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达用车:加注成本引擎

盼达用车:加注成本引擎
2018年03月08日 12:07 《商界评论》杂志

  盼达用车:加注成本引擎

  ■文/本刊记者 黄晓军

  在汽车分时租赁的战场上,盼达用车(以下简称盼达)略占上风。

  这场战火蔓延到了80多座城市,涉及超过800万用户,全国300~400家运营商,部署了约8万辆汽车……其中,盼达依靠1万余辆新能源汽车,攻下7座城池,揽获了200多万用户。

  这一串数字,足以支撑它跻身市场第一阵营。

  蓝海

  整个市场还是一片蓝海。目前,800多万汽车分时租赁用户,不过是2亿“有本无车”潜在用户的4%。未来10年,据汽车工业协会的保守估计,这批潜在用户将扩大至7亿人。

  用户增长,给市场规模的扩张带来了巨大的空间。据罗兰贝格统计,2018年国内汽车分时租赁市场容量将达到3 800亿元,增速超过470%。而麦肯锡数据显示,到2030年,全球汽车分时租赁市场有望突破1.5万亿美元。

  这样的市场环境给予盼达们增长红利。就像改革开放头一二十年的企业一样,市场紧缺推动着它们发展,这些企业几乎可以只用经验和惯性就能成长,而不需要过多提升系统能力。

  但盼达身处新的市场环境,这片蓝海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蓝。据公开资料整理,整个市场车辆购置成本可能超过100亿元。拿到共享单车领域,这差不多是5个ofo在2017年的采购成本。加上充电桩设施建设、车位争夺、地面运维等痛点,整个市场的准入门槛在不断提升,而踏入门槛的参与者们也举步维艰。

  2017年4月,P2P租车转型而来友友用车倒闭;10月,共享宝马、奥迪的EZZY也在蓝海中沉没。资金链断裂,是它们共同的死因。

  边际成本

  “说到底,这个行业的边际成本降不下来了。”盼达CEO高钰一语道破。

  根据经济学原理,边际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将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U型曲线态势。在高钰看来,汽车分时租赁市场效率并不高,但现有的边际成本很难再降低了;随着规模的扩大,边际成本很可能快速上扬。

  降本增效,这是每一个企业都需要面对的问题。通常而言,企业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方式为商业模式迭代。

  美国以前最大的酒店管理公司是万豪,它的客房数达74万。虽靠资产证券化降低了不少成本,但万豪74万间客房的成本都压在自己身上。互联网时代,Airbnb通过共享房屋,使得它虽有超过100万间客房,但成本都在合作伙伴(如房东)身上。这样一来,传统酒店行业的边际成本降低不少,效率自然就提升了。

  共享经济的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度被企业家们认为,其或能将边际成本压到0。事实上,这还需要不断地迭代调整。

  Airbnb盈利了,但其中国学徒们依旧在降本增效的路上挣扎,运营的人力成本、客房设施改造成本等都亟待解决。类似Xbed的互联网共享酒店涌现,他们通过人脸识别等AI科技,实现无人化酒店管理,再次砍掉了不少成本。

  技术力量和商业模式本就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呈螺旋式上升态势,推动企业降本增效。这或是汽车分时租赁市场新的突破口。

  盼达一开始就在尝试科技提速,去甩掉充电桩设施、车位、运维等市场痛点。

  换电

  目前,整个汽车分时租赁市场边际成本居高不下,主要在于车辆的利用率偏低。根据罗兰贝格报告,20%的单车日均利用率(日均4.8h),是中国汽车分时租赁业务的盈亏分界线。但全行业平均水平仅在12%左右。

  这个问题,是因为能源补给这一环效率太低。市场上用于分时租赁的新能源汽车中,绝大多数是充电模式。为了避免电池加速损耗,运营商一般通过交流电慢充。这将导致汽车每天有6~8小时待在停车位上补给能源,极大地降低了单车日均利用率。

  高钰在创业初期便看到了这个痛点,她不用充电桩。通过与车企力帆合作,盼达定制了力帆330EV型新能源汽车,其能源补给方式为换电池。

  这个市场罕见的工序出现了:在盼达换电站,一辆汽车正驶入换电车位。老徐是这里的一名换电工人,他和另一位同事分别开动1台半自动机械臂,从车辆前引擎盖下和后座下各自取出了4块电池。电池被放置在托盘内,由传送带送入了地下充电。

  加上老徐俩换上8块新的电池、恢复汽车原貌的时间,全程不过3分钟。据他介绍,单块动力电池组大约17公斤,有时也会采用纯人力更换电池。当汽车电量不足40%时,就会自动给能源站发出提醒,老徐便和同事开着面包车载着电池到相应站点,实地换电。

  2017年3月,盼达官方数据显示,其单车单日运营时长为8~10个小时、订单3.7个、最高循环次数高达17次、最高行驶里程为583km—这样的利用率,远超过20%的盈亏分界线。

  不出所料,一个月后,高钰透露,杭州市场率先盈利了。这座城市里,单车单日租赁时长达15.7小时,单车单日营收为183.3元,平均运营率达40%,83.7%的用户每周使用超过4次。

  盼达的领先,其战略投资公司力帆的作用举足轻重。换电技术应用、全程手机操控、车辆状态实时反馈……力帆开辟新的生产线,将技术倾囊输出。

  汽车分时租赁曾一度被认为是车企的战争。市场上排得上号的30多家分时租赁运营商,被分析者划分为8大派系,车企派8家,占比最高。

  在这场竞争中,力帆的确出力不少。它输出的不只是技术,盼达能源供应商移峰能源、电池供应商无线绿洲、车辆融资租赁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重庆)有限公司等都是力帆参股或全资子公司。

