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洋务运动(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1日 17:25 《商界》杂志 | ||||||||
爆发,或者陨落 不在平静中爆发,就会在满足中陨落。中国企业正处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危急关头
一是低成本型的竞争对手不断涌现,包括亚洲的印度、越南和泰国等,以及美洲的墨西哥和一些东欧国家。这些国家在低成本方面与我们不相上下,甚至更低。中国“世界工厂”的优势正在被慢慢吞噬。 二是中国企业整合资源的能力严重不足。在全球范围内有效整合资源的能力,是问鼎世界级企业的一项必备素质。当前国内企业的整合基本上限于国内区域之间和产业之间的整合,如两岸三地的整合、珠江三角洲整合和制药业整合等。即使是先行一步跨出国门的中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能够做到某种程度的资源整合,但大多数也还局限在追求规模和效率,解决的只是企业目前的生存问题。虽然局部整合对于很多民族企业是必须经历的一个发展阶段,但中国的企业家必须认识到,仅仅局限于国内产业的整合是远远不够的,局部整合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企业跨越性发展的问题。 三是来自跨国公司的巨大压力,我们可以形象地概括为“三块板”: “天花板”——核心技术。跨国公司在知识产权和专利、产业和技术标准等方面设置的“天花板”,极大地限制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向上的发展空间; “地板”——对全球性销售网络的掌控。没有国际性的品牌和对销售网络的掌控,使中国制造业企业直接拓展国际市场方面处于绝对的劣势; 中间的“隔板”——跨国公司的反倾销。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一些较具竞争力的产品(主要是具有成本优势和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屡屡遭到了多个发达国家以反倾销为名的狙击。这“三块板”使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甚至是本土市场上的发展空间,受到很大的挤压。 2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越来越多的市场和核心产业已经或将要逐步取消限制准入,跨国公司可以全方位地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近年来有了很大的进步。“硬件”环境包括交通和通迅设施不断改善,“软件”环境包括法律法规日臻完善,商业文化逐渐被接受。而中国的市场经济环境的改善,越来越有利于跨国公司运用的“阵地战”战术。 这无疑增加了我国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同时,经过在中国市场的多年潜伏,跨国公司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运作中国市场的经验。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市场在跨国公司版图上的地位日益重要,作为其志在必得的市场,他们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规模和力度,投入更先进的技术,推出更新换代的产品,增派来自于总部的更得力的高管人员,更关注招聘优秀本土人才……这无疑给中国企业增加了压力。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