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得其反的高尔夫消费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4日 11:31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 |||||||||
张少平 高球先生杂志总编 如果认为花1000元打场球是高消费应该征税,那么花1万元吃只鲍鱼的做法是否更应该征税呢? 作为广东人,我对广东人之于鲍鱼的疯狂崇拜一直不解。从科学的角度而言,一只鲍
虽说高尔夫球场以前是按娱乐业来征税,也有较高的税赋,但对球具等方面征收消费税无疑会转价到消费者身上,打球的消费肯定会相应提高,但这是否就会因此而阻止一部分人打高尔夫球呢?我想鲍鱼的消费心理在这里同样会起作用。事实上,对于中国的富人而言,高尔夫的价格杠杆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就目前而言,在国内打高尔夫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与身份消费,而不是单纯的休闲运动。 从实际情况看来,全国200多个球场,广东就有将近60个,加上北京、上海,更是占了半壁江山。实际上,球场众多的广东,打高尔夫球的价格在逐年下降。现在在广州市中心打球,哪怕是假日,也不会超过千元,而远一点的球场,一般就是五六百元一场,这跟球场的供应增加是对应的,也符合市场规律。随着球场建设的增加,打球的价格还会不断下降。 球具的价格体系本身就存在严重的问题,不少品牌近万元的市场价格,实际成本就是1000多元。全世界有90%的球杆是在我国内地与台湾地区生产的,出口之后价格就极其昂贵,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球场的供应决定的,因此,对球具征消费税并没有实质的意义。 高尔夫本无罪,它只是一项健康休闲运动,应该给大众享有,只是受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等现实规律所制约,因此成了富人消费的符号。在国外,打高尔夫实质上是种大众化的运动。在英国,在一个公众球场打球一般只需10英镑左右。这里面有两个原因,第一是这些地方球场众多。像美国,现在高尔夫球场达到2万多个,而中国只有200多个;其二是中国的球场结构存在严重的问题。国外的球场除了一部分大型顶级球场之外,大部分是公众球场,社区球场与迷你球场,不一定非得有豪华会所,不一定非得有18个洞,不一定非得有球童相伴,而国内的高尔夫球场,绝大部分都是能够举行大型国际锦标赛的顶级球场。 因此,要规范高尔夫产业的发展,仅靠通过征收消费税来解决是不可行的。事实上,征收消费税抬高高尔夫行业的价格,使本来会随着市场规律价格不断下降的高尔夫进一步抬升了贵族高消费形象,实际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