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破解认知密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0日 11:34 《职场》杂志

  破解认知密码

  文 / 莫海燕 王默

  如果你自我认知能力很强的话 , 你会很好地了解自己 , 包括自己的反应 , 因此 , 你会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 而如果你不具备这种宝贵的能力 , 你只会日复一日重复着错误的做法 , 放纵自己的感觉 , 遗漏真实的信号。

  上次当我采访一个女人的时候 , 我 不小心说了“强势”这样一个词 , 没 有想到当场她脸色难看 :“那是因为你不了解我 , 如果你了解我 , 你会知道我是一个特别柔和 的人。”我当时尴尬地呆坐在那里——一来 , 对于职 场女性来说 , 我不觉得强势是个贬义词 ; 二来 , 通过 我不差劲的观察 , 她的确是我采访到的最强势的女 人了 , 比大多数男人都强势。不过我也知道 , 下次我会依她所说夸赞她温柔。把她留给某个 更强势的人来收拾吧 , 她会因为不那么 客观地认识自己受教训的 !

  我十岁的时候 , 每半年要做一件大事——拿着写有期末成绩的单子 , 让家长在“家 长意见”那一格签字。在 5×10 厘米的长方形格子上 , 也许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 , 父亲写得很认真。他大概每次都要先抽 10 根烟左右 , 然后再用半个多小时完成。 结果许多年后 , 当我收拾这些成绩单的时候才发现 , 原来这些年 , 他每次用半个小 时想到的都是同一句话“人贵有自知之明”, 这句话对他太重要了 , 也许他自己都 不知道这点。

  从那时起 , 我便知道 , 自知之明很重要。

  人如果不能正确地认知自己 , 就无从改变自己 , 甚至会使自己往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用了一生的时间向世人阐明这件事情——认识自己 , 是认识这个世界的开端。“假如你做不到这一点 , 无论你从女祭司那里得到什么建议 , 你都不能正确 地理解它或适当地使用它。”

  可是 , 按照拉康的理论 , 我们又是永远不能了解自己的,那么我们又有什么办法迫使 自己往正确的道路上前进一点点呢 ? 掌握了下面几种人认知的惯性, 你就可以适当纠正 自己的动作。

  人永远无法认识 自己 ?

  自 1936 年 , 法 国 心 理 学 家、 哲 学家雅克 ·拉康 (Jacques Lacan) 提 交了那篇著名论文《镜像阶段》后 , 他就给世间所有看不清楚自己的“盲 人”找到了一个绝好理由。他写道 : 当 6~18 个月大的婴儿第一次看自己 在镜子中的形象时 , 会手舞足蹈、兴 奋不已 , 因为它让婴儿摆脱了对自我 形象的支离破碎的认识。但与此同时 也造成了一个悲剧 : 婴儿把镜子中的 虚幻形象误认为真实的自己。在日后的发展中 , 他总在追求着某种形象 , 将 其认同为自我。正是这种认同机制使 我们永远不能对自我产生正确的认识 , 在 真 实 的 主 体 与自 己 的 自 我 或想象之间有一条 永 远 也 不能 跨 越 的 鸿 沟。 这 就 是 拉 康的镜像 理论。

  认知不了你自己 , 那就改变态度

  在 整个 宇 宙 中 有 一 件 事、而 且 只 有 一 件 事 , 我 们 知 道的比我们能从外部观察学到 的还要多 , 这就是“我们自己”。 —《纳尼亚传奇》作者 刘易斯

  在这一季里 ,《学徒》团队要做一期关于纽约警察的公益宣传片。

  “我们可以使用前线题材 , 在‘9·11’事件后 , 警察的作用和地位在纽约非常重要。” Raj 在会议室里滔滔不绝地阐述着自己的广告创意 , 他希望看到警察拿着枪顺着绳索从 直升飞机上落到地上 , 像所有男人喜欢的那样。他看到项目经理 Elizabeth 慢慢皱起了 眉头 ,“你不喜欢吗?”Raj 问。“我看不到广告主想要的东西 , 他们说过要用人性化的素 材。”Elizabeth 委婉地说道 , 而她真正的想法是 : 我不喜欢前线的主题 , 反恐色彩太重会 带来反效果 , 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但她没有明说 , 迫于团队的压力最终创作了反恐题材 的广告片。结果 , 评委和她的意见一样 , 他们输了 , 面对团队成员对她软弱、缺乏主见的 指责 , 她陷入了对自己前所未有的失望之中——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自己感到陌生。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表达的态度趋向与行为保持一致 , 然而我们对自己言行一致究竟有多少的洞察力和控制力 ? 心 理学家说 , 当自我预测时 , 最好的建议是思考过去在相似情境下的行为。可是当年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当前的行为和 过去在相同情境下的行为并不一致时 , 你会不会感到迷茫和 恐惧呢 ?

