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新规拓宽投资范围 大幅降准绝对利好行业

理财新规拓宽投资范围 大幅降准绝对利好行业
2018年10月08日 11:31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来源: eResearch杨荣团队

      本周核心观点

  银行股的观点:右侧机会。4季度行情将好于3季度,4季度看基本面改善。更看好中小银行。银行股PB从0.7倍有望回升到1倍。

  我们在7月5日提示银行股底部确立后,银行板块上涨17%以上。我们的理由是:测算显示0.7倍PB隐含不良率14%,而行业资本充足率只有13.68%,估值已反映市场最悲观预期,底部确立。同时随着政策转向,银行面对的宏观环境和行业监管环境改善,银行业绩和估值需逐步回升,从而我们认为是:右侧机会。

  理财监管新规的主要变化。十一之前,理财监管新规正式落地。理财监管新规相当于是:过渡期内所有银行都需要遵循的理财管理办法,而过渡期结束后也就是2021年以后,没有理财资管子公司的银行需要遵循这个理财管理办法。其延续了大资管监管的核心思想:净值化、穿透监管、规范资金池、期限匹配等,基本上符合之前的市场预期。主要的变化是:其一、理财资产可以投向银行间资产证券化产品,容许公募理财基金间接进入股市,扩大理财产品的托管机构范围;其二、净值型产品发行有望提速,理财资金流入股市的资金规模将提高;其三、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预计也将给理财产品同等的资产管理法人地位,可以直接或间接流入股市;销售门槛估计在1万元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第三方销售渠道有望放开;其四、保本理财产品转变为结构化存款或者非结构型存款,按照存款实行监管。

  理财监管新规落地对银行的影响。其一、负债端成本有望下降。由于保本理财转变为结构性存款,而结构性存款的成本相对低于保本理财产品收益率,保本理财产品规模总计6-7万亿,降低负债端成本率;其二、打破刚性兑付后,之前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下降。新规前,银行理财规模总计30万亿,银行承担刚性兑付的责任,而按照新规推进净值型产品,打破刚兑后,理财产品的风险都由购买者承担,银行不再承担类似的风险,中长期看有助于降低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

  10月7日,央行大幅降准100个bp,此次降准力度好于前三次,新增资金规模更大,同时在资金的用途上没有特定限制,更偏向“普降”;其有助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率,激励银行增加信贷投放,鼓励资金流向实体,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同时其将提高上市银行NIM1.6BP-2.6BP,提高行业净利润140亿到220亿,提高净利润同比增速1.7%-2.7%,对股份制、城商行、县域农商行的NIM和净利润正面贡献更大。我们认为:降准是绝对的利好,不是为了对冲海外市场十一期间大幅波动而出台的应景政策,因为中国大陆资本项目不完全开放,中美资本市场是分割的市场,美国市场波动对中国影响较小,同香港市场不同。香港市场是全面开放的市场,资本自由流动,美国市场波动对其影响较大。从而降准属于行业绝对的利好。

  此外,从国际比较来看,国内银行股估值已处于低位,随着行业景气度回升,银行业ROE稳步回升,PB将逐步提高。我们的测算显示:18年行业ROE合理中枢为14.5%,随着政策逐步托低经济,对经济增长的预期会有改善,股权融资成本率会改善,对应的PB合理中枢预计有望提高到1倍左右。目前老16家上市银行18年PB只有0.8倍,估值优势显著。

  重点推荐标的

  每周一股:宁波银行(高ROE,高成长,低不良率,零售端业务优势领先,开始大力发展信用卡业务;高弹性)

  10月重点推荐:平安银行(业绩增长好于市场预期,资产质量有改善,同时零售业务逐步迈向2.0版的私人银行业务)

  中长期重点推荐:优质银行股、平安、宁波、上海银行;浦发、民生(新增);南京、工行。

  目  录

  上周行情回顾

  1、板块行情

  国庆前一周,银行板块上涨0.98%,领先沪深300指数(0.83%)0.15个百分点,既有绝对收益,又有小幅的相对收益,持续验证了我们一直坚持板块观点:“底部确立,右侧机会”。