  初创企业在产业链条上没有丝毫话语权,更不可能整合这么多资源。站在力帆的肩膀上,盼达赢在了起跑线。

  抢车位

  赛道上的奔跑,最考验市场参与者的是成长的可持续性。要想在赛道上跑得够远,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车位成本,是首要问题。

  杭州盈利不只是靠换电模式,不然全国都采用换电模式的盼达早赚得盆满钵满。

  杭州的车位成本,成为盼达盈利的关键。绿狗租车一位副总就曾抱怨,一线城市停车位成本居高不下,平均每个停车位月成本超过800元。而盼达杭州负责人袁婷婷介绍到,通过资源置换,盼达能以85元/月的价格拿到一个车位。

  但汽车分时租赁属于同城规模效应型生意,一个城市的成功经验难以照搬照抄到另一个城市。至少,这样的资源置换,并没在重庆市场被透露。

  作为国内分时租赁品牌最多、市场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重庆已有近7 000辆分时租赁汽车了。据盼达运营总监王鹏介绍,重庆普通车位一般在300~400元/月,机场、火车站月租上千元。

  随着即行car2go、长安出行、大众出行、EVCARD(环球车享)等参与者拥入,“抢车位”游戏成为现实。租赁方也开始漫天抬价,甚至有违约转租的情况。

  盼达采取“协调车位+独占车位”的模式加入这场争抢。

  在重庆版“后厂村”光电园的盼达停车场,社会车辆与盼达用车可以同时使用。这里有少量车位为盼达专属,其余车辆不得入内;大部分为公共车位,但停车场管理员保证协调,盼达用车有优先停泊权。两种类型的车位租赁价格不同,能减少专属车位的空置率,节约车位成本。

  目前,盼达重庆有300多个停车点,6 000~7 000个车位。王鹏透露,他们拿车位的价格普遍低于市场价,但具体如何办到的,他却以“极易复制的商业机密”为由婉拒回答。

  打开重庆所有分时租赁运营商的App,盼达点位分布的确最为密集,这也为用户租车、还车提供了便利,提升了用户黏性。但从用户反馈来看,盼达还是没有满足其需求。

  郎林住在重庆巴南区樵坪公租房,距离解放碑、观音桥等商业圈20km左右。每个周末休息,他都会驾驶盼达带女朋友到这些地方逛一逛。但最近的盼达停车点距离他2.3km,打车有点亏,步行过去却要30分钟左右,这让他深感不满。

  用户的需求是个“无底洞”。作为覆盖面最广的盼达,有3个站点围着郎林所在的公租房区域,但这并没有讨好他。他希望小区有车,甚至希望楼下就有车,参与者们总在追着他的需求走,这场战争或将规模制胜。

  至少,王鹏起初是这样认为的。只有站点足够多、离用户足够近,用户感受到了方便,盼达才能在众多App中占据优势。

  不能再盲目增多了—从高钰的话里,我们却总结出这一句。这个市场加速拓展规模,只会增加边际成本,企业就不得不踏上“融资—烧钱—融资”的死循环。

  无人驾驶

  高钰认为,用户要的不是停车场,而是那辆能送他去目的地的车。就好像出门打车一样,人们总爱在家里叫个滴滴,司机把车开来了才下楼。

  用户要的不是增多的停车场,而是下楼就能开的车。

  怎么解决“停车场到用户”这最后一段距离?

  其实,无人驾驶能办到。这场成本效率的竞争,最后的杀手锏还要落到技术上。

  想到无人驾驶的不只是高钰。早在2016年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上,一度用车就提出无人驾驶的应用场景;而在2018年的ChinaEV100中,EVCARD总经理曹光宇也指出,“‘分时租赁+无人驾驶’模式将改变城市居民的出行场景,而这一模式将率先在共享汽车领域实现商业应用。”

  所有参与者都在守望这项技术时,盼达已迈出第一步。

  2017年11月,力帆、盼达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50天后,三方合作的无人驾驶共享汽车发布。在试乘试驾环节,大批受邀人士参与体验。其使用场景,正是一度用车、EVCARD们所憧憬的。

  打开App寻找车辆,选择车辆并点击“我要上车”按钮,输入上车地点,车辆就可以自动驶来。车辆到达后,乘客可以选择手动驾驶或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决策行驶路线,驶向目的地。

  不再是把车开进离目的地最近的停车点了。乘客到达商场、酒店等门前,只需点击“我要泊车”,汽车便自动驾驶到相应停车点。

  停车点不再需要密集覆盖了,市场的首要难题被化解。此外,线下运维也简单许多:盼达全国1万多辆车,调度、清洁、保险、违章处理等无疑是个庞大的开支。本来调度10辆车需要10个工作人员,现在只需第一辆车有人开,其余车辆自动跟随。

  据盼达官方消息,2018年1-5月期间,其无人驾驶“取、还车项目”将在重庆两江新区试点。当然,这也受到不少人的质疑,毕竟该项目推广到市场化运营程度,暂时不具法律条件。

  汽车分时租赁最大的困难,或许不在成本控制上,政策监管等系统性风险对这个市场影响巨大。市场进入门槛高,运营执照获得难;城市开拓慢,汽车牌照一批最多只能拿30块;技术落地难,无人驾驶相关法律未出台……

  所有的汽车分时租赁商,都在奔跑着等待政策企稳,不少企业也在等待中倒下。盼达还能等几年?

  2017年末,重庆互联网产业园,高钰告诉记者,盼达已实现全国单车盈利。之所以账面还有亏损,那不过是用于“购置新车,布局新城”。

  这样看来,盼达能一直等下去。风口到来,它奔跑着等待;风口逝去,它完全可以停下来等待。共享经济、无人驾驶等不可逆的趋势,已被众人所认可,盼达只不过在等待中创造更多先机。

责任编辑:陈楚潺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