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国有险企人事变动:国寿股份30多年老兵林岱仁谢幕,新总裁苏恒轩直面三大挑战
60岁的林岱仁,成为中国人寿今年挥别的另一位老兵。
9月17日,纽约、香港、内地三地上市的中国人寿(在国寿集团内部被称为“国寿股份”)内部召开会议宣布,国寿股份总裁拟变更,60岁的原总裁林岱仁退休,不再担任公司职务,接任者为55岁的国寿集团副总裁苏恒轩,其总裁任职尚需履行公司治理及监管核准程序。
在今年8月24日,可以预期是最后一次出席半年一度的中国人寿业绩发布会的林岱仁,曾苦口婆心地“多说”了很多,诸如“这里我想多说一句”的话全场出现6次,对在场媒体科普“中国人寿上市的是股份公司不是集团”“原保费与规模保费不可比”等,并详尽介绍了公司转型调整的阶段……一个30多年寿险老兵告别演出的场景,颇让人感慨。
而在今日挥别林岱仁后,中国人寿迎来新总裁苏恒轩。苏恒轩出身个险,也已有30多年保险履历,此前曾担任中国人寿副总裁,分管过个险、健康险等多个业务部门,国寿员工对其评价颇高。“很牛”的苏总回来了,国寿有哪些值得期待?
老兵林岱仁谢幕,被评价“懂市场、有想法、务实改变”
林岱仁1958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山东昌潍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他在人寿保险业从业超过30年,自2003年开始,担任中国人寿副总裁11年时间,四年前的2014年3月接替前总裁万峰,就任中国人寿总裁。
对于四年前的这次国寿总裁的更换,时任国寿董事长的杨明生称,林岱仁在国寿此前任职副总多年,也与万峰搭班多年,对于国寿的情况很熟悉,经验丰富,是总裁的不二人选。
了解林岱仁的人评价,林岱仁是一个懂市场、有想法的管理者,很务实地改变,同时内敛、不张扬。
林岱仁任总裁的四年,中国人寿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4年来,中国人寿的保费规模(原保费),已经从2013年的3200亿,接连突破4000亿、5000亿关口,到2017年已经增至5100多亿。按照林岱仁的预计,2018年仍将保持增长,前8月保费为接近4200亿。
2014年林岱仁为首的新一届管理层上任后,主要做了几件事情。一是代理人队伍的“扩量提质”,将原本70万左右的队伍规模大幅增至140万;二是业务结构大幅优化,趸交业务调整到位,保费增长变为由续期和期交业务拉动;三是推进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一代业务处理系统建成等动作,让这家传统险企也走上了科技助力业务发展的道路。
1、销售队伍从70万到180万。林岱仁上任国寿总裁后总结,制约国寿发展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即代理人队伍。数据显示,从2003年中国人寿上市到2013年底,其整体销售队伍一直在70万-80万徘徊,但是业务要增长,就造成基层压力非常大。因此,国寿提出来“扩量提质”来加强队伍建设的策略。经过4年努力,目前看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国寿的销售队伍总量在180万左右,其中个险队伍140万,基本上已经翻番。
2、交费结构提前实现“十三五”目标。国寿业务规模大幅增长的同时,业务结构还在不断优化,林岱仁在任上已提前实现了交费结构“十三五”目标。国寿此前规划到“十三五”末要实现“两个60%”的目标,即期交保费要占整个新单保费的60%以上、续期保费要占总保费的60%以上。而在今年上半年,这两项指标都已经达到了65%以上。现在,国寿的保费增长,已经不是靠趸交保费了,趸交保费占仅2%左右,增长靠的是续期保费、期交保费。
3、科技国寿建设加快,“新一代”业务系统建成。科技是中国人寿经营管理的重要支撑。自2015年以来,中国加快“科技国寿”建设步伐,已建成“新一代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建成先进的业务架构,基于端到端、场景化,再造优化业务流程,自主设计建成全面开放的云架构,以此为基础,推进公司经营管理转型升级。今年半年度的国寿集团经营分析会上,时任国寿集团董事长杨明生专门表彰了国寿股份新一代业务团队。杨明生称新一代为“中国人寿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是决胜未来的奠基性工程,彻底改变了寿险公司的信息技术面貌;全面提升了公司经营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扎实奠定了公司赢得未来竞争的重要基础”。
个险老将苏恒轩重回,接过五大任务、待解三大难题
此番接任国寿总裁的苏恒轩,此前曾在这家公司任职副总裁,分管过个险、健康险等多个部门。在国寿人眼中,苏恒轩个险出身,能力强,又平易近人。
苏恒轩1963年出生,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自1983年起在中国人寿系统工作逾30年,2017年12月起任国寿集团副总裁。
苏恒轩早年在改之前的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国寿集团前身)河南分公司任职,职务为分公司副总经理,后调至总公司,任个人保险部总经理,并升任国寿股份总裁助理、副总裁。后调至国寿养老险公司任职总裁。
国寿股份近年总裁任职相对稳定,11年来只有两任总裁:2007年1月,原总裁吴焰调至人保后,副总裁万峰接任总裁,任职7年;直至2014年3月,林岱仁从副总裁升任总裁,任职4年多时间。
时过境迁,苏恒轩接棒国寿总裁一职,面临新的市场形势。从市场份额上看,中国人寿这些年难抗下滑,从2013年的30%到2017年仅剩20%,下滑超过10个百分点;不过,其业务发展的动能也已悄然发生转化,期交和续期拉动的模式初步建立。
2018年,是中国人寿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元年,个险老将此番接任国寿总裁,如何写好“高质量发展”这一章?从国寿目前制定销售管理模式转型、业务结构调整、大中城市振兴超越、科技国寿建设、风险防控的五大任务中看,与承保主业相关的关键难题包括:
1、180万销售队伍如何扩量提质?
上个4年,中国人寿加强销售队伍的“扩量提质”方针,四字虽然未变,但是四个字每年的力度不一样。比如2014、2015年,每年的策略就是扩量为重,同时提质。从2017年开始强调,扩量的同时,重点要提质,即,队伍的量已有一定规模,怎么样提升素质。
2018年以来,保险行业整体出现人力下降,国寿也一样,背后有几方面变化因素。一个是国家整体人口老龄化,劳动力需求紧张,增员难度大;第二,保险业产品销售难度增加,影响到基础销售人员收入,对增员、留存都有一定挑战。
中国人寿仍要保持“扩量提质”四字不变,一要看其如何保持人力规模,不能出现快速下降;更重要的是看其如何提质,如何在销售管理上、加大培训投入上加大力度,提升队伍的销售素质和技能,适应整个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2、产品结构调整如何落实?
经过前面几年的努力,国寿业务已经有了队伍和业务结构的基础,今年已基本完成“交费结构调整”,下一步要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即,优化产品结构,加大保障型业务发展。如何落实和推进,成为自然的关注点。
3、大中城市何以振兴超越?
从2014年的“聚焦城区”,到2015年的“加快重点城市发展、继续巩固和扩大县域市场竞争优势”,到2016年、2017年的“个险、大中城市和县域发展协同”,再到2018年目标“大中城市振兴超越”,中国人寿的大中城市战略已布局多年。
不过,尽管每年都提,但效果并不明显。这一战略如何继续,是国寿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新命题。
责任编辑:杨群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