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星不务正业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8日 11:45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熊翠红 北京报道 11月8日,是青岛双星(4.590,-0.01,-0.22%)转让鞋业资产给名人实业的挂牌公示截止日。按照规定,公示期满将按规定组织转让。按照新的发展思路,双星集团将鞋业剥离,转为轮胎为主业。 双星曾是一个时代运动鞋的标志性符号,如今这种印象可能要逐渐被轮胎所代替。对双星集团来说,目前制鞋业务仅占其主营业务总额的10%,而轮胎成为主要收入来源。有资料显示,现在双星轮胎总体实力排名中国轮胎行业前5位,世界排名前30位。 而对于双星的这种战略变化以及公司改制进展,双星集团政宣处郭处长讳莫如深:“我们是上市公司,一切以发布的公告为准。” 剥离制鞋业务 青岛双星试图剥离赖以起家的鞋业,一心想做大轮胎业,然而这一过程一波三折。 早在去年4月底,青岛双星与名人实业签署了 《资产转让协议》,双方约定作价约1.1亿元,将鞋类生产资产全部转让给名人实业。当时拟转让的鞋类资产主要包括生产管理用厂房、机器设备以及土地。但由于名人实业的收购能力、收购程序的合法性遭受质疑而一度搁浅,甚至汪海董事长一度被质疑“倒腾国有资产”,其间也伴随着收购暂停,青岛市国资委介入调查。今年10月份,按照重新评估的净值,拟转让的鞋类资产已由11015.98万元,增至13287.34万元。 事实上,从2001年青岛双星并购当地的轮胎生产大户青岛华青轮胎工业总公司后,公司的主营业务已由单一的冷粘运动鞋拓展到橡胶轮胎、铸造机械、橡塑机械和绣品等领域,这就是说,双星已开始多元化战略的转变。业内人士指出,双星多元化战略的背后,是公司单一的鞋类生产严重供大于求,大多数国有制鞋企业停产半停产、恶性竞争,使鞋类市场持续低迷。 而此次改制完成后,青岛双星的核心业务将从此变成单一的轮胎制造与销售,赖以起家的双星鞋将被剥离在上市公司双星集团之外。在双星的众多产业中,轮胎和制鞋分别是第一和第二大产业。剥离鞋业的理由同样是制鞋行业竞争激烈,利润率下滑。 据了解,双星集团目前收入和利润主要来自于青岛双星的轮胎行业。上半年,公司完成营业收入超过20亿元,轮胎的营业收入超过1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3.33%。鞋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实现1.6亿元,同比下降了1.15%。
据悉,双星在青岛市区及胶南拥有约2000亩土地及40万平方米厂房。今后双星的土地资源价值将进一步升值。对于企业纷纷涌入房地产业这一现象,管理专家普遍认为,一些企业进入房地产业,是因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房地产业机会太多。“该产业门槛不高,利润高。”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钦直接指出,“这是国家政策的导向,企业是逐利的,无可厚非。” 北大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副主任刘颖悟指出:“对于企业来说,准备把房地产作为短期的投资行为,还是作为主业,让其形成核心竞争力,性质完全不同。” 企业利润导向本无可非议,但是一家企业如果丢掉专长,舍本逐末,风险较大。中国社科院世界华商研究中心副主任柯银斌认为,像双星等国有企业当年接手的一些效益不好的企业,真正有升值潜力的不是工厂,而是土地。比如 首钢,现在发展房地产也是当年接收的一些国有划拨企业,从而有了土地储备。柯银斌指出,多数企业发展房地产,一般不是企业的战略行为,而只是一种战术。简单地说,一些企业发展房地产,只是捎带的“搂草打兔子”。他认为,企业抓住机会赚点钱是战术,而如果进入这个行当,准备把企业的行业地位做起来,才称得上战略。
【 新浪财经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