  2、个股行情 

  平安银行(3.56%)、北京银行(2.69%)、宁波银行(1.78%)、华夏银行(1.74%)排名靠前,张家港行(-2.54%)、成都银行(-2.64%)、郑州银行(-14.13%)排名落后。

  3、每周一股 

  上周推荐的每周一股:常熟银行,下跌0.94%%,我们的推荐理由是:NIM行业内最高,小微信贷优势领先行业,资产质量优异,业绩增速行业内最高。

  零售业务见长、资产质量优异,一直是常熟农商行的名片。公司半年报数据再次验证了这一事实。

  零售业务NIM达到3.04%,相对整体的2.87%NIM高出20个bp,而且零售贷款占比提高到48%,且个人经营性贷款增长更加迅速,高收益资产占比将持续回升,继续带动NIM回升。另外,在整体农商行不良率存在恶化的背景下,常熟的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不良率和关注类贷款占比在持续下降,尤其是其他农商行逾期贷款是风险的雷区,但是常熟的逾期/不良比率持续下降,半年度为62%,不良确认标准高。零售贷款占比高势必带来高产质量。整体业务经营进入的良性循环中。

  4、银行股周涨跌幅

  本周专题:长沙银行利润增长归因分析

2017年长沙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位居城商行前列,但2018年上半年增速大幅下降至倒数第一位。2017年,长沙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39.31亿元,同比增长23.22%,在已经上市的10家城商行中排名第三位。2018年上半年,长沙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23.85亿元,同比下降27.04%,在10家城商行中垫底,与2017年高增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可以按照规模、息差、中收、成本、拨备以及所得税等六大因素对长沙银行的业绩增长进行归因分析。从结果对比可以看到,息差变化是拉低长沙银行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的核心负面因素。

2017年,生息资产规模增长是长沙银行归母利润大幅增长的主要来源,这部分规模因素贡献了利润增长的31.30个百分点;而息差因素、中收因素以及拨备因素均为负贡献,分别拉低净利润增速7.23、3.28和5.22个百分点。

2018年上半年,生息资产规模增长虽然拉动了长沙银行当期净利润增速27.71个百分点,仅比2017年小幅下降3.59个百分点。但息差因素的负面贡献影响更大,拉低了公司当期净利润增速30.70个百分点,比2017年的负面贡献扩大了23.48个百分点。此外,成本因素的负面贡献也较去年扩大了9.70个百分,而成本因素、所得税因素均有正贡献转为负贡献,仅有中间业务收入由去年的负贡献3.28个百分点转为正贡献8.45个百分点。

从同业比较来看,长沙银行净息差水平处于上市城商行前列。2018年上半年,长沙银行净息差达3.16%,在上市城商行中居于首位;2017年净息差为2.67%,与贵阳银行并列第一。

从趋势来看,2018年上半年净息差虽然明显低于去年同期,但较2017年全年有较大幅度的提升。2017年上半年公司净息差高达4.21%,而2018年上半年同比下降了1.05个百分点,这是公司本年净利息收入同比明显下滑的主要来源。

  金融科技专栏:交通银行用区块链发行证券产品,总规模93亿元

9月26日,据国内媒体报道,中国交通银行使用区块链技术成功发行交盈2018年第一期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证券总规模93.14亿元,优先A1档票面利率3.80%,认购倍数2.25倍,优先A2档票面利率4.78%,认购倍数2.36倍。

交银国际信托有限公司9月27日发布的“发行结果公告”所示,该项目会将“资产证券化”和“资产”的信息数据上链,让各参与方能在发行过程中查看最新信息、进行尽职调查,同时对等结算交易,这降低了操作风险,缩短了发行周期,实现基础资产快速共享与转移,更重要的是确实保证基础资产的真实性。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通常由金融机构所持的抵押贷款池组成,这些贷款会依据风险和收益将其进行分组,然后卖给其他投资者。

