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渣打银行金猪宝贝境外理财产品一年损失5%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5日 07:53 解放日报

  近日,报章披露渣打银行的“金猪宝贝”境外理财产品,一年损失5%,让投资者苦不堪言。而东亚银行境外代客理财产品利财通1期更为惨烈,推出不到半年,浮亏达63.18%。也就是说,投资者在去年9月投入100美元的本金,到今年2月中旬只剩36.82美元。投资者要么接受损失,套现了结;要么等产品到期后再拿回本金。笔者不禁感叹,理财理到这份田地,理财师俨然是理发师,把财富越理越少,净值越减越低。理财产品不再是财富增值器,简直就是财富绞肉机。

  利财通1期只是极端的个案,却折射出国内理财市场的尴尬:理财产品的数量在短期内爆发性增长,理财水平却不敢恭维。据统计,国内市场上,中外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已达4000种,国内基金公司的产品也有300多种。但仔细分析业绩,跌破净值者不是一两个,“零收益”者为数不少。

  在机构口中,亏损无一例外地归结为市场因素,甚至毫无愧色地抱怨“运气不好”。的确,去年以来,美国的次贷危机让全球股市强烈震荡。但换个角度说,这正是凸显理财师专业技巧、凸显专业机构投资研究实力、让投资人的资金在动荡的市场规避风险,从而实现保本、保值、增值的好机会。不论当局还是媒体,都一再倡导把财富交给专业机构打理,其意义就在于此。但实际上,不少理财产品的表现不尽如人意,甚至在某市场平均亏损30%的情况下,一家专业机构居然出现了63.18%的浮亏。不知是产品设计有缺陷,还是风险控制出了问题,抑或两者兼有。如果是这样,投资者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既支付了管理费,还得为亏损买单,还不如自己亲自上阵。

  理财师技不如人,说到底还是队伍不过关,人才严重短缺。一方面,从业者不够成熟,业内不少人只有三四年的从业经验,没怎么经历过熊市,就成为了基金经理,开始管理巨额资金。另一方面,理财师跳槽频繁,最短纪录是任职3个月就离开。这也是人手不够的一个反映。有人统计,去年发生了353起基金经理变动,171只基金刊登了基金经理离职公告,约占基金总数的一半。如此频繁更替,短期行为如何避免、投资思路如何延续、投资业绩又如何保障?

  业界有一句名言: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会发现谁没穿裤子。在牛市的光环下,买什么都涨,理财市场的诸多问题被掩盖了。但在股市动荡时,一些积累已久的问题就集中爆发。在资本市场震荡幅度加大、频次增多的时候,希望机构眼睛向内,先看看自己手中的金刚钻,到底能揽多少瓷器活,千万不要让理财师砸了自己的饭碗,更不要抢了理发师的风头。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