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社科院报告称农产品生产价格涨幅超预期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8日 11:00  中国网

  社科院农村经济发展研讨会实录

  编者注:社科院定于2012年4月18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2011-2012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出版发布暨农村经济发展研讨会”,并发布《2011-2012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以下为本次研讨会实录):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李周

  主持人 李周:

  2012年《农村绿皮书》发布会暨中国农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研讨会现在开始。首先我介绍今天到会的各位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武寅,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司长郭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徐小青,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张红宇,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国务院参事室参事刘志仁,财政部农业司副司长张岩松,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兼宏观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微博)教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研究员。还有我们院的有关单位的领导和监察局的局长以及经济研究室的人员。

  下面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

  武寅:

  各位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参加2012年《农村绿皮书》发布会暨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研究会的全体与会人员表示热烈的欢迎。过去的一年,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2011年粮食产量实现了“八连增”,连续5年超1万亿,这标志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跃上新台阶,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特别是2010年以来,连续两年出现城乡差距缩小的可喜现象,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粮食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农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农业物质技术装置水平稳步提高,生态建设力度明显加大,森林资源和林业经济快速增长,水利建设也明显加强。总之,农业农村经济的良好运行有力支撑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效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2012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做好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对推动全局工作赢得战略主动至关重要。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任务更加艰巨。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能够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就能够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的动力。

  由农村发展研究所和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合作撰写的《农村绿皮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年度经济社会形势分析系列报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国内外读者系统、完整地了解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现状一个重要窗口和途径。希望《农村绿皮书》在现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为解决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国家的决策提出更加详实有力的依据和更具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最后衷心感谢各位来宾以及媒体长期以来对我院皮书和《农村绿皮书》的支持,衷心祝愿此次发布会暨研讨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 李周:

  谢谢武院长热情洋溢地致辞,对农村的形势做了很精辟的概括,对《农村绿皮书》做了客观的评价和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会按照武院长的要求把绿皮书越做越好。

  下面请绿皮书课题组的组织人之一,农村发展所的研究员朱钢做主题报告。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所研究员朱钢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所研究员朱钢

  朱钢:

  我受李周所长和课题组的委托,就2012年《农村绿皮书》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报告。今年的绿皮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描述和分析2011年的农村经济运行的主要状况,并对2012年农村经济运行进行展望,对主要经济指标进行预测。第二部分是围绕农业科技的问题进行专题研讨,主要内容包括对近年来粮食增长全要素生产力的测算,农业推广服务组织体系建设,农业科研投资及收益变化,水土资源生态安全等科技支撑体系,农村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进步等。下面我简要介绍2011年农村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这里做一个说明,这里讲的一些数据,包括媒体拿到的新闻稿里,可能有一些数据和国家统计局最终公布的数据有一点不同,但是没有趋势性的不同。

  主要特征有:一是农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与2010年基本持平,但农村部门占农业生产总值比重连续下降的趋势。2011年由于农产品价格涨幅较大,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10年微升0.02个百分点。由于城市化水平提高和农村的商业活动弱于城市,农村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与2010年有所下降,由此导致农村农村部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44.06%下降到43.87%。

  二是近十年来首次出现粮食、棉花、油料、糖料产量同时增长,但是首次出现猪、牛、羊同时减产,但由于禽肉产量增加,总体上来看肉类总体还是微增,有效保证农产品的供给。

  三是粮食产量连续八年增产,主产连续5年超过1万亿斤。第一是玉米增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58.6%,对于提高粮食主产量调整粮食生产结构和改善粮食生产供求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是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生产量占全国总生产量的90.5%,稳产增产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第三是单产提高对增产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达到85.5%,比2010年提高13.7个百分点。第四是粮食生产中间消耗投入快速增加,2011年不包括人工费用和土地成本的每亩粮食中间消耗是323.33元,比2010年增长13%。粮食中间消耗投入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二是要素投入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三是农民工工资上涨所带来的人工成本的间接影响。第五是虽然中间消耗增加较多,但是由于单产和价格提高较多,使得主要粮食品种收益快速增加。2011年未扣除人工和土地投入的粮食每亩纯收益达到658.37元,比2011年增长21%。

  四是农产品生产价格涨幅超出预期,2011年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6.5%,比2010年高出近6个百分点,涨幅明显扩大。其中种植业产品生产价值上涨7.8%,粮食上涨9%,油料上涨12.1%,糖料上涨12.5%,棉花生产价格波动剧烈,全年下跌了20.5%。林业产品生产价值上涨14.5%,畜牧业产品生产价格上涨26.2%,其中生猪生产价格上涨37%,渔业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0%。2011年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价格上涨11.8%,比2010年高出近5个百分点。虽然我国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受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2011年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主要是与国内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和农产品价格上涨有关,与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波动关系并不明显。

  五是农民收入实现连续五年8%以上的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区域差距继续缩小,但是农村居民内部差距有所扩大。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1.4%,比2011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增长依然是农民最主要的贡献因素,达到50.3%,比2011年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工资率的提高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增产的贡献大于农民工数量的增长。2011年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比2010年增长21.2%,2011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比是3.13:1,比2010年下降0.1%,收入差距连续两年缩小。2011年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东部地区的相对缩小,分别由2010年的47.8%、84.3%和26.5%下降到46.8%、82.7%和23%。特别是西部地区已经连续五年逾东部地区的差距缩小。2011年农村居民农村纯收入基尼系数为0.3897,比2010年略微扩大,按照收入五等分,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比高收入低12.5个百分点,收入比值从2010年的1:7.5扩大到1:8.4,主要原因是因为棉花、土豆等部分农产品价格直接造成部分农户减收。

  六是农垦在保障农产品供给,特别是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2011年农垦粮食增产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为10%,八年来贡献率达到13%,为全国粮食实现八连增做出重要的贡献。2011年农垦粮食亩产水平高出全国平均水平,棉花亩产值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作物耕作机械化水平达到8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0个百分点;奶牛、生猪和蛋禽的比例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7、10和12个百分点。

  这是关于2010年农村经济的运行情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