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曹彤:以信用卡创新促进国家产业结构调整

2013年01月14日 16:15  《环球财经》杂志 

  把消费信贷作为启动国内消费的一个工具或杠杆,进而引导消费产业走向良性的自我循环的发展阶段

  曹彤       

  中信银行副行长

  通常我们谈信用卡,总给人一种微观经济、微观金融的概念。信用卡创新,也是在微观金融领域做一些创新,做一些业务的开拓,为银行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这跟国家产业结构有什么联系呢?事实上,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确实需要一些消费金融的手段加以促进。而消费金融的手段不能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他一定要落地,落实到一两个产业、产品或业务上,这正是信用卡创新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结合点。

  进入胶着期,未来增长靠消费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胶着期,一个基本的特征就是所有产业,不管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几乎都处于产能过剩阶段,如传统产业中的重化工、加工制造、汽车、机电行业,新兴产业中的光伏、风电、造船行业等。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要消化过剩的产能,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理论上有3个选择:

  一是靠出口。中国在加入WTO以后,确实也利用了WTO优惠的贸易政策,出口取得了快速增长,进而带动了经济增长。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导致外需疲软,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已大幅放缓,所以靠国际市场来消化我们的产能可能比较困难,而且会更漫长;

  二是靠基建。基建投资确实可以消化当前的过剩产能,但同时也会造成未来产能的进一步过剩。此外,中国基建投资是靠信贷推动,而不是靠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来推动,这也会给通胀带来较大的压力;

  三是靠消费。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了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效能,通过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这一路径目前也已经成为社会各方面的共识。事实上,这也是中国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惟一路径。

  启动消费,需大力发展消费信贷

  消费和收入相关,消费的结构性改变只在某一些特定时期出现,比如当年农民进城,确实带动了当时的消费增长,但这只是在特殊时期才会出现。正常情况下,消费和收入是正相关的,收入的增长程度决定了消费能力的增长。从2009~2011年的数据来看,居民收入的年增长速度在10%左右,以这样的收入增长速度推动消费产业的迅速发展是很难的。

  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消费信贷,把消费信贷作为启动国内消费的一个工具或杠杆,进而引导消费产业走向良性的自我循环的发展阶段。其实,现代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赤字经济,即用明天的预期收入支撑今天的当期消费,只不过是赤字体现在政府、企业还是民间。从美国的实践来看,确实也走了这样一条道路。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也是生产加工制造大国,产业结构也是投资—生产—出口的结构。转折是在80年代的里根总统时代,启用了“里根经济学”,其中一个最基本的核心就是启动了消费信贷。我们今天熟悉的美国消费信贷的几大支柱,如几大信用卡公司、汽车贷款公司、个人信用评级公司,基本上都是在那个年代以后建立和发展壮大的,这在制度上保证了美国人可以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形成了以消费拉动经济的格局。

  “次贷”式风险可规避

  当然消费信贷也并非万能之策,他在20世纪80~90年代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使得美国一举完成从生产大国到消费大国的转型。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揭示了消费信贷的一个很致命问题,就是当这套杠杆利用到一定程度时,他的杀伤力也很大。

  这对于中国而言也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第一次因为消费信贷过度杠杆化导致的金融危机。其杠杆化的运用有两个最明显的特征:一是资产证券化,就是把对实体经济的信贷转化成了可以自由交易的有价证券。二是资本市场的充分流动性。从中国目前的形势看,可能在2、3年后会走资产证券化的模式,因为有其必然性。

  但不走这条路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中国银行的贷款量是足够大的,现在每年有8~10万亿元的新增贷款。这部分贷款只要改变一下进入实体经济的顺序,其所发挥的作用就是相当大的。新增贷款从生产端进入,就直接变成了对产能的推动;从消费端进入,就变成了消费能力的提升和以消定产的有效产能的增长。因此,就目前而言,回避资产证券化和资本市场的高流动性对经济的潜在冲击是有可能的。事实上,中国的消费信贷(包括信用贷款在内)总量并不大,所以潜在危机的可能性也不大。即使走资产证券化的模式,通过控制其杠杆率和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其潜在风险也是可以降低并有效控制的。