交行表示,此单项目是市场首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通过交行自主研发的区块链资产证券化平台“聚财链”,资产证券化项目信息与资产信息实现双上链,各参与方在链上完成资产筛选、尽职调查、现金流测算等业务操作,降低操作风险,缩短发行周期,提高发行效率,实现了基础资产快速共享与流转,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基础资产的真实性与披露的有效性。

据了解,后续该平台还将实现投行ABS全流程业务功能,贯穿资产筛选、尽职调查、产品设计、销售发行、存续期管理等各个环节,同时提供风险定价、现金流分析、压力测试等智能分析工具。

这并非五大行首次使用区块链技术,在7月份,农业银行就已经发行了第一笔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贷款。在9月份中国人民银行也在深圳搭建了一个在粤港澳大湾区运营的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以期降低中小型企业贸易融资成本。

另外自9月7起,最高法也正式承认了区块链技术作为证据的效力。

  市场资金利率跟踪:地方政府债发行利率继续下降

国庆前一周,我们观测的Shibor利率全部上行。隔夜、1周、1个月和3个月Shibor利率分别上升13.90、11.20、4.80和3.20个BP至2.6530%、2.7660%、2.8020%和2.8470%。

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同业以上升为主。1天、1个月和6个月同业拆借利率分别上升29.41、48.02和14.71个BP至2.8458%、3.7089%和4.2292%;仅7天同业拆借利率下降15.66个BP至3.1014%。

相反地,我们重点关注的国债到期收益率以下降为主。1年、5年和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分别下降2.11、5.76和4.92个BP至2.9865%、3.4398%和3.6208%,只有5个月国债到期收益率上升8.04个BP至2.6959%。

银行理财预期益率方面,国庆前一周数据显示,1周、1个月和1年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分别回升12.39、0.83和4.01个BP至3.41%、4.40%和4.69%;但6个月理财预期收益率下降1.14个BP至4.58%。

此外,我们新增观察3年期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率的走势变化。截止9月27日,3年期固定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利率为3.7400%,较前一周小幅继续下降2个BP。

  行业面分析

  (一)A股“入富”简评:《信心提振外加资金流入,银行板块受益明显》

  1事件

继A股成功入MSCI明晟指数后,全球第二大指数公司富时罗素也再度考虑纳入A股,最终结果将于9月27日凌晨公布。

  2简评 

  1、基本情况

富时罗素全球指数包含46个国家的7400多支股票,占全球可投资市场总市值的98%,细分为发达、先进新兴、次级新兴市场三个层面,其中与中国A股相关的核心指数是富时新兴市场指数。此次富时公司会议的核心议题即是否将中国A股上调至“次级新兴市场”。

  2、纳入比例

据富时罗素估计,跟踪全球指数和全球新兴市场指数的被动基金中,约有40%以富时罗素指数体系为基准,60%以MSCI指数体系为基准,即追踪富时全球和新兴市场指数的资金总规模小于MSCI。而根据此前富时罗素公司CEO的表态,其对中国A股的权重可能高于明晟公司。此前,MSCI明晟指数中236只A股合计占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权重为0.75%。这也就意味着,A股加入富时罗素国际指数的比例可能超过MSCI,预估此次“入富”的初始权重可能为0.8%以上。

  3、流入资金规模

短期内,假设按照0.8%的权重初步纳入,根据目前富时罗素指数1.5万亿美元的规模,将带来被动资金规模120亿美元左右,加上潜在资金,由于富时罗素对中国A股的权重可能高于明晟公司,但富时罗素的资金规模小于明晟,因此预计“入富”带来的资金规模或将与“入摩”相当,预计将带来的资金规模为千亿元人民币左右。