  Step1 用这个办法检测你的行为和态度是否一致

  这是彼得 ·圣吉在他经久不衰的作品《第五项修炼》中提到的“左右手栏”, 这个用来解决沟通中存在问题的方法同样适用于进行检测自己的行为和内心的匹配。

  使用方法 :

  ● 选择一个你最近遇到的比较困难的问题 , 回忆一下这种情景下你们令人沮丧的交谈

  或者想象当你提出这个问题后 , 可能发生的谈话。

  ● 拿出几页纸 , 在中央画一条线。

  ● 在右手的一栏里 , 写出真实发生的或者你很确信如果你把事情提出来将会发生的对 话。在你完成内容填写前 , 一直让左手栏空着。

  ● 然后在左手栏里写下你所想到的和感觉到的。

  ● 把它搁置一个星期 , 然后再看一遍。借此你可以检验你自己的想法 , 就像在鉴赏另外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一样。当你进行反思的时候 , 可以问自己 :

  是什么东西真正地让你这样想和这样感觉 ? 你的目标是什么 ? 你企图获得什么 ? 你获得了你想要的结果吗 ? 你的意见会造成什么困难 ?

  你为什么不说出你左手栏中记下的东西 ? 对他人你做什么样的假设 ? 这样做会付出什么代价 ? 会有什么回报 ? 是什么阻止你采用不同方式行事 ?

  Step2 以旁观者的态度看待这一切

  有时候 , 你之所以难以改变自己的态度 , 是因为在潜意识层面 , 你觉得自己并不是错误

  的 , 你可能觉得这是坚守一种风格、一种原则 , 或者你觉得是事情发展的特定情况让你有了 这种特定的行为。例如 , 你跟某个人吵了一架 , 可你却安慰自己说是他把你逼到那个份儿上的 , 并不是你真实人品的体现——是狗撕碎了作业本 , 我有什么办法 ?

  要认识到我们的态度真的出现了问题 , 就应该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 , 旁观者通常是不了解我们的 , 他们坚信我们之所以那么做是因为我们本来就是那样的人 , 他们不相信 我们的作业本确实是在路上被狗给撕了 , 不相信我们确实不是故意让狗撕碎了作业本 , 也不 相信我们以前也从来没有被撕碎了作业本 , 他们只关注我们为什么拿不出作业本来——因为 我们是那种不可靠的人 , 不然怎么能让狗撕碎了作业本呢 ?

  让你成为自己的旁观者吧 , 把你的每个行为都假定成为你内在品质的展示 , 这样 , 你就 看到了别人眼中的你 , 你也会意识到 , 天啊 , 他们看到的肯定是一个这样或者那样的我了 ! 这是错误的 ! 我应该下定决心 , 马上改变它 !

  改变了态度后的 Elizabeth

  当无法避免地引起消极的后果 , 当你不得不为自己的言行负起责任 , 你很难为自己的言行找到合适的借口 , 那么你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态度或者改变自己 的行为。

  “Raj, 别把宣传板放在草地上 ! 我早就叫你把它拿走。”Elizabeth 大声冲马球 场上忙碌不已的 Raj 喊道 , 她要 Raj 把因支架弯曲而倒地不起的宣传板拿走。“不行 ! 现在取它会散架的。”Raj 拒绝了 Elizabeth 的指令 , 驱动四轮车扬长 而去 , 他以为 Elizabeth 还是那个好欺负的姑娘呢。

  Elizabeth 当场愣了两秒钟后 , 紧紧地驱车跟随“, 我不会让他们任意践踏我的 , 如果不强硬一点儿 , 他们就把我的话当耳旁风。”

  当着现场监督员的面 ,Elizabeth 用异常坚决的语气对 Raj 说 :“今天我不会 客气 , 我要变专横 !Raj, 我叫你做事 , 不要跟我争辩 , 去做 !”

  这就是恢复自我概念之后的 Elizabeth, 她对于自己该呈现怎样的管理风格有 着清醒的认识 , 至少她不再是软弱的管理者。

  不要让你变成自己讨厌的那种人

  让我们先做一道趣味心理测试题。

  某著名电影导演到你的公司挑选演员 , 偏偏你讨厌的那名同事幸运地被导演挑中了。你认为他 / 她在戏中 担任的角色是什么样的?请描述一番。

  “不是饰演低眉顺目的小丫环 , 就是一哭二闹三上吊 的街头泼妇罢了。”

  “就像周星驰在《射雕英雄传》里演的受梅超风一 招九阴白骨爪就当场毙命的跑龙套。”

  ⋯⋯

  这就是你的答案吗?你确认这是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Ok, 那可以告诉你 , 当你在脑海中肆意想象那 位“讨厌的同事”饰演的角色时 , 你所描述的这 一切正是你自己的形象。你把他 / 她贬低得越厉 害 , 你的身上就越发体现了那些你讨厌他 / 她的特 征——他 / 她就是你。

  怎么可能 ?!

