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国贸易保护步步为营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1日 02:31 第一财经日报
程实 料峭春风吹酒醒。从沉醉于“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经贸蜜月,到惊叹于“花红易衰似郎意”的经贸纷争,美国人的连番变脸,着实让我们体会了一把“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的沧桑之感。 在近日动用尘封已久的反补贴“杀伤武器”,并在《国别贸易壁垒报告》对中国指指点点之后,美国人很快在回归贸易保护主义之路上,义无反顾地迈出了别具匠心的一步。 4月9日,美国政府向WTO提起针对中国书籍和电影盗版问题的申诉,该申诉认为,中国不仅对被盗版的境外书籍和电影定价过高,而且对这些正版商品的销售渠道施加了不正当限制。这是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美国首次针对中国盗版问题向WTO申诉。 从深层次看,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发难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步步为营”中的重要一环,其中蕴藏着不易察觉的战略意义。 首先,对中国知识产权问题的突然发难颇有“出其不意”之效。通过“隐而不发”的麻痹效应,美国将撒手锏保留到了经贸博弈的关键时刻。中国的盗版问题其实并不是现在才让美国人说三道四,很久之前,美国相关人士就多次向布什进言:“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对美国知识产权伤害如此斐然”,但美国政府似乎一直表现得气度不凡,相比于申诉和争执,山姆大叔近年来更倾向于通过规劝、协商、合作和互助的温柔方式缓解问题。 这种隐忍姿态某种程度上让中国放松了对问题可能尖锐化爆发的警惕,进而在应对WTO申诉之时,多少有些措手不及,这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在近来博弈紧张时刻赢得先发主动带来了潜在助力。 其次,对中国知识产权问题的突然发难,颇有“攻其必守”之效。中美经贸涵盖领域不可谓不广,但美国人偏偏将矛头指向知识产权保护这个“中国软肋”,其用心不可谓不细。虽然在4月2日,中国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办公室公布了《2007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罗列了276项保护知识产权的具体措施,但相比“将做什么”,“做过什么”在这次申诉中可能更具有说服力。抓住产权保护这个“中国必守之点”,美国人进一步增强了赢得经贸博弈主动权的砝码。 最后,对中国知识产权问题的突然发难,颇有“远交近攻”之效。与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美化的“自由贸易”公然为敌,从来就不是一个明智之举,美国刚刚在4月1日多哈最后回旋中,遭到众人口诛笔伐,又如此明目张胆地对中国大行保护主义之道,多少有些“引起公愤”的危险。所以,美国在祭起贸易保护主义大旗之际,别有用心地进行了一些“补偿性”行动,其一是4月2日与韩国签订自由贸易协议,其二就是将中国盗版问题诉诸于众。 中国盗版问题的利益受损者并不仅是美国人,欧洲、日本、印度等主要国家多多少少也受到侵权的负面影响,此时将矛头指向 “中国盗版问题”,美国悄无声息地进行着争取短暂盟友的努力。而这正是美国贸易赤字结构中中国逆差为巨背景之下,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先取中国,再谋后进”战略的重要举措。 总之,貌似漫不经心的盗版申诉,却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步步为营”中的浓重一笔。平心而论,2006年中国盗版对美国产业造成的22亿美元左右的可能利益损失,相比同期2325亿的美中贸易逆差不过是沧海一粟,于此大做文章,正是美国“积小胜为大胜”,在中国提起“反补贴申诉”之前“先下手为强”的有意之举。(作者为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博士)
中方表态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王新培表示,2007年4月9日,美国贸易谈判代表施瓦布宣布美方决定要将中国知识产权问题、出版物市场准入问题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对此,中方表示非常遗憾和强烈不满…… 中国知识产权官员10日在此间说,美方决定将中国知识产权等问题诉诸WTO的做法既不明智,也不理智……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