另外,据悉,初步的纳入因子可能会参照MSCI,首批纳入富时罗素国际指数的因子可能是5%,甚至有可能会更高,若A股以自由流通市值计入,A股权重为32%左右。长期来看理论上有望给A股带来5000亿美元以上增量资金。

  4、标的分布

目前富时罗素A股纳入指数的成分股主要是大盘和中盘股,从富时全球纳入A股指数的A股成分股看,根据市值排序,银行板块占比最高,个股权重排名靠前的是贵州茅台中国平安招商银行。根据纳入MSCI的19家银行资金配置测算,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权重最高,分别为2.76%、2.20%、2.09%。

  5、对A股及银行板块的影响

(1)提振信心:若“入富”成功,短期内或将改善市场情绪,提升市场信心;中长期来看将推动A股的国际化进程,推动市场进一步完善,提升A股市场的有效性。

(2)资金流入:A股“入富”将为市场带来增量海外资金,尤其是追踪富时罗素指数的被动指数基金,将大量流入权重最高的银行板块,为板块提供更多资金。

  (二)《近期银行股大涨之我见》

我们认为近期银行股表现较好的主要原因是:

其一、银行新股上市。上周郑州银行登陆A股,今日,长沙银行登陆A股,随后会有青岛银行和紫金农商行登陆A股。这些新股都按照1倍PB发行,同时由于次新股效应,上市后都会大涨,而老16家上市银行18 年PB只有0.78倍,新股估值远远高于行业均值,从而带动行业估值上行。

其二、A股纳入国际指数的带动。明天将公告,富时罗素指数是否将A股纳入,同时MSCI指数也将把A股的权重从5%上调到20%。而银行股中有近20支是成分股,占指数的比重达到20%。如果这两个事实成行,将直接带来增量资金在300-4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达到2000-3000亿元。

其三、行业估值低,基本面向好。

对4季度银行股的观点:右侧机会,4季度行情好于三季度,估值从0.7倍PB修复到0.9倍。主要原因是:

其一、9月后,新增社融将同比正增长。主要源于:新增人民币贷款的增加,信托贷款的修复、债券融资的增加等。

其二、4季度,投资支出将增加,随着融资渠道的打通,基建领域的中长期贷款将增加,投资支出也将势必增加。

其三、行业NIM回升和ROE提高。3季度行业NIM确定性回升,主要是贷款利率继续回升,而流动性宽松带来负债端成本率的下降。同时随着行业净利润增速环比改善,行业ROE将持续回升。基本面驱动行业将好于正常面驱动的行情

子板块中更加看好股份制银行的修复机会和回升空间。主要原因是:

其一、政策放松,股份制银行修复弹性更加,

其二、同业负债股份制银行占比高到20%以上,NIM弹性更大,

其三、股份制银行资产增速从2季度开始环比提高,

其四、股份制银行估值较低。

  (三)1007降准简评:《不一样的降准如期而至》

  1

  事件

  10月7日,央行宣布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2

  简评

  1、与417降准和624降准的内容比较分析

  降准对象一致。此次降准对象与417降准和624降准保持一致,包括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基本覆盖了90%以上的商业银行。

  力度更大。此次降准100个BP,与417降准保持一致,但高于624降准。此次降准释放流动性合计达1.2万亿,略低于417降准(1.3万亿),高于624降准(7000亿)。

  新增资金规模更大。417降准中实际新增资金只有4000亿元,9000亿元均要用于置换即将到期的央行中期借贷便利(MLF);而本次降准中只有4500亿元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MLF,实际新增资金高达7500亿元。这一水平更接近于624降准,后者新增资金达7000亿元。

  资金用途更偏向“普降”。417降准释放的流动性主要就是置换到期MLF资金,通过降低银行资金成本的途径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少部分资金用于支持小微企业;624降准释放的流动性主要就是支持小微企业和推进市场化债转股项目落地。本次降准在原央行公告中并未明文要求资金的使用范围,仅表示新增资金“可以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资金来源”。

