80%,因为土地没有增加,所以总资本的增长率约为固定资本加存货增长率的80%。按此计算,总资本的平均生产率显著提高了。 过去26年全社会就业人数的增长率平均为2.2%。不考虑土地的话,总投入的增长率算来算去也不过5.0%左右;加上不增长的土地,总投入的增长率只有4.0%左右。这样,总投入的增长只能解释经济增长的一半左右。 土地是一项重要资源,这一点本没有什么疑问。如果有全社会总资本的直接统计,土地也就包含在其中了。在没有资本存量统计的情况下,只能依据估计的结果;而算不算土地和如何估价土地就很重要了。从附表的估计看,土地的权重从1978年的30.9%下降到了2004年的13.4%,这与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的下降是基本一致的。如果土地的权重再低一些,忽略土地对计算总资本增长率的影响会比较小;特别在经济增长率和总资本增长率都比较低的情况下(如美国),绝对的误差是非常小的。但是中国土地的权重如此高,不能忽略其影响。 这里说的土地,是指原始状态的土地。那些通过投资对农业土地改良的效果以及城市建设引起的城市土地升值效果,都已算在固定资本中。本来原始土地对现代经济的相对影响本来并不大,但由于中国人多地少,结果就是土地非常重要,表现为地租占农业产出的比例很高。 由此,可以进一步分析过去26年生产效率的变化过程。大致上说,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生产效率的提高非常显著,以后有所放缓,但仍然是在大幅度上升。这还不算上次说的住房对GDP统计贡献太小的影响。■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相关专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