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智敏:通识阅读对我影响最大(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2日 05:08 21世纪经济报道
通识感比较强的人都有大智慧,而大智慧的人大都有大成功。比如沃伦·巴菲特,虽然我不知道他喜欢读什么书,但我觉得这个人通识感很强,他对人性(包括他自己)和世界有着独特的清晰的判断和了解,而且他在实践中对人(例如合作伙伴或管理层)的独立判断能力极强。他每年都会在其公司年报中发表一封给股东的公开信。我每年都会认真地读这封信,读过之后你会发现,他常常在信中检讨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而这正是他自己的智慧之处。“市场先生”是变化莫测的,所谓“股神”在我看来不过是他知道他是人而不是神,无法预知“市场先生”的走势,但能够对自己的优点和局限性有着清晰的认识,并几十多年来一直坚持自己的投资原则和理念,将自己的可能错误和不可控的风险控制到最少的人。 说到人性,就不能不提《圣经》。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读《圣经》的,但我曾经深读《圣经》,在尝试一种宗教体验的同时,我是把它当作寓言来读的,思考这些寓言你会发现丰富的人性,包括人的自私、贪婪、恐惧和傲慢等。大家都知道亚当和夏娃的故事: 上帝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出夏娃的时候,亚当称夏娃是“我的骨中骨、肉中肉”, 也许是最经典的肉麻情话。但是当夏娃受到蛇的诱惑并劝亚当一起偷吃了伊甸园树上的智慧果被上帝发现时,亚当就立刻举报并将责任推给夏娃。这些《圣经》故事很好地展示了人性中本质的一面——人的肉体是软弱的, 是经不起诱惑的。《圣经》是很好的人性寓言,读了《圣经》你也许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几乎每过十年股市和债市就会爆发一次金融风暴, 花旗就要被拯救一次(尽管它有最先进的风险分析工具和最完备的风险控制机制),真正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性中的贪婪和恐惧。美国的次债引发的金融危机同样如此,在资本市场上,利益的诱惑太巨大了,美国的房屋按揭机构疯狂地贷款给次债客户,并以衍生产品方式自欺欺人地打包卖给各种投资机构,再好的风险控制手段在对利益的贪婪追逐面前就全崩溃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美国人批评亚洲的金融机构风险控制太差,甚至上升到文化层面的批评,其实现在看来, 不过证明了人性是不分东方和西方的。 我最近在读一本英文书《What Goes Up:The Uncensored History of Modern Wall Street as Told by the Bankers,Brokers,CEOs,and Scoundrels Who Made It Happen》,译成中文就是《未经审查的华尔街现代史》。按照中国的说法,这本历史读物只能算野史。但我喜欢读野史,尤其是和正史作比较时,因为它不是脸谱化的,能让人看到真实的人性和历史的脉络。这本书讲述了很多发生在华尔街的鲜为人知的故事。目前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许多金融机构、商业模式和金融工具其实是在美国特定的历史时刻、特定的市场和监管环境中,一些极具才智的人物(甚至是当时的小人物)在偶然的情况下非常有创意地解决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例如花旗的起家、共同基金的发展和指数基金的出现等。在这本野史里面,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大家可能都不知道,华尔街历史上第一个明星基金经理竟然是一个中国人,他是上海人,英文名叫Jerry Tsai。这位Jerry Tsai先生是我们熟悉的彼得·林奇的前辈,与其Fidelity的老板Edward Johnson一起开创了现代共同基金模式,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华尔街是点石成金的传奇式人物。想想看,中国人可以多厉害。所以,在中国实体经济高速发展、金融体制变革和金融全球化的环境下,在未来5-10年的时间内,我相信中国一定能在金融产品、模式和金融机构等的创新方面大有作为, 而不仅仅局限于对华尔街已有工具和模式的中国化仿制。(本文由王尔德采访整理)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