  2、与前两次降准比较,我们更看好本次降准的影响

  我们在417降准之后就曾预判今年还会有2-3次的降准机会,主要理由包括:其一、从国际比较和历史比较来看,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均处于高位;其二、去年金融去杠杆之后,企业融资成本偏高,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就需要从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入手;其三、作为创新货币政策工具,MLF目前存在资金规模较大,成本较高,期限结构单一的缺点,无法完全替代降准;其四、外汇储备规模在下降,维持高位存准的必要性也要下降。

  与前两次降准相比,我们更看好本次降准带来的积极影响。一方面,前两次降准对资金用途做了较多的限制,市场对其解读分歧较大,而影响也就相应弱化了,而本次降准新增资金规模较大,同时并未严格限制使用用途,市场解读应更积极更乐观。另一方面,前几次降准之后,存在流动性在银行间市场“淤积”的现象,而本次降准发生在监管层更强调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之后,因此预计对实体经济影响更直接更顺畅。

  3、本次降准对上市银行的影响测算

  此次降准有助于释放中长期资金,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和可用资金规模,从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银行收益水平。具体而言,不同类型银行影响可能不同:一是对持有未到期MLF的银行,可以降低对央行的负债成本(最新一年期MLF利率在3.3%,而存准利率约1.55%);二是对未持有MLF的银行,可以增加信贷投放资源,提高资产收益率。

  我们假设降准通过降低负债成本或提高资产收益两种方式产生影响,前者利用一年期MLF利率3.3%与存准利率1.55%进行估计,后者利用每家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与存准利率估计。

  结果表明:(1)降准将使得上市银行释放1.05万亿的流动性,带来额外利润140亿至220亿;(2)降准将提高上市银行净息差1.60至2.58个BP;(3)提高2018年净利润增速1.66至2.68个百分点;(4)降准对城商行、非县域农商行息差和利润的影响要大于对大行和股份行的影响。

  政策面分析

  (一)理财新规正式文简评:《理财新规落地稳预期,静待子公司管理办法》

  1事件

  9月28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即理财新规正式文,或简称《办法》)。

  2简评

  1、主要内容

  《办法》与“资管新规”充分衔接,共同构成银行开展理财业务需要遵循的监管要求。

  主要内容包括:严格区分公募和私募理财产品,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规范产品运作,实行净值化管理;规范资金池运作,防范“影子银行”风险;去除通道,强化穿透管理;设定限额,控制集中度风险;加强流动性风险管控,控制杠杆水平;加强理财投资合作机构管理,强化信息披露,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实行产品集中登记,加强理财产品合规性管理等。

  总体而言,《办法》在非标期限匹配要求、净值化管理、非标投资余额占比上限、不得嵌套投资、集中度限制、杠杆监管、过渡期安排等重要方面与“资管新规”高度一致。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在很多细节上充分考虑了业内的反馈意见,增强了透明度和可操作性,尤其是对未来理财子公司的管理规定有了比较明显的放松。

  在理财产品投资范围、穿透管理和理财投资顾问管理等方面,采纳市场机构反馈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相关要求,如明确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包括ABN)属于理财产品投资范围;在流动性风险管理、压力测试和信息披露等方面,进一步区分公募和私募理财产品要求,与其他同类资管产品的监管标准保持一致;在私募理财产品销售方面,借鉴国内外通行做法,引入不少于24小时的投资冷静期要求。此外,还进一步提高了条款表述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2、未来《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内容前瞻

未来理财子公司业务的管理办法将会进一步提高银行理财的市场竞争力,具体包括以下几项预期内的措施,①进一步降低理财产品销售起点;②扩大销售渠道;③将依法合规、符合条件的私募投资基金纳入理财投资合作机构范围;④个人首次购买理财产品可以无需在银行营业网点进行面签;⑤允许发行分级理财产品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等。