  网络经济时代,信用卡是一个切入点

  长期来看,任何一个企业或组织要不断地发展、延续下去,都要不断地去超越自我,都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以世界500强企业为例,从1976年开始发布世界500强榜单起,每年都在榜的有240家左右,且几乎每年的排序都会有变化,没有一家是固守在原来的位置上。每年都在榜的这些企业,就是始终能够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甚至能够预测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企业,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自我超越。

  而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应该就是网络经济。事实上,也已经显露出了一些端倪。从 Google、Facebook、Amazon、百度[微博]、微信、淘宝等互联网科技公司、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公司的迅速崛起,就可见一斑。

  网络经济有几个特点:一是终端消费者以个人或小微企业为主;二是需求分散、多维;三是需求量巨大,增长迅速。信用卡与网络经济的这些特点是比较契合的,他可以直接触及终端消费者,有强大的网络及信息搜集、分析、运用能力,且经过前些年的发展,也已形成了一套高效的管理机制,这套管理体制是目前消费信贷领域中最有生命力的一股力量。而信用卡的发展速度也高于消费信贷领域中的任何一个子领域。因此,信用卡在消费信贷领域将会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是最有可能成为带动整个社会消费信贷,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生力军。

  “支付合作”和“信贷扩展”是可行方向

  虽然信用卡比较契合网络经济的特点,但还存在着一些限制和不足,还不足以带动整个消费信贷,需要继续开拓、创新。比较可行的方向有两个:

  一是支付领域,要探索支付合作。所谓支付领域多元化就是对信用卡的结算功能的挑战,信用卡结算功能由支付和清算两部分构成。清算是后端,作为银行的清算功能,他是不可替代的。支付是前端,是面对市场、面对客户的,他的发展趋势就是从银行垄断到多元并存,是不可阻挡的。信用卡与第三方支付公司之间不是合作与不合作的问题,而是怎样合作的问题,是单一的合作还是整体合作的问题,是以产业为一个单位去合作,还是各自为战的问题。

  二是信贷领域,要扩展业务范围。信贷的多元化,从银行角度看脱媒也是一种必然。现在消费信贷的需求非常强大,社会上多元的贷款需求和多元的贷款供给组织形式的出现是必然。如果把信用卡看作一个信贷账户,要满足多元的贷款需求,就要扩展信用卡的业务范围。要从传统的个人日用消费品的消费贷款,扩展到满足个人全面需求的各类消费品的消费贷款,要从个人消费端,拓展到个人经营端和小微企业经营端。比如淘宝上几百万商户,80%以上是以个人的名义来经营的,给他们做贷款和做小微企业几乎没有区别,信用卡不进入这个市场是不可能的,但如何进入要进一步探索。探索过程中,要把信用卡的网络和信息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组文:

  移动支付为信用卡行业发展带来机遇

  发挥信用卡产业优势 促进消费拉动内需

  信用卡产业发展建议:鼓励业务创新

  探索我国信用卡业务的创新之路

  消费信贷拉动内需 信用卡大有可为

  信用卡可以很好地与网络结合

  信用卡生存环境亟待重视

  信用卡消费业务发展的两大约束

  银行卡业务发展成果与未来方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云南镇雄山体滑坡遇难者被强行火化
  • 体育英超曼联2-1胜利物浦 澳网李娜首秀完胜
  • 娱乐周立波不满徐峥言论 发微博暗讽
  • 财经国税总局:房产税扩大试点方案暂不出台
  • 科技福布斯:iPhone不再酷了青少年转向三星
  • 博客石述思:职工为何冷对养老金九连涨
  • 读书黑色内幕:国民党突袭钓鱼岛被谁阻拦
  • 教育幼儿园办集体婚礼称利于心理健康(组图)
  • 育儿幼儿园百余孩子办集体婚礼称利于性心理
  • 吴木銮:香港政府如何收集民意
  • 宋文洲:日本右翼政客的看门狗
  • 张庭宾:中国经济冷热并发症
  • 罗天昊:警惕中国遍地黑夜
  • 西向东:中国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 陈序:还不到紧张房产税的时候
  • 王占阳:官民需要形成五大政改共识
  • 王德培:太不把中国特色当回事
  • 谢作诗:重罚行贿是增加反腐难度
  • 高善文:影子银行的兴起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