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跨越喜马拉雅 CHINDIA加油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9日 11:04 中国经营报
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王永强,吴威 当随胡锦涛主席访问印度的代表团成员在北京准备行程的同时,远在欧洲,知名金融研究机构CLSA正在为一份叫做《CHINDIA,2020年的世界经济新秩序》的研究报告进行路演。 世界关注中印,因为高层访问,更因为两大经济体的崛起。 过去20年里,中国保持着每年9.5%的经济增长,印度则为6%。许多经济学家预测,这两个人口总和占全球三分之一的经济体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7%~8%的经济增长率。 《CHINDIA,2020年的世界经济新秩序》中,CLSA描述了2020年的世界经济图画。CHINDIA——中国和印度这两大经济体,2020年的GDP总额达到16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比重从现在的7%增加到17%,两国的商品需求将占到全球总需求的40%~60%。 美国《商业周刊》曾撰文说:“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在全球范围内也许只有美国大陆在19世纪的崛起可以相提并论。” 政治为商业注入信任 在印度商人Roy Sagnik看来,“胡锦涛主席的出访不仅是政治家的行动,而且会现实带动两国商业的发展。” 一口流利的中文,一个好听的中国名字,一位漂亮的中国夫人,在中国从商17年的Roy活脱儿是个中国通。多年的中印贸易经验告诉他,政治上的隔阂,往往导致商业往来中的误会。 1996年,Roy把印度的铁矿石出口到贵州的六盘水,这成为中国印度之间第一笔直接的铁矿石贸易。而此前,印度出口到中国的铁矿石都是由日本的三菱、三井、丸红、伊藤忠等几家大公司经手。 Roy告诉记者,在上世纪90年代,作为相邻国家的中国和印度,彼此很多的商品交易都是通过日本和美国的贸易公司来完成。原因就在于中国公司、印度公司彼此不了解,不敢信任对方,所以只好由第三方来促成交易。 “政治能够给商业注入信心。胡锦涛主席的出访,对消除隔阂和误会,加深了解和信任,有很大的帮助。”Roy还认为,这种促进作用将是长期的,“政治家经常轮换和更替,所以政策是经常变化的。但是商业的合作一旦建立,生意伙伴之间就会形成互相依赖的稳定关系。” Roy说:“尽管如今双边的贸易往来比十年前好多了,但是对于数量众多的两国中小型企业来说,中国和印度的合作才刚刚开始,发展空间非常大。” 汪涛这两天忙坏了,也乐坏了:例行公务和接待客户之外,他强按住心中莫名的兴奋,等待着11月20日的降临。这一天,他的顶头上司——侯为贵,将随同胡锦涛抵达新德里。 汪涛,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兴”)印度分公司总经理。自5年前在印度开展业务、并于2003年成立独资公司以来,中兴印度分公司2004年合同销售额达到1亿美元,2005年又突破2亿美元,今年则可望达到4亿美元。每年100%的增长速度,的确值得中兴董事长侯为贵亲临嘉奖。 “这次随访商务团中,通讯设备、电信运营以及能源企业多,是因为中国在这几个方面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印度恰恰是在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方面非常薄弱,构成了印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所研究员梅新育认为,“中国企业在所有的日用品、家用电器方面,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能源领域,都在印度有很多的机会。” “无论是从全球化的战略角度,还是众多国际问题上中印双方作为发展中大国的诸多共同利益,甚至是几千年来的文化经济交往传统,以及前苏联影响下的相似经济模式,中印经贸没有任何理由发展不起来。况且两国的经济互补程度非常高,中国的制造业、服装业,印度的IT业、服务业,都有许多可以相互取长补短的做法。”隶属外交部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荣鹰强调说。 印度中国经济文化促进会(下称ICEC)中国代表田芙蓉对此表示赞同:“未来十年,印度的建筑建材业有10万亿欧元的巨大市场,印度每年的基础设施投资规模高达1000多亿美元,因此,印度将是中国最大的海外工程市场。同时,印度出口到中国的多为铁矿石以及棉花等原材料,而中国产品结构健全,几乎每种产品都要比欧美产品更加适合印度市场,所以,印度不仅可以作为中国贸易的出口港,而且其巨大的消费需求也将是中国产品未来的重要市场和产业转移基地。” 田告诉记者,胡主席访问印度的消息发布一周多来,日均浏览量在1万~2万的ICEC官方网站,访问量突然剧增至日均10万次以上。 龙象自由贸易区可期待 “中国主动采取了这么多措施,表明中国有诚意加强与印度的经贸联系,重视在印度快速增长的经济中为中国企业寻找新的机遇,并通过强化经贸关系来推动两国关系全面发展。”梅新育分析指出。 梅的意思是,今年7月,中印双方重开锡金段乃堆拉山口岸,恢复此处中断了44年多的边境贸易。9月,两国又同意建立内阁级别单位以促进技术开发合作,并表示将在胡锦涛访印期间签署相关最终协议。此外,7月青藏铁路开通后,中国还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将青藏铁路延伸到日喀则,并进而延伸到与印度边境连接的亚东县,打通中国到南亚的贸易通道。 “中印合作属于典型的政治拉动经济。去年4月温总理访问印度之后,印度到访中国人次即从2004年的25万增至2005年的39万。中印两国贸易额2005年达到了186亿美元,今年则可望突破200亿美元,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田芙蓉表示,“除了贸易总额攀升,今年中国的对印贸易还第一次出现了顺差。” “过去十年来,中印关系整体发展平稳。尽管1998年出现了一些挫折,但不到一年,双方即从战略高度重返正确轨道。事实上,中国一直对发展中印双边关系非常看重,而近年来在国际外交中频频开展大国外交的印度,也的确需要加强跟中国的睦邻友好关系。”荣鹰指出。 在荣鹰看来,经贸关系是中印政策制定背后的强大助力。十年前,中印贸易额不到10亿美元;但近年双方贸易额的不断增长,不仅得益于1996年双方签署的军事互信互让协议,而且有力推动了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于2003年访华,并共同发表了通过政治途径解决边境问题的中印合作宣言。而这又反过来极大促进了中印双方的贸易投资,以及多边场合两国首脑的多次双边会晤。 “拟议中的中印自由贸易区,可使中国更多分享印度国内市场发展的机遇,并从印度取得比较稳固的铁矿石等供给;印度则可从中国质优价廉的商品中获益。”梅新育说。 事实上,中国今年的外交成就有目共睹:朝核六方会谈的积极斡旋,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十五周年南宁峰会,中非论坛,以及岁末的胡锦涛主席访问朝鲜、越南、印度、巴基斯坦四国。 早在此次印度、巴基斯坦行程之前,美国、日本大量学术机构和媒体都认为中国正积极构建新一轮的睦邻友好关系,充分展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不难发现,在成功举办了顶级规格的中非论坛盛会之后,横亘在中国和非洲之间的印度,无疑将成为中国经贸和外交的重点区域。而从“BRIC”到“CHINDIA”概念的提出,因为地缘、巨大市场和重要的战略地位,未来龙象自由贸易区的倡议终将摆上桌面。 (李国华对本文亦有贡献)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