当前理财新规正式文虽然放开了公募理财产品不能投资与股票相关公募基金的限制,允许公募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各类公募基金间接进入股市,但在市场准入上仍要弱于其他资管产品,缺乏竞争力。下一步,银行通过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后,还会允许子公司发行的公募理财产品直接投资或者通过其他方式间接投资股票,这些相关要求将在《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中具体规定。

目前,《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已经起草完毕,未来将作为理财新规的配套制度适时发布。在定位上,《办法》为“资管新规”的配套实施细则,并与“资管新规”监管要求保持一致,适用于银行尚未通过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的情形,银行开展理财业务需同时遵守“资管新规”和《办法》。《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拟作为《办法》的配套制度,其适用的监管规定与其他同类金融机构总体保持一致。

  3、《办法》落地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

2018年以来,银行理财业务总体运行平稳,6月末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为21万亿元,7月末为21.97万亿元,8月末为22.32万亿元。在投资结构上,仍以债券、存款、货币市场工具等标准化资产为主,占比在70%,非标资产占比在15%,整体结构与资管新规前保持一致。720资管新规补充之后,监管对非标投资进行了扩容,包括允许老产品投资新资产,这是8月份理财产品反弹较6月增长1.3万亿的核心原因。

《办法》的发布,既是落实资管新规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细化银行理财监管要求,消除市场不确定性,稳定市场预期,加快新产品研发,引导理财资金以合法、规范形式进入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促进统一同类资管产品监管标准,更好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逐步有序打破刚性兑付,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未来,我们更看好《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的出台,资管新规下银行通过理财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是必然趋势,理财子公司也将是银行参与争夺60万亿资管行业蛋糕的主要依托。如果说理财新规正式文是对资管新规的继承和落实,那么我们认为《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将会是对理财新规的延伸和发展,尤其是对于提高银行理财在资管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将会有明显的帮助。

  上市公司动态

 下周需重点关注事情

1、各家银行成立资产管理子公司的最新变化;

2、未来几个月信贷扩容情况;

3、后续继续降准的预期;

4、中美贸易战的进一步变化,政策上的相关调整;

5、积极财政政策上的最新变化。

  投资建议

1、本周对银行股的观点:右侧机会。4季度行情将好于3季度;4季度看基本面改善;更看好中小银行,银行股PB从0.7倍有望回升到1倍。

我们在7月5日提示银行股底部确立后,银行板块上涨17%以上。我们的理由是:测算显示0.7倍PB隐含不良率14%,而行业资本充足率只有13.68%,估值已反映市场最悲观预期,底部确立。同时随着政策转向,银行面对的宏观环境和行业监管环境改善,银行业绩和估值需逐步回升,从而我们认为是:右侧机会。

理财监管新规的主要变化。十一之前,理财监管新规正式落地。理财监管新规相当于是:过渡期内所有银行都需要遵循的理财管理办法,而过渡期结束后也就是2021年以后,没有理财资管子公司的银行需要遵循这个理财管理办法。其延续了大资管监管的核心思想:净值化、穿透监管、规范资金池、期限匹配等,基本上符合之前的市场预期。主要的变化是:其一、理财资产可以投向银行间资产证券化产品,容许公募理财基金间接进入股市,扩大理财产品的托管机构范围;其二、净值型产品发行有望提速,理财资金流入股市的资金规模将提高;其三、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预计也将给理财产品同等的资产管理法人地位,可以直接或间接流入股市;销售门槛估计在1万元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第三方销售渠道有望放开;其四、保本理财产品转变为结构化存款或者非结构型存款,按照存款实行监管。

理财监管新规落地对银行的影响。其一、负债端成本有望下降。由于保本理财转变为结构性存款,而结构性存款的成本相对低于保本理财产品收益率,保本理财产品规模总计6-7万亿,降低负债端成本率;其二、打破刚性兑付后,之前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下降。新规前,银行理财规模总计30万亿,银行承担刚性兑付的责任,而按照新规推进净值型产品,打破刚兑后,理财产品的风险都由购买者承担,银行不再承担类似的风险,中长期看有助于降低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

