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民工压力图鉴:多名研究员去世 压力源于市场残酷

金融民工压力图鉴:多名研究员去世 压力源于市场残酷
2018年11月19日 13:55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债市夜谭

  在中国的360行中,有两个受到关注度最多、也是自嘲和段子最多的行业:

  IT和金融。

  比如说,IT编程从业人员叫码农,而搞金融的人一律叫金融民工。

  我猜也许是因为码农们都工作在偏远的产业园(中关村科技园、张江产业园),在农村工作的当然叫码农;而搞金融的都在核心城区(金融街陆家嘴)上班,这叫金融农民工进城务工人员。

  当然,自嘲是需要资本的,就好比“小目标”的发明人可以唱一无所有,弓虽哥说自己得了脸盲症一样。IT和金融业也是所有行业中聚集顶尖人才最多、平均薪资待遇最高的地方。如果你有一个聪明而勤奋的脑袋而没有家庭背景,那么这两个行业无疑是最容易提升自己阶层的地方。

  金融民工衣着光鲜,在高大上的5A级写字楼上班,经常出入于各大高端酒店和顶级会议;最关键的,工资还特别高。相比于码农的月薪5万活的像5千,金融民工有点鲜衣怒马少年时的感觉。

  月薪5万活得像5千

  鲜衣怒马少年时

  如果你看下2017年全国各省的高考状元的去向,你就什么都明白了。

  下面这张图很好的解释了状元们为什么最喜欢读金融。

  所以说,金融民工们有资本进行自嘲:强悍的学历背景(省市高考状元满地捡,很多是欧美top名校毕业)、完美的工作履历、还有令人羡慕的薪酬。

  不过,在这光鲜亮丽之下,金融行业尤其是投研行业的工作压力之大是众所周知的。金融投研行业也是过劳死相对最多的行业之一。下面只是这一长串的一部分而已。

  2018年11月

  长信基金一位82年的地产研究员猝然去世。年仅37岁。周五晚上九点,他回家以后告诉太太,自己很累。太太8点醒来,发现身体已凉,送去急救,已经回天乏力。

  2018年7月

  招商证券研发中心研究总监杨晔近日突然因病去世,年仅48岁。去世前的6月底,还马不停蹄地出差、参会。转眼间,猝然离世。

  2018年5月

  网信证券上海投资银行部总经理陈锦旗在公司加班期间猝然离世,年仅45岁。

  2018年4月5日

  年仅37岁的银华基金投资经理张林昌因病医治无效离世。

  2018年3月16日

  中邮基金总经理周克,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年仅45岁。

  2016年12月

  44岁的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周期天王周金涛因胰腺癌去世,去世前已知病况还在发报告。

  2015年10月7日

  交银施罗德投资总监项廷峰因心脏病突发离世,年仅46岁。公开资料显示,项延峰,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16年基金从业经验。

  金融行业尤其是投研业的职业压力之大、工作强度之大,是外行人难以体会的。这些压力,到底是来源于何处呢?

  1、处于金字塔尖的竞争红海。

  在金融行业混得开的一般是两种人。一种是资源型的人,自带光环,往往是非官即富的家庭;这类人是处于金字塔顶尖的一群人,来了就能嫁接资源带来收入。第二类是能力极强的业务能手,能干活。尤其是投资行业,是需要出真金白银的投资业绩的。资源型的人无疑是稀缺资源,可业务能手就未必了:千里马常有而好槽不常有。金融行业尤其是投资行业的核心岗位就那么多,而千里马是层出不穷源源不断,个个都是要学历有学历要能力有能力的千里马,你说竞争怎能不激烈?僧多粥少的局面,必然导致的是一片竞争的红海。处在红海之中,不得不拼命往前游,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了。

  2、业绩结果说话,直接面对残酷的市场。

  业绩是不说谎的,就冷冰冰的摆在那儿,甭管你是野鸡大学还是名牌大学毕业。而且投资人都是追涨杀跌的,谁短期业绩不好了,就赎回或者撤资了。这就对投资从业人员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不但要时刻盯着净值回撤,还要看同行业比较。只要一进行业绩比较,优胜劣汰自然就水落石出了,总是有人要跑输大盘的。优胜劣汰的结果,自然是岗位和薪酬都会收到影响,直接影响到心理压力。

  3、头部效应明显,前面的吃肉后面的没汤喝。

  金融投资业是一个头部效应特别明显的行业:因为边际扩张成本极低。如果一个投资经理管着1000亿资产,再给他加100亿,不会明显增加边际成本。这就造成很多金融资源不断向头部金融机构聚集。以券商研究所为例,绝大部分买方看的都是头部券商出的研报,中小型券商研究人员的研报阅读量少的可怜。不信你去看看那些中小型券商不知名分析师的研报,很多阅读量甚至只有2位数。大家都在同一个市场,研究的是同一个东西,研报之间有很强的替代性。资金也是,切换成本极低,从机构A到机构B是很容易的。

  4、未来受金融科技的潜在冲击巨大。

  看金融民工们焦虑到什么程度,只要看看每次python课程有多少民工在朋友圈刷屏就知道了。我们看过太多的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业的冲击的新闻了。我现在去银行网点,发现以前很多的功能都被机器取代了:开卡、办理各种业务等,都自动化了,需要的人越来越少了。10年前,谁能想到余额宝居然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货币基金,最高达1.8万亿之巨呢?你能想象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利润率之高吗?投资行业虽还未受到金融科技的明显冲击,但趋势是定了!码农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正在逐步侵蚀金融的各行各业。金融民工的焦虑正在于此:IT科技是一窍不通啊,想学码农技术,有几个能坚持或者能做到呢?有几个人坚持学完课程并开始用python编码了呢?这种未来长远的焦虑无时不在,又在每天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自然发际线就越来越高了。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陶然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27 紫金银行 601860 --
  • 11-22 新农股份 002942 14.33
  • 11-21 隆利科技 300752 20.87
  • 11-20 宇晶股份 002943 17.61
  • 11-19 海容冷链 603187 32.2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