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熊锦秋
目前上市公司定增资格门槛过低,只有从制度上彻底明确剥夺绩劣以及平庸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资格,才能维护市场再融资的使用效率。
最近A股市场“妖股”、“垃圾股”行情大吸眼球,市场人气彻底激活,游资反扑。笔者认为,监管部门应旗帜鲜明引导市场价值投资,体现公正、积极向上的监管价值导向。
前期市场持续下挫,监管部门提出将减少交易阻力,增强市场流动性,然而一些游资或许“会错意”,以为可以随意炒作甚至操纵。在笔者看来,游资爆炒壳股,只是以这些壳股为载体、收割韭菜股民,游资赚的越多,股民亏的就越多,市场就更加失血,有人提出以游资投机爆炒救市,这无异于饮鸩止渴。因此,在笔者看来,监管部门优化交易监管,只是不再对正常交易实施不必要的干涉,但是对异常交易行为、或者违法违规行为,肯定是一如既往严格监管。
股市之所以下跌,是很多股票缺乏内在价值,垃圾股抬的越高、未来就将摔得越惨;人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股市监管同样如此。未来对爆炒壳股一定要高度警惕,游资爆炒不是救市,而是将石头再次抬举到高高山顶上的危险行为。
当然,目前A股市场确实处于低估状态,但这主要是蓝筹股、绩优股低估,之所以如此,正如全国工商联原主席黄孟复所指出的,“我们自己看不起自己,我们逃跑快得很”。如果说胆大的游资大户将资金转移到绩优股、蓝筹股的价值发现上面,这个就不会为市场带来什么风险,而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市场恢复正常价格发现功能,由此才能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给你,否则垃圾股价格高于绩优股,就只会造成资源浪费。
从监管角度分析,学界认为,市场监管体制架构与功能,从根本上取决于价值导向,价值导向构成了对市场监管价值选择的空间,即回答了监管什么,如何监管,谁来监管等基本问题。目前对证券市场监管,比较流行的提法是“以投资者保护为监管导向”,但在笔者看来,这个提法还比较空洞,也没有提升到价值观或价值导向的高度;若站在价值导向高度,证券监管理应体现公正、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其核心是维护市场“公平、公正、公开”三公原则,保护投资者利益只能是保护其合法、公道利益。
此前的A股市场,垃圾股、妖股活得远比绩优股滋润,不仅壳资源奇货可居、高价待沽,而且时不时从市场大笔再融资,垃圾股、妖股投资者也往往获得比绩优股投资者高得多的收益,有投资者感言“垃圾股套一时、蓝筹股套一生”,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此前A股市场公正价值观不彰、监管导向存在偏差有较大关系。显然,垃圾股、妖股估值偏高,投资者皆大欢喜获得高收益,这是以后继投资者承担巨大风险为代价,诸如此类的既得利益,没有保护的价值、也不宜保护。
市场笃信监管层不宜对股票做价值判断,要让投资者来做价值判断,笔者认为,监管层不对个股内在价值做价值判断,但并非表明监管者在监管时不应有价值导向。价值导向对事不对个体,通过树立标竿、奖励绩优,来明确监管部门鼓励的行为;垃圾公司比绩优公司活得滋润,这种导向只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最终导致A股市场的崩塌,面对关乎A股市场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监管层理应旗帜鲜明树立公道、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让蓝筹绩优股吃香、垃圾股遭到唾弃,引导上市公司力争上游、搞好企业经营,这是监管层的应有份内之责。
监管层树立公道、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也还理应体现在监管和市场机制的其它方面。比如,在退市制度方面,对于市盈率连续两年高于300倍市盈率的上市公司,应实行直接退市,没有投资价值的股票长期赖在市场不走,霸占上市资源、祸害广大股民,对此不应再枉纵。
再比如在再融资方面,目前有放松态势,但应该对绩优、治理规范的上市公司定向放松,而不宜对垃圾股或基本面一团糟的上市公司放松。目前上市公司定增资格门槛过低,只有从制度上彻底明确剥夺绩劣以及平庸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资格,才能维护市场再融资的使用效率。
(本文作者介绍:资深市场评论人士。)
责任编辑:陈鑫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