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反补贴税:中美贸易新博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5日 08:54 中国经济时报

  不断地对中国提出新的要价,又不断地用新的贸易制裁措施促成自己目的的实现,美国本次对中国挑起的反补贴事件决不是一种孤立的行为,而是美国对华整个贸易政策调整的一个试探。不仅拉开了其对华贸易的重大一轮争端序幕,也折射出中美贸易冲突升级的影子。

  ■张锐

  3月30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来自中国的铜版纸产品征收10.90%-20.3%不等的临时反补贴税,首次对中国无情地扬起了反补贴税的利器,美中贸易冲突出现升级的苗头。

  美国首次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征税

  反补贴税是指一国为抵消他国企业因政府补贴所获得利益而征收的一种特殊关税。根据美国商务部的初裁结果,由于向美国出口的中国铜版纸生产商获得了政府给予的补贴支持,因此,美国将对中国的铜版纸出口企业初步征收18.16%的平均税率,其中,对中国金东纸业征收的税率高达20.35%。金东纸业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铜版纸生产企业,2006年出口量达到40万吨左右。美国的反补贴税可谓有的放矢。

  美国对中国企业征收反补贴税开了其对外贸易史的一次先河。按照1984年的美国成文法规定,美国反补贴法并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而且在美国司法诉讼中被确认为判例,并始终未予改变。虽然当时的法律条款中存在着可以适用于市场经济导向行业的模糊规定,但美国商务部对于市场导向行业的测试标准规定的条件太苛刻,几乎没有哪个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行业能够通过测试,因此,在对中国大开杀戒之前,美国还没有对一个“非市场经济国家”发生过征收反补贴税的先例。

  一方面矢口否认中国为市场经济国家,另一方面又对中国架起反补贴税的屠刀,尽管自相矛盾,但美国商务部部长古铁雷斯仍认为,时代变了,即“2007年的中国不是1980年代中期的苏联、东欧集团的经济状况。中国的公司会根据补贴作出反应,而且我们可以合理地估量出这些反应”。显然,美国当局作出对中国企业征收反补贴税的决定并不是建立在客观的市场调查基础之上,而是基于“时代的变化”或者主观的“估量”。

  仔细分析起来,美国对中国企业动心思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2005年7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贸易权利执行法案》修正案,该法案首次将美国征收反补贴税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中国等“非市场经济国家”。今年1月,美国众议员戴维斯和英格利希提交提案,要求对包括中国在内非市场化经济体适用反补贴法。2月2日,美国正式向WTO提出申诉,指责中国为国内制造商提供补贴以刺激某些行业的出口。显然,美国在反补贴问题上对中国发难可谓蓄谋已久。只不过让中国难以接招的是,尽管最终的裁决要到10月中旬才作出,但根据规定,美国商务部的决定刊载在美国联邦公报之后立即生效,海关将可以对中国铜版纸产品行使扣留的权力。

  保护主义的新元素

  并不像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所描述的那样,自由贸易可以让所有的国家和所有的阶层成为受益者。国际贸易史实际是一部冲突史。在贸易过程中总是有受益者和受损者。在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在非熟练劳动力非常丰富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形成了竞争者不具备的成本优势。因此,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对美国制造业企业主以及蓝领工人产生冲击和影响似乎就不可避免。而在政治经济学意义上,受损的少数人群体总是容易形成集体行动的群体,由制造业企业主和工会形成的强大院外游说集团,一直在对美国政府和国会施加压力,要求对中国实施制裁。

  实际上,在美国国会,少数保守主义议员一直就在鼓噪和酝酿使用反补贴税手段来对付中国。不过,按照美国的宪政,要改变一项在司法判例中确定的原则,需要通过立法手段来加以推翻。因此,国会中陆续有议员尝试推动立法,迫使行政部门对中国使用反补贴税手段。但是,在美国,要完成一项立法程序为期漫长,成事并不容易。

