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敬敦:
很荣幸参加社科院《农村绿皮书》的发布会。坚持20年,1992年是我们国家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年,1992年到今年已经走过20年的历程,这个时期是我们国家农业合农村经济也是宏观经济发生重要变化的一年。我感到农村绿皮书确实是一面镜子,从全局的视野和全球化的视野,按照年度的方式来照亮我们每年农业农村经济新的进展。这里既有对以往的总结,也有对未来形势的一种预判,也有对一些政策和方略的建议,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现在我们国家处在转方式、调结构非常重要的时期,这时候再来看绿皮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三农”问题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时候也把这些问题作为重要问题来分析。现在看起来这个问题更加突出。首先是从世界范围来看,发达国家也有他们的“三农”问题,但是像中国这样规模巨大、任务艰巨、关系复杂的“三农”问题,在世界现代化史上还没有出现过。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最大的现代化国家是美国,美国是1776年立国,奋斗了100多年实现了工业化。去年的日子也很有意思,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不管是怎么分析,我们的城镇化率达到51.3%,美国是在1920年,一般大家都认为是全面实现了工业化,1920年的时候美国的城镇化率正好是51%。那一年美国的农业劳力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30%多,但是美国的人口非常少,1920年的时候美国只有1亿人。但是这样最大的现代化国家,它在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之中,它自己内部的国情和国际环境与我们确实有很大的差别。“三农”问题是我们现代化建设不容回避的基本问题,另一方面,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都没有像中国这样的历史经验可以借鉴,这个问题对中国就具有更独特的重要意义。
第二,现在我们在谈下一步中国的发展,也谈外部的形势。现在“三农”问题分析起来是我们的一个劣势,比较起来是作为我们后发的工业化国家的优势。现在我们农民的数量按照51%算还有接近7亿人,这7亿人的人均收入只有6977元,从收入的增长潜力和发展的空间来看,从人口来看,我们自身的市场潜力很大。二是中国经济结构有两个13%,我们现在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乡村占13%,我们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乡村也占13%。无论是从何种意义上讲,我们的经济是投资拉动,我们乡村的区域,县域以下是我们投入的弱项。这一块也是下一步投资的重点,真正从国内来讲是我们巨大的空间所在地。我们开发市场很重要的就是商品终端的零售,我们的零售潜力在哪里,87%也在乡村这儿,县域以下。这两个13%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从目前的公共服务来看,城乡的差距很大,我们现在要建立全面小康社会,公共服务搞不上去,对全球也很难有一个交待。我们不说教育,就说医疗卫生,我查了一下,2011年我们城市一个人每年的医疗支出大概是870元,我们农民是320元。中国的“三农”问题有独特性,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容回避的问题,也是当前我们转方式、调结构真正的战略空间所在。我们现在讲投资、外贸、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也讲一二三产业对经济的拉动,我们这个报告也从产业的角度分析了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我们国家宏观上用投资、内需和外贸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容易造成一种误区,忽视城乡的空间布局的问题,容易忽视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绿皮书就更加重要,从一个视角把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展现出来,这是我们国家在这个时期,尤其是处在国际关系大调整的时期,我们必须把“三农”作为巨大的战略空间来进行研究分析。
第三,科技创新的问题。今天的报告很好,高瞻远瞩看到科技的问题,我们国家现在差在哪里?转方式的关键差在创新上。无论如何怎么讲,我们把所有的经济的增长、财富的创造、土地劳动各个方面都起作用,但是到了今天,在市场饱和,自然资源匮乏,价格大幅度上升的时候,唯一可以越过坎的就是经济创新。“三农”的后发优势的发挥必须建立在方式转变的基础上,而不是单纯的产业技术向农业延伸或者是城市向农村的扩张。必须把科技创新当做我们下一步发展根本性的战略措施来看待。中国农业的一个难题,这个难题就难在我们国家的农业是在产业链破碎的基础上来推进我们的农业发展,是在组织化程度比较低的基础上来推动我们现代农业的发展。所以我们现代农业的发展有一个先天不足,产业竞争力比较差,采取商业化的机制对产业振兴要素的吸引能力明显低于其他产品。所以中国确实是需要政府的强力的干预和推动,问题是仅仅靠政府的推动我们很可能使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造成更加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这个时期要靠创新,又要大幅度地引入市场机制。我们现在谈到投资,同志们对农业的投资,从现代农业来看,农业的投资不能仅靠国家的基本建设投入,必须有商业资本的注入。美国有经验,美国上世纪七十年代接受调整,农业规模调整、政策调整,以及美国农业与华尔街对接的过程,实践证明这种对接是成功的,产业竞争力明显上升。我们今天在谈科技创新,谈投入,我们国家对科技投入的弊端是企业不投入、对农业不投入,光靠政府。2009年是205亿,今年是260、270亿左右的投入。我们的农业投入非常低,首先是种业,全世界种业的企业的研发投入是20—30%%,销售收入的20—30%要用于研发,问题是我们种业的发展在传统的种植业阶段,种植业和种业有本质的不同,种植业是人吃的,种业的主导产品不是吃的,是用来用的。我们国家种业的研发投入不到10%,你再比比农药产业、食品产业、农机,为什么没有什么核心技术,都是投入不足。为什么在体制创新上能够把我们企业的研发投入调动起来,通过必要的引导和政府的推动和法律法规的完善,这可能是下一步走创新之路不能回避的战略。
再来看金融,如果离开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的创新来谈金融毫无疑义。中国的乡村恰恰缺少容纳商业资本最基本的功能保障和产业的载体,所以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农村是创业和兴业的过程,业创不起来,金融进不来,不能都靠政府推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农村的战略问题如果说是金融问题,倒不如说是创业兴业的问题和市场机制的建设问题。市场机制起来了,创业兴业起来,我相信金融会过去。报告也说流动性过剩,为什么?到处蹿,动不动把一个地方弄停滞了。金融的投入前提是农村的产业必须上去。我们现在规划农业农村的时候确确实实更多的用产品经济的思想来分析农业,而缺少用工业化、服务业这样一些现代产业的理念来分析我们的农业问题。深层次的问题需要体制上的创新,真正突破城乡的二元结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真正的创造跟国际接轨能够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我们中国的现代农业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永远是变化的,我们不可能用过去的歌谣适应今天的竞争,也不可能用过去的操作方式适应未来的发展。在研究创新的时候,涉及到体制、产业结构的重大的命题。对于农村的分析是11章,六大问题,也包括进出口的贸易,也揭示我们农业的逆差在扩大,进口900多万,出口只有600多万,现在比一比竞争力还是比较差的。科技创新也成为我们下一步真正的农业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现代农民的根本战略性的问题。我是来学习的,谈一些观点也是个人的看法,供各位领导和专家借鉴。谢谢。
主持人 李周:
谢谢贾主任。下面请财政部农业司副司长张岩松发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