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宇:
绿皮书研讨会年年开,也出席了若干次,每一次都有新的感触。今年又有三点感触,从绿皮书本身来讲,我觉得今年的绿皮书首先是继续体现了前瞻性这样大的特点。在回顾2011年粮食“八连增”,农民收入“八连快”的情况下,对今年的经济形势做了详细的预测,特别是农产品的主要产量和农民收入。二是继续保持了权威性,按照李周所长的说法是系统性。我刚才听了朱钢同志对绿皮书的介绍,从产业来讲,农林牧渔和农垦,今年“一号文件”主要的内容都有全面的阐释,特别是关于全要素的一些论断和说法,给人很新颖的感觉。三是今年的绿皮书体现了文献性,刚才谢社长在没有开会之前就讲到这个观点,我以为20年如一日不容易,其实就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衍生物。实际上把历史系统地记载下来,对我们当事人和后人都是历史性的贡献。绿皮书不仅是要做,而且要下一步按照刚才专家们包括郭司长的意见越做越好。
既然今天是所谓的形势分析和预测研讨会,关于形势分析,来之前还真做了认真的琢磨,有五个观点或者五个看法,与各位专家学者和一些同学进行探讨。
一是看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我以为今年外部形势的变化可能将更加深刻地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本身的运行。今年外部的形势有两个复杂,原来讲两个不确定性,现在讲应该叫复杂性。为什么讲复杂性?从国民经济这个走势来看,事实上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已经昭示出长期的趋势,在座的都是搞经济学的,人口红利、资源红利都在逐步地削减,反过来今年包括生产要素的成本也在上升。从长期趋势来看,短期内这个趋势还是不可改变的。从短期来看的话,我们回顾去年的GDP增长,包括刚刚公布的今年一季度的GDP的增长,去年第一季度是9.7,第二季度是9.5,第三季度一下子下降到9.2,到第四季度变为8.9,今年一季度是8.1。这个趋势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讲,当然有主动调节的结果,确实很特殊,未来的发展确确实实是运行比较困难的或者是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这个宏观形势对农业意味着什么?刚才包括小青也讲到,包括郭司长也讲到,经济增长放缓对农产品的需求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是遏制的因素,也就是说尽管从长期趋势看,农产品包括价格上涨是长期趋势,但短时期看农产品的外部需求对我们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第一季度食品的消费价格上涨8%,表面上看这个数据很高,但是同比是下降3个百分点。
二是外部环境不宽松、宏观经济走低的话,包括今年一季度分析,国有企业增长速度是不错的,汇丰银行预测中小企业经济增长低迷,而中小企业恰好是吸纳我们国家主要的农村劳动力主要的集聚的产业和集聚的企业。意味着我们今年的农民工的工资增长怎么样。刚才小青同志讲我们去年农民工的平均工资是2049元,比上一年增长21%,但第一季度农民工工资上涨比去年同比下降了4.6个百分点。这就是宏观形势对我们的农民收入包括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是复杂的。二是从国际的角度来看,全球农业去年丰收,谷物产量23.23亿吨,这是近年来最高的产量。这意味着我们有两个大的表现,23.23亿吨的产量,意味着我们的粮食从全球的角度来讲上涨不可能更快,因为毕竟去年的粮食是丰收的,意味着对价值是遏制的。这是一个表现。第二个表现,最近一个时期由于中东局势导致我们的石油价格高攀,仍然在100到120美金一桶。100到120美金一桶,意味着粮食用于生物能源的拐点。也就是说,又预示着粮食价格还有上涨的势头。最近一个时期全球粮食价格是比较低迷的增长态势,但长期来看,石油价格的上涨对粮食的价格又意味着拉动的作用。所以从国际上讲,全球粮食也是复杂的局面。这两个复杂的局面,意味着今年的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局面是复杂的,要明确我们今年的目标不能动摇。所谓的目标不能动摇,农业部提出“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一是确保粮食生产在10500亿斤以上,二是保农民收入增幅在7.5%以上。“两个努力确保”是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比如“瘦肉精”类似的事件;二是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的农产品,以及防治区域性重大的农产品疫情,这个目标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大的宏观形势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影响非常深刻,怎么判断今年的走势,还需要我们密切关注。
第二,从粮食来看,刚才郭玮同志主要讲了关于粮食的观点,我以为讲得非常的透,现在我们的粮食不仅仅面临总量平衡的问题,还面临着产业结构平衡的问题,还面临着区域平衡的问题,还面临着产销平衡的问题,还面临着所谓区域平衡、结构平衡、产销平衡、总量平衡四大平衡问题。这四大平衡从总量来看,其实这个问题很多人也问我,年年粮食增加为什么价格还增高,我说我们的生产形势一点都没有问题,关键是由于人的收入水平的攀升,食物结构的升级带来的需求变动远远超过了供给的变动,以至于农产品价格一直是居高不下的。中央也有这样的判断,高成本、高价格、高补贴的时代现在已经到来了。下一步保持总量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我非常赞成郭玮和小青讲到的对于粮食的判断,宁愿看得严峻一点,不可掉以轻心。
二是结构平衡的问题,意味着从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优先顺序,保了粮食,棉花和油料怎么保;保了种植业,畜产品怎么保;保了畜产品,还有水产品和林业的面积扩张的问题,结构平衡也是很大的问题。难点在于确定它的优先顺序。
