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之家披露,贵州银行将在3月底彻底退出P2P资金存管业务。38家P2P受到波及,不得不再次重走“对接沟通→银行尽调→签署协议→研发测试→数据迁移→正式上线”这条路,流程少说两个月完成,备案完成时间很有可能被迫延后。
身边的投资人朋友听到这个消息后,不禁猜测明明已有29家P2P已成功和贵州银行对接上线了存管平台,进入到备案的最后关头了。发生了什么事情让贵州银行背叛这些P2P,放弃每年可观的存管收费,自愿离席不玩了呢?
故事要从开头讲起。
为何银行当初愿意存管?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与平台签订直接存管协议的银行类型中,前20里有17家是城商行,广东华兴银行、江西银行最为活跃,与其它37家城商行构成目前开展网贷存管业务的主力军。国有大行态度最为谨慎,五大行中仅有建行一家,也少有平台能与国有大行开展网贷存管业务。
为什么城商行都很愿意和P2P合作呢?
因为中小城商行的盈利能力多不如大银行,对于小银行来说,资金压力一直存在,网贷平台又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沉淀比较可观的资金,对于银行本身来说具有很强吸引力,相当于开了一个大通道,从P2P处轻松吸收大批客源和资金。
何况还能收取不低的存管费用,据了解,一般一年成交100亿元的平台,每年银行存管费用约500万元,小平台一年也至少需要20万元。
加上监管政策护身,认为银行存管不代表银行对该P2P的背书,帮银行去掉部分直接责任。这使得小银行们非常乐于跟P2P合作,对P2P平台注册资本金、成立时间等要求相对宽松。
明明是双赢,为啥现在银行不愿意存管了呢?
内部原因:锅太多,背不过来了
本来银行和P2P合作的初衷是更多的沉淀资金,并不会对P2P平台的经营、资产实施监督审查工作。所以即使上了存管,资产不良风险性高的P2P该爆累还是爆雷了,比如存管了贵州银行的“妥妥当”和“大圣理财”已出现了提现困难。
虽然贵州银行业务上没有过错,但还是受到了影响,也不能说它可以完全不付任何连带责任。这是银行退出的内部原因,现在甚至有一些银行要求上了存管P2P平台也不可大肆宣扬。
外部原因:通过协会测评不容易
2017年11月28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了《关于开展网络借贷资金存管测评工作的通知》,这意味着,只要是目前还将继续开展存管业务的银行,都必须要参加测评。
银行要拿到通过测评白名单,要经过第一轮自查,第二轮现场测评,然后第三轮整改,第四轮专家组再进行现场测评,第五轮披露结果。测评要求高、程序复杂,需要银行付出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配合。小银行选择退出存管,也很有可能出自这方面考虑。
还会不会有别的银行退出存管?
测评对于实力不济的银行是一道门槛,跨过去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不跨过去则无法开展平台存管业务。因此可以预见,未来或将会有其它中小型银行退出存管业务的名单。
作为投资人不需要太忧心,如果你所投平台存管银行为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五大国有控股银行,那这些银行退出存管的可能性极低。一是相较于城商行它们拥有强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应对存管测评,二是大银行在存管前对P2P的合作选择也更为谨慎,不轻易合作更不轻易解除合作。
万一银行退出了存管,也不意味着你的资金就没人管了。这次贵州银行退出同时,就把大部分平台存管业务转交给江西上饶银行,贵州有平台表示,最快4月中就能换上新的存管银行,以满足备案要求。
平时我们也要养成密切关注平台信息披露和变动的习惯,银行存管甚至备案都只是一家合规P2P平台的基本要求,不能视为根本保障。时刻保持清醒,才是对自己资金负责的态度。
责任编辑:谢海平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