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你要怎样住到城里:白领上班路上消耗5小时(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1日 20:26 《钱经》杂志

  NO2以大换小 力求品质

  房子都是越住越大,怎能越住越小呢?“宁要城里一张床,不要乡下一座房。”说得虽有些不近情理,不过道理却是一样的。与其住在郊区一百多平米的大房子,每天耗费5个多小时的上班路;不如换座七八十平米城里的小房子,只要布局合理,房屋舒适感几乎无差距,而每天还能省下几个小时的休息娱乐时间,如此的生活才叫品质。

  NO3“5+2”大可尝试

  5天住在城里,2天住在郊区。这样既可享受工作生活的便利,又能感受郊区的自然享受。当然,选择住房买在郊区,租在市区;抑或是郊区城区各买一处,完全由个人财力所致了。

  找到人们最渴望的居住地

  人们渴望住到城区,最看重的无疑是更加便利的生活条件。“新都市主义又试图搬回城市,其实不过是重拾往日温馨环境的新住宅模式。”建筑学家们如此的解释人们的归城情节。随着不断走高的房价,如今的房子越来越被看成是消费品,用于直接投资对于普通人而言似乎越来越远。因此,人们选择郊区还是城区,似乎更是一种消费方式的转变。有人喜欢城里喧嚣,而有人更喜欢郊区的宁静。“住在市区,20分钟后我是从一个狭窄的空间转换到另外一个狭窄的空间里;住在顺义,50分钟后我从一个狭窄的空间转换到一个无比宽敞舒适的空间。我拿30分钟的有限成本,换来的是无限的宽阔空间。”住在顺义的马成谈到自己的生活空间很是满足,“这里学校、医疗、商场等公共设施更是一应俱全,周末还能请很多朋友来做客,在我们家客厅的大沙发上,品茶喝酒聊天,很high地一直到半夜两三点,醉了也不需归去!”

  其实,最终我们会发现,之所以更多的人更愿意选择城区的生活,无非是希望感受一种便利生活环境带来的城市归属感。由安杜勒斯•杜安尼和伊丽莎白•普拉特赞伯克夫妇规划设计“佛罗里达沃顿郡海滨镇”是新都市小群落建筑的模本,它的大小从16到80公顷不等,半径不超过400米,使得大多数房屋处在街区公园3分钟的步行范围内,离中心广场或公共空间5分钟步行距离。于是,国内出现了很多以“新都市主义”为旗号开发的郊区大盘,建造了一些排屋、低密度住宅。不过,近些年开发的郊区大盘,不管多大,都是以住宅开发为主,因为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都是由政府部门来提供的,工业房地产也是由政府调控的,开发商根本没有力量考虑和规划社区的对外交通、配套公共服务、市政设施和就业岗位,建设一个完整的、功能健全的社区。

  有人说,居住环境的体验由空间、时间、光线、声音、色彩、秩序、意义等多项指标综合而成,环境研究者提出过环境“场所”的概念,有生活发生的环境成为生活的场所,场所是环境与人互惠的地方,而与人的现实生活疏远的环境,无论是高效率的或是符合梦想的,都终归是荒凉的。如今,我们渴望的也许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大社区。

[上一页] [1] [2] [3] [4]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