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义:坚定支持非公经济发展

赵义:坚定支持非公经济发展
2018年11月19日 13:26 英大金融

  坚定支持非公经济发展

  赵义 本刊特约撰稿人

从今天“正在发生的未来”看,非公经济实际上是构建经济体制不可缺少的部分。

  最近一段时间,围绕“民营企业退场论”的讨论很热烈。本来,这种观点经不起反驳,无论是根据宪法和法律,还是党在新时代的基本路线,都不存在民营企业退场的问题。但为什么经不起反驳的观点,却能引起比较大的人心波动,这就值得深思了。

  这与现在民营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显然是民营经济的主体)的困难处境有关系。不过,如今的处境到底是经济结构调整期带来的,还是不公平的竞争政策造成的,需要仔细鉴别,不能一概而论。

  比如,有数据显示,在银行向非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中,流向私营企业的比例从2013年的57%下降到2015年的19%,而同一时期流向国有企业的比例几乎翻了一倍,从2013年的35%上升到2015年的69%。具体数据是不是准确暂且不论,但国有企业在银行向非金融机构的信贷中占大头,却是不争的事实。

  说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任何谈论民营企业地位下降的观点,都不能孤立和片面地去看。只要一个大型经济体的市场经济体制足够灵活和多元化,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之间的地位就不会是简单的此消彼长的关系。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视察的时候就指出,党中央始终关心支持爱护民营企业。现在的改革举措很多就是围绕如何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对这一点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增加信心。李克强总理视察浙江的时候也指出,要进一步降低重大项目的民营企业的准入门槛,通过政策措施的推行和引导,增强民营企业的信心。李克强总理在最近的出访当中,还特意对出访国领导人提出,希望更加发挥商业化原则,吸引更多的中国民营企业前来投资。

  这里的关键词是“信心”,不要犹豫、彷徨。同时,总书记对民营企业提出了要求:发扬好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聚焦主业,心无旁骛。民营企业对国家的宏观政策、对政商关系、对国家经济安全等的要求,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为了发展就去冲撞底线和红线。盲目上摊子的扩张之路也行不通了,不能指望还能获得信贷的支持。提要求,并不是说明地位就下降了,其实对国有企业的要求更多更高。

  今天认识非公经济的地位,还有更大的背景,那就是以中美贸易战为主要标志的,国际经济体系和规则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动。以前我们肯定非公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是从特殊国情的条件下(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等等)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角度来说的,最后形成宪法法律和党的基本路线里面的规定。从今天“正在发生的未来”看,非公经济实际上是构建经济体制不可缺少的部分。

  10月16日,国资委发言人彭华岗说:我们也提倡“所有制中立”,反对因企业所有制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规则,反对在国际经济规则制定中给予国有企业歧视性待遇。这段话实际是两重意思,后面一句是针对美加墨自贸协议的“毒丸条款”、B20关于国有企业扭曲竞争的议题等等事件而说的。而前面一句更多的意思是不会在规则上歧视非公经济。

  几乎与此同时,易纲行长也在一个国际场合正式提及“竞争中性”原则:为解决中国经济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我们将加快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考虑以“竞争中性”的原则对待国有企业。

  以“竞争中性”原则对待国有企业,和如何对待民营企业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竞争中性”原则不是泛泛的“一视同仁”,而是有具体的衡量标准,大致内容包括:在国企承担公共服务或者公共政策职能的时候,对其成本的补贴必须是公开的、透明的;在税收、监管、政府采购等方面平等对待国企和其他企业;在国企债务融资方面,保证国企不会受益于国家的显性或隐性担保;在国企股权融资方面,国家作为股东要求国企提供与市场回报率相当的国有资本回报率(因为注资而不对回报率提出要求,也被视为变相的补贴)。

  可以看出,真要按照这些标准去做,那将是一件非常艰苦的工作。现实情况非常复杂,比如说有的央企实际上承担了公共服务职能,但其“补贴”形式并非是政府直接出面,而是自己进入房地产开发,通过卖房子的利润来“补贴”另外的职能。但无论怎么说,“竞争中性”原则能往前推进一步,那么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就会扩大一些。

  面对国际经济大变局,领导层显然做好了“自力更生”的思想准备。这更是离不开非公经济的力量。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贸易战悲观论调不靠谱》中指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是应对冲击的稳定器。其中特别提到了外媒发现的一组数据对比:从2013年到2018年,全球前20大互联网企业从此前的中、美、日、俄、韩五分天下,已变成了现在的中美双雄争霸,目前中国拥有9家全球排名前20的互联网企业,与美国几乎平分秋色。众所周知,这里说的“平分秋色”的力量主要是民营企业。

  中国最终还是要靠自己。钟经文说,中国经济有韧性有底气有后劲。韧性、底气和后劲来自于哪里?说千道万,归根到底,是来自于包括民企在内的强大的企业力量。因为无论市场回旋余地大也好,内需拉动力强也好,人力资源丰富也好,最终都主要是以企业的形式进行商业化,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

  自从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以来,

责任编辑:张译文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27 紫金银行 601860 --
  • 11-22 新农股份 002942 14.33
  • 11-21 隆利科技 300752 20.87
  • 11-20 宇晶股份 002943 17.61
  • 11-19 海容冷链 603187 32.2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