三是进出口平衡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有比较优势的问题,各个省之间有比较优势的问题,比如云南和黑龙江比较优势是完全不一样的,黑龙江的比较优势是粮食,云南的比较优势可能是鲜花、烟叶,广州的比较优势就是糖料和盐。
四是产销平衡。刚才小青讲到这两年产销波动主要不是表现在粮食上,粮食我们10年前、20年前遇到的是买难卖难的问题,这些年产销波动主要表现主要是“菜篮子”产品,之所以表现波动,这两年还特别的剧烈,一是需求变化,因为直接的口粮消费变化不大,波动不会太大,恰好“菜篮子”产品的消费变化大,所以产销波动也大。二是产地越来越集中,消费是分散的趋势。我们现在说“菜篮子”产品,尤其是蔬菜,北方靠的是寿光,南方靠的是海南、广西,产地是集中的,但是销地是各个大城市,仍然是在销。三是城市减少的耕地更多的是菜园子。四是意味着我们的调控能力,特别是小生产和大市场对接的问题没有解决,意味着产销平衡也是很难的。
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区域平衡、产销平衡,这四大平衡里关键是总量平衡,保总量平衡首先是发挥主产区的作用,刚才有很多同志讲到这个问题,说南方的粮田越来越减,为什么粮食产量还在增,其实产地集中度越来越高,比如黑龙江、河南、吉林越来越成为粮食的主产区,包括一些平衡区、主销区也有粮食的生产大县,下一步从区域上更多靠主产区的问题。二是从经营主体来看不是靠分散的经营农户,而是越来越靠种田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甚至包括一些社会资本进入以后,形成的所谓新型经营主体。区域上靠主产区、主产县,经营上靠大户和农场,提供商品量、商品农产品主要是靠新的经营主体。三是靠科技支撑。四是更加关注进出口。刚才小青讲得比较透。
第三,农民收入“八连增”,去年和前年两年农民收入增幅两年超过城市居民,去年增幅是11.4,城市居民是8.4,超3个百分点。前年农民收入10.9%,城市居民7.8,超3.1个百分点。两年增幅超城市居民。最近一段时间,我集中在调研农民收入,事实上去年和前年两年平均下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去年和前年都是28个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缩小,而这28个是不一样的,这两年平均下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都是缩小的态势。能不能把握住这个态势非常关键,把握住这个态势就意味着我们在10年、5年以内能不能使城乡收入比由现在3.13:1缩小到2.5:1,甚至更低一点。改革开放之初农民收入和城市居民收入之比是2.57:1,我们改革开放到现在,如果再用5年和10年,我们到2018年就改革开放40年,2018年的时候如果农民收入和城市居民收入还保持比较大的差距的话,我认为非常不乐观。我认为不进则退,这两年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要么是趋势的确立点要么是拐点,怎么把握住是很关键的。
第五,农村改革一定要蹚土地制度改革和金融制度改革的深水区。分散的农民搞现代农业搞不了,我刚才讲了要确保国家安全保证农产品供给,越来越靠新的经营主体,新的经营主体和分散的经营主体最大的区别是现在的规模和过去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养殖业的生猪生产现在是三个三分之一:三分之一,50头以下的分散养殖;三分之一是50头到500头的规模;三分之一是500头以上的养殖场。最后一个三分之一数量越来越大,单个的数量越来越少,但是规模越来越大,上万头猪的规模越来越多,这样经营主体一个是土地问题,一个是金融问题。土地问题上,在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之上,我一直强调的是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承包和经营权是两个权力,甲农民转移给乙农民,转的是经营权,承包权还是原来的农户所有。只有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开放活经营权,才可以在更大范围内配置优化土地资源。这是第一个大的要点。第二个大的要点,一定要研究农业生产用地的问题,承包到一千亩地,搞到两千亩地,养猪从5000头到2万头,就绕不开农业的生产用地。大型的农机具得有地方停,搞那么大养殖场一定有生产用地,种那么多地一定得有仓库,但是我们现在对这方面——确确实实我们保护耕地,限制房地产开发,不是说限制这一块地,这里就有大量的政策问题。三是正确对待工商资本,工商包括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确实有相当部分的动机不太纯,包括用这个名义,实质是圈地,确实有一些工商企业进入农业以后,确实是种地,这里面有几个大的原则:一是三个“不得”:不得侵犯原承包户的地,不得改变原农业用地的用途,不得违反集体所有的性质。按照有偿、自愿和依法这几个大的原则规范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确保主要农产品的供给,特别是大城市的,包括“菜篮子”产品的供给,包括粮食生产的供给。
还有金融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对我们的农业,特别是大规模的农业形成一个制约因素。这里面也有几个大的问题:一是对我们所谓的金融组织创新,这个节奏要加快,特别是小型的,包括村镇银行,到去年年底全国经过银监会批准的是700多家,全国是2856个县,4万个乡镇,这样的数量按照正规批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进一步鼓励新兴的面向农业的村镇银行、小微贷款公司的发展。从事农业的金融,包括农业信贷一定要给予特殊的政策。三是要加大保险。现在保险品种是15个,还不够,从大的范围,农林牧渔,渔业的产业还没有覆盖,这要研究相关的政策,由我们财政部保费补贴要覆盖。还要研究巨灾保险的问题,对于一个小公司,洪水和旱灾,对商业化的公司来说是没有能力承担的,加快农业分担机制,灾害抗衡的分担机制,建立巨灾保险机制。谢谢。
主持人 李周:
谢谢张司长。下面请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发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