  没错 , 精神分析学派的鼻祖弗洛伊德会告诉你 , 这是真的。因为你已经在无意识状态下启动了投射 防御机制。

  每一个人在受到刺激时都会启动自我保护的本 能 , 那就是自我防御机制。弗洛伊德老人家说 , 当 自我受到本我和超我的威胁时 , 我们的内心会引起强烈的焦虑和罪恶感 , 这种焦虑将无意识地激活一 系列的防御机制 , 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 自我 , 从而缓和或消除我们的不安和痛苦。

  而投射就是在内心深处的、本能的冲动太令人 焦虑时 , 我们无意识地把这种不受欢迎的冲动归到 某个外部对象身上 ( 通常是另外一个人 )。通常情况 下 , 投射是指在别人身上看到实际上存在于自己潜意 识中的那些不能被接受的情感或倾向。你为什么看 到了对方讨厌的那些特征 , 正因为你自己身上实际存在这些特征 , 只是你不能接受它罢了。为了 避 免 变 成 自己不喜欢的人 ,应该多联系下面 几 个 很 简 单的道理。

  Step1 多反省

  在《伊索寓言》里有一个简单的故事 , 大概是说每个人在 漫漫人生路上 , 都会在肩上背一个裢褡 ( 古人背的布制宽带 , 一 边各缝有一个兜子 ), 他们把关于自己的作为背在身后 , 而把别 人的作为背在胸前。因此别人理所当然 , 他们眼里别人的不是 总比自己的不是多了 !

  所以 , 在你指责前 , 先用你指责别人的词看看自己。如果 一个发牢骚的人让你觉得烦恼不堪 , 那你自己又多长时间向别 人倾吐一次苦水呢 ? 如果一个混蛋刚刚痛骂了你一顿 , 那在你 生活中又有哪些攻击性颇强的行为需要你软化的呢 ? 在处理任 何一种对外关系的同时 , 一定要先好好反省一下自己。

  连上帝都在说 : 哦 , 兄弟 , 为什么你只见别人眼里有针尖 , 而不见自己胸中有梁木呢 ? 听听上帝的话吧。

  Step2 把

幽默作为自我防御机制

  事实上 , 自我防御机制是维持我们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只有在不适当的时机不适当地应用防御机制 , 以至于不论在自 己内心安宁方面还是在与他人的交往方面都出现不和谐时 , 才 需要加以注意。

  自我防御的方式多种多样 , 投射是其中比较适度的方式 , 很多美国人就喜欢用投射来自我防御 , 而中国人多习惯内省 , 从 自己身上找问题。所以 , 美国人更有侵略性和攻击性 , 而中国人 容易“内伤”。升华、幽默都是一种比较成熟的自我防御方式 , 当你想防御的时候 , 不要那么生硬 , 幽默一点儿, 然后当你反省 自己的时候 , 也幽默一点儿 , 自嘲一点儿 , 心胸自然天地宽。

  Step3 动用“自我效能”

  建立和维持心理防御机制需要不断地消耗心理能量 , 所以 , 在防御上投入的心理能量越多 , 我们用以满足心理冲动的能量 就越少。也就是说 , 我们对负面情绪关注得越多 , 我们实现工作 绩效的动力就越低。

  这个时候试试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理论。班杜拉发现 , 同样接受挑战性的任务 , 那些想象自己通过努力工作就可获得成功的人会胜过那些想象自己是失败者的人积极预期让你更有 可能计划和制定出成功的策略。个人对自己成功做某事的能力与效率的乐观信念可以给他带来很大的回报。自我效能感高的 人面对困难时更有韧性 , 较少焦虑和抑郁 , 生活得更健康 , 并拥有更高的成就。当出现问题时 , 较高的自我效能感会指引他们 保持平静的心态并寻求解决方案 , 他们把挫折看成暂时的失败 ,或者认为“我应该尝试新的办法”, 而不是反复地认为自己的能 力不足。

  树立一个准确的自我形象是非常困难的 , 是 一场战斗。我们从来不会像我们自己认为的那 样善良、聪明和令人感动 , 也不会像那些溜须拍马者说的那样十全十美。但是 , 如果不能超然地 看待自己 , 你就永远都无法改变你的行为方式 , 使自己成为你心目中想成为的人。你会从一个窘境到另一个窘境 , 并且还得不停地辩解 : 我不 是这样的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