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 > CXO > 管理专栏_中国管理传播网 > 正文
 

从中国老板看MBA教育五大缺陷 产品不可能合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4日 17:59 新浪财经

  中国管理传播网 薛燕

    “中国的MBA教育,就是由不合格的加工者、使用错误的方式、加工着不合格的原材料。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MBA)是不可能合格的。” 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研修中心副主任张民提起国内MBA教育时如是说。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所长张维迎说:“商学院从来不培养企业家,而是培养职业经理人。企业家是无法培养出来的,这里有很多先天的素质。商学院显然无法把缺少天生素质的人培养成企业家。”

  阿里巴巴网站CEO马云:今天作为一个企业家,我发现MBA从教育体系上应进行大量的改革!三年来,我们用了很多MBA,包括哈佛、斯坦福和国内的,但95%都不太好!

  甚至有人尖刻地讽刺当前中国MBA教育是一盆糨糊兑一盆糨糊,出来两盆糨糊!

  MBA到底怎么了?昔日商界的VIP入场券,童话世界中让青蛙成为王子的魔咒——MBA到底怎么了?

  MBA,全称是工商管理硕士(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是近百年来风靡全球的热门实用学科。在我们跨入21世纪之后,MBA从开始时的点点星火,今天已燃成遍布欧美的燎原之势,并且蔓延到了中国。

  1991年起,中国9所高校开始正式招收MBA新生,因其神圣的欧美背景和独特的教学理念,引起了中国以中型企业老板为代表的的经营管理层以及高校大学生的高度关注和向往,连篇累牍的新闻炒作更是将MBA罩上神秘的面纱。仿佛在一夜之间,报考者趋之若骛,报考人数逐年递升,到2002年全国报考人数达到顶峰。

  但是,就在中国的MBA院校准备跻身亚太区前列时,准备攻读国内MBA学位的考生却越来越少。据《人民网》摘《新闻晚报》报道,2002年,全国MBA实际报考人数为39550人,2003年为35481人,2004年为27721人,2005年估计报考人数将下降20%,约为20926人左右。

  在短短的几年间,是什么原因让MBA失却了神秘与辉煌?参照中国老板学说理论,结合近年来MBA在中国的具体实践,研究表明,MBA在中国逐渐显露出了五大缺陷。

  这五大缺陷的揭示,只是一家之言,谨供将MBA奉若神明的各类老板们参考与比照。

  一、MBA的理论教育与客观实际相脱节。

  从知识应用环境看,MBA国际化的培养模式,纵然培养了学员的国际化视野和思考方式、操作方式,但却有些水土不服,不切合中国最大多数企业的实际需求和现状。

  1、与中国现阶段的国情不符。

  由于中国目前的MBA教育主要还是仿照美国MBA教育,其使用的教材、所用的案例基本上都是舶来品,其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是以整个社会的相对规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所以中国MBA学生学到的是在相对规范成熟的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知识与技能,然而我国目前整个经济的市场化还很不成熟,市场经济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能全面移植国际MBA管理模式和经验的土壤并不广泛存在。

  而且哈佛式的案例教育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使用的教育模式,但是由于

中国经济的特殊性,哈佛式的许多案例并不能解释许多国内的具体经济问题,造成许多MBA学生在学了很多案例后并不能很好的运用于实际。

  2、与中国的本土民营企业不匹配。

  崇洋是现在MBA教育的最大特色!现在培养的MBA即使想到民营企业作为一番,但也是眼高手低,叹谓民营企业不适合MBA,其实是他们接受的教育理念和培训方式一开始就出了“错”——就是没结合中国的本土企业,无论国企还是民企,真正需要的是“懂”自己的MBA,而不是纯粹移植国际化管理经验和模式的MBA。

  正因为中国的MBA教育唯国外名校的教材是举,唯国际大公司的案例是举,这样培养出来的MBA一旦在本土企业实践,就常常错位。

  二、师资力量缺乏实践经验。

  在师资方面我国目前的MBA本土教授大多为学院式的专家,他们对西方经济的理论性研究都颇有造诣,但鲜有那种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经验的国外MBA教师类型,而MBA教育恰恰是一种与实际有紧密联系的职业教育,它注重实际可操作性,注重各方面技能的训练,而知识的灌输教育并不是MBA教育的重点,而国内的MBA教师恰恰普遍缺乏实践经验。

  三、生源缺乏实际管理能力。

  从生源方面看,由于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造成目前没有很好的MBA招生方法,只能采取统一考试录取的方法。由于目前不得已的MBA入学考试方法,造成了我国MBA年龄偏低,缺乏实际管理能力,而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而国外MBA的生源大多是一些具备一定实际管理经验的人员,其读MBA是想使自己在理论上有系统的总结和开拓更大的管理思路,平均年龄一般在30岁上下。

  四、MBA对自身认识上的偏差。

  现在有这么一种趋势,有些媒体或书刊有意无意把MBA和职业企业家划等号,或者把MBA视为出产企业家的摇篮。企业界也存在这样的误区:眼睛盯上MBA,高级管理职位非MBA莫属。这一切容易给人带来幻觉:读MBA就可以成为管理精英,读MBA是成为管理精英的必由之路。清醒的MBA都明白:读MBA只不过是为成为企业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要想成为真正的企业家,前面的路依然漫长。接受了MBA教育不等于就是称职的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

  五、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差异。

  MBA教育培养的学员对就业的心理期望值过高,因为投入了巨额学费,都想尽快收回成本,打造“金身”。事实上,中国适合MBA的就业单位,也就分布在沿海发达城市或省会中心城市的外资或有国际化背景的公司里,虽然需求不小,但毕竟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而真正有需求的广大民营企业他们不愿低就,反过来很大一部分民营企业对他们的务实能力也表示怀疑,不愿出高价聘请。因此,投入与产出之间产生的巨大差异让报考MBA的学员顾虑重重。

  总之,中国的MBA教育还需要在很多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中国的经济建设必须符合中国国情,走中国特色的道路,相应地中国的老板、准老板们的教育培训体系,也要符合中国国情,切实有效地为中国老板服务。

    稿件来源:中国管理传播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