10月7日,央行大幅降准100个bp,此次降准力度好于前三次,新增资金规模更大,同时在资金的用途上没有特定限制,更偏向“普降”;其有助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率,激励银行增加信贷投放,鼓励资金流向实体,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同时其将提高上市银行NIM1.6BP-2.6BP,提高行业净利润140亿到220亿,提高净利润同比增速1.7%-2.7%,对股份制、城商行、县域农商行的NIM和净利润正面贡献更大。我们认为:降准是绝对的利好,不是为了对冲海外市场十一期间大幅波动而出台的应景政策,因为中国大陆资本项目不完全开放,中美资本市场是分割的市场,美国市场波动对中国影响较小,同香港市场不同。香港市场是全面开放的市场,资本自由流动,美国市场波动对其影响较大。从而降准属于行业绝对的利好。

此外,从国际比较来看,国内银行股估值已处于低位,随着行业景气度回升,银行业ROE稳步回升,PB将逐步提高。我们的测算显示:18年行业ROE合理中枢为14.5%,随着政策逐步托低经济,对经济增长的预期会有改善,股权融资成本率会改善,对应的PB合理中枢预计有望提高到1倍左右。目前老16家上市银行18年PB只有0.8倍,估值优势显著。

2季度监管数据显示:股份行改善相对最好。其一、2季度股份行、城商行的资产增速均已回升,但是大行、农商行的资产增速降幅在收窄。其二、股份行NIM回升幅度高于大行。2Q18,股份行回升幅度最大。其三、股份制银行的不良率开始环比下降

2、随着张家港银行的正式解禁,次新股解禁潮结束,银行次新股将迎来一波不错上涨行情,最新郑州银行和长沙银行将逐步登陆A股,也将对次新规有带动。高估值和解禁压力始终是市场对其诟病的主要方面,但是随着银行次新股第一轮解禁完成,其解禁的压力渐次消除,下次解禁需要到2019年,两年后。而且从北京、南京、宁波第一次解禁后的市场表现来看,第一次解禁后,股价都有一波相当不错的上涨行情。我们预计随着上周张家港银行正式解禁,银行次新股全部解禁完后,18年,银行次新股将迎来一波不错的上涨行情。

3、每周一股:宁波银行(高ROE,高成长,低不良率,零售端业务优势领先,开始大力发展信用卡业务;高弹性)

4、10月重点推荐:平安银行(业绩增长好于市场预期,资产质量有改善,同时零售业务逐步迈向2.0版的私人银行业务)

5、中长期重点推荐:优质银行股、平安、宁波、上海银行;浦发、民生(新增);南京、工行。

  近期重要报告:
(1)个股深度中信建投银行杨荣】民生银行深度:《重回小微,打通ROE与PB之间的屏障》(2018.09.19)
【中信建投银行杨荣】杭州银行深度·《业绩超预期,零售新起点》(2018.08.06)
【中信建投银行杨荣】上海银行深度·《质优价廉,估值抬升》(2018.06.26)
【中信建投银行杨荣】工商银行深度·《 行业龙头的 “跨越” ,迈向 “强行”的路径》(2018.06.05)
【中信建投银行杨荣】上海银行(601229.SH)专题:《信心充分,ROE回升》(2018.05.21)【中信建投银行杨荣】南京银行(601009.SH)深度报告:《再融资缓解压力,厚拨备保障业绩》(2018.01.30)
【中信建投银行杨荣】招商银行(600036.SH)深度报告:《科技强则零售恒强, 零售强则溢价恒高》(2018.01.03)
【中信建投银行杨荣】农业银行(601288.SH)深度报告:《向不良要业绩》(2018.01.03)
【中信建投银行杨荣】民生银行(600016.SH)深度报告:《经营的中长期底部已经确立》(2017.11.23)
【中信建投银行杨荣】光大银行(601818.SH)深度报告:《中收优势,NIM回升》(2017.09.20)
(2)海外对标【中信建投银行杨荣】“海外对标”深度研究之二:《海外大行国际化路径 ——花旗银行与汇丰银行》(2018.08.30)
【中信建投银行杨荣】“海外对标”深度研究之一《我国零售银行被高估了吗——对标富国银行的比较研究》(2018.07.05)