  来自俄亥俄州的新页公司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这个年销售额只有20亿美元的造纸公司在2006年10月向美国商务部提出诉状,指中国进口铜版纸已经让其关闭了一条生产线,要求对中国公司征收反补贴税。而据《纽约时报》的报道,美国商务部对待新页公司的态度是“如果他们能够提出一个明显的案例,商务部将审查长期以来不对中国补贴作出挑战的政策”。

  新页公司随即提出了两个经“调查”后得出的结论:中国公司从巴西购买木材运到中国,生产后再运到美国销售,没有道理会比新页公司的产品还要便宜;中国国内诸如水、电产品之类存在政府补贴,造纸业的其他方面都大体相似。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如此粗糙的推论竟然被美国商务部认可和接受。

  美国政府此次之所以在对中国反补贴问题上与国会趋于一致,完全与美国目前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随着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一波高过一波,民主党在国会上台更让布什政府在贸易问题上节节败退。目前,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正处于关键时期,即面临美国民众就自由贸易能否带来好处的怀疑,以及总统“快车道授权”即将到期的局面,布什正犹豫是否要作出重大让步,来换取民主党对自由贸易的支持。美国国会对白宫的对外贸易协定有90天的审议期,布什的“快车道授权”将在6月底到期。而在美国与韩国、拉美国家之间自由贸易协定FTA尚未达成的情况下,布什政府需要寻求掌控国会的民主党在贸易问题上的进一步支持。中国对美出口商于是就成为了美国国内政治力量进行互相交易的筹码。而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对中国企业征收反补贴税就意味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者的一次新胜利。

  贸易冲突的升级

  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主要源于双方不平衡的贸易关系。据美方统计,美国和中国的贸易逆差在2006年达到创纪录的2325亿美元,占当年美国全部贸易逆差的近三分之一。美国国会和政府将这种结果归咎于人民币汇率的低估。因此,通过要求人民币进一步大幅升值来纠正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就成为美国对中国频繁打出的一张“王牌”。不过,在中国政府已经对人民币升值作出积极承诺和人民币自2005年7月以来已累计升值约7%的背景下,美国政府还想继续借此大做文章就显得底气不足,即便是一向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态度强悍的民主党议员舒默也开始改变“口风”,称要寻找“符合国际贸易规则”的新方法。

  实际上,在不断对人民币施加升值压力的同时,美国运用关税、反倾销、知识产权等等贸易制裁手段来打击中国出口企业的行为一天也没有停止过。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美国首先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其目的就是能够在反倾销法的框架下,利用第三国生产成本来核定中国企业产品价格是否存在倾销行为;然后又开不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的先例。从客观角度来说,美国征收反补贴税,无疑是自己征收反倾销税的前提条件。

  要求中国开放金融市场是美国向中国政府释放出的一个最新信号,但由于金融市场的特殊性,中方显然不会对美方作出积极回应,于是寻找能够对中方造成更大压力的举措就成为了美国政府不二之选。巧合的是,第二次中美经济战略对话即将于5月在华盛顿举行,而每一个关键时期给中方施压似乎是美方一贯的作风,只不过是以前借炒作人民币汇率说事,而这次是拿反补贴造势,并且同时试图给中国一个警告,今后可能会有更为严厉的措施。

  因此,不断地对中国提出新的要价,又不断地用新的贸易制裁措施促成自己目的的实现,美国本次对中国挑起的反补贴事件决不是一种孤立的行为,而是美国对华整个贸易政策调整的一个试探。不仅拉开了其对华贸易的新一轮争端序幕,也折射出中美贸易冲突升级的可能。正如《纽约时报》分析的那样,美国对中国企业开征反补贴税是美国政府对华贸易政策的“重大改变”。美国有政要也表示,这个决定比起过去的10年来说,是针对中国更强硬贸易政策的最重要一步。

  (作者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教授)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