(3)金融科技专题报告
【中信建投银行杨荣】深度·《区块链:银行业应用与前景》·“银行金融科技”系列之二(2018.07.30)
(4)行业深度【中信建投银行杨荣】行业深度:《地方债与银行股估值》(2018.09.27)
【中信建投银行杨荣】行业深度:《探索商业银行估值抬升的路径 ——轻型化转型》(2018.09.12)
【中信建投银行杨荣】行业深度:上市银行2018年半年报综述:《不良充分暴露,零售转型成效显著》(2018.09.03)
【中信建投银行杨荣】行业深度:《用数据说话:股份行现拐点,配置正当时》(2018.08.27)
【中信建投银行杨荣】行业深度:《基本面横向比较,静待新股上市》(2018.08.21)
【中信建投银行杨荣】行业深度:《政策双宽松,还看中小行》(2018.08.14)
【中信建投银行杨荣】深度·《离不开的非标,逃不掉的通道 ——理财非标全景透视》·“银行资产管理”系列研究之九(2018.08.02)【中信建投银行杨荣】深度·《大行上涨的逻辑》(2018.07.13)
【中信建投银行杨荣】深度·《政策持续推进,落实依然艰难——债转股业务的“破冰之旅”(2018.07.09)》
【中信建投银行杨荣】2018年银行业中期投资策略报告《估值与政策,纲举则目张》(2018.06.08)
【中信建投银行杨荣】深度·《社会平均融资成本率高企——成因、影响与趋势判断》(2018.05.23)
【中信建投银行杨荣】“银行资产管理”系列深度之九:《结构性存款的“前世今生” ——替补保本理财》(2018.05.21)【中信建投银行杨荣】金融业开放简评:《估值优势叠加政策红利,趋势向上》(2018.04.11) 
【中信建投银行杨荣】行业深度:《外资持股比例放开,银行业迎“春天”》(2018.04.10)
【中信建投银行杨荣】“银行资产管理”系列深度报告之八:《“大资管”进入“新时代”——银行资管2.0》(2018.03.02)
【中信建投银行杨荣】深度报告:《银行业ROE:比较和展望》(2018.02.27)【中信建投银行杨荣】行业深度:《银行缩表:事实与缘由》(2018.02.01)【中信建投银行杨荣】深度报告:《银行股估值:合理中枢与国际比较》(2018.01.19)【中信建投银行杨荣】行业动态:《IFRS 9落地,对银行业影响几何?》(2018.01.04)
【中信建投银行杨荣】行业深度:《银行股估值:从PB切换到PE的探讨》(2017.12.14)

  团队介绍

  杨荣: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博士,英国杜伦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银行业首席,金融组组长。专注于将金融学理论和中国具体的市场实践精巧结合,并且借助规范科学的研究方法,发现市场内在的规律和秩序。持续跟踪研究银行资产管理业务、银行新兴业务。准确研判2012年年底以来银行板块的行业性机会和个股行情。2014年获“最佳分析师量化排名”银行业第一名。2016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 银行业第六名。2017年获得《金融市场研究》杂志五周年十佳“优秀青年作者”荣誉。

  方才:

  南开大学金融学博士,2017年加入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鑫

银行股 中信建投 理财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17 长城证券 002939 6.31
  • 10-11 昂利康 002940 --
  • 10-09 天风证券 601162 1.79
  • 09-27 迈瑞医疗 300760 48.8
  • 09-27 蠡湖股份 300694 9.8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