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2007:经济腾飞借力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1日 14:05 中国财经报

  全球经济形势展望之日本篇

  李霖 陈建军

  日本的政治家如何采取积极姿态,从一个排斥中国崛起、抵触情绪严重和技术过分保守的怪圈中解放出来,转变为借力于中国的崛起、兼顾东南亚整体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发展的强劲势头,在友好合作的氛围中确立日本的未来地位并发挥独特的经济能力,对于日本今后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2006年的日本经济,终于以一个向上的姿态,结束了人们一直以来对于日本经济是否真正复苏的猜疑和非议。日本内阁府2007年2月15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扣除物价因素,日本经济2006年全年经济增长率在2.2%左右。2006年是日本经济复苏的第5个年头,也可以说是从2002年开始的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后的第三个轮次,截止到2006年11月底,此轮经济复苏已经持续了58个月,成为日本战后最长的一轮经济复苏,而这一增长态势已经持续了四年半的时间。

  几大亮点

  还有一个比较惹人眼目的经济亮点发生在2006年7月,日本央行终于解除了大名鼎鼎的“零利率”政策。从2006年第四季度开始,日本的消费物价终于在一直下跌的惯性中止跌回升,困扰日本经济的通货紧缩问题得到显著的缓解。而且随着2006年国际

石油价格的大幅度飙升,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日本整体物价水平的升高,日本的“通货紧缩”压力逐步减轻,而这也正是日本升息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为社会经济最基础细胞的日本企业,在很多方面也都显示出良好的势头。长期困扰日本经济的企业债务问题、生产设备和雇佣过剩等问题在2006年中都得到了相当程度的缓解。大型制造企业因为搭乘了中国、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大国崛起的列车,由于这些国家强盛的设备需求,给日本企业的账面上增添了非常漂亮的营业数字。

  但是这里面也不是没有问题,从某种迹象显示来看,企业面的改善,主要集中在一些具有实力的制造业大企业上,相反一些小型的非制造业的公司业务状况却不是很好,而且调整也略显缓慢。

  综观2006年的日本经济,比较引人注目的是日本银行界的情况:日本整个银行系统的情况都在改善。其中全国银行的不良债权比例已经在2006年3月份降低到2.9%左右,主要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比例降低到1.8%。虽然地方性银行的脚步比起大型银行来说略显得缓慢了一些,但可以说日本大多数的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

  经济改善的秘诀

  是什么在推动着日本经济持续地改善呢?带动日本经济发展的三个主要引擎就是出口、投资和国内的消费。2006年日本的经济发展有个现象值得注意,就是拉动经济的动力逐渐从投资向消费转变,但是这其中占国民生产总值较大的个人消费在2006年的下半年出现了一些下滑的迹象,从而使得三个引擎中只有出口这一项发挥了决定性的支撑作用。从这一点也可以反映出,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出口所占的比重是不容质疑的,至少在2006年及短期之内出口仍然会作为主要支撑日本经济发展的动力而存在。同时也表明日本的经济,过度依赖于国际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所以美国市场的风吹草动势必对日本经济造成影响。

  2006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

房地产市场出现突然转向的滑坡形式,不断下降的房地产对美国建筑、金融等行业产生影响,继续发展则可能影响到美国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美国经济滑坡是否会对日本的经济产生影响,以及影响到什么程度,都是2007年世界经济的一个悬念。不过目前大多数日本经济研究者还是抱乐观看法的,仅有少数的悲观学者认为,2006年和2007年以及之后的日本经济,可能会由于中国的高通货膨胀、美国的经济降温,世界石油价格的波动、以及日本国内改革的“胡闹化”而出现不良效果,但总体上来说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并不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消费问题。如果日本的经济想谋求一个稳定而持续的增长,拉动消费特别是国内市场的消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举措,因此消费作为第三个引擎被提出来。

  但从2006年日本的消费市场来看,似乎并没有出现非常大的增加速度的趋势,增加是有的,但相对来说比较缓慢和带有不稳定性。要提高消费水平就要增加普通民众的收入,但是从日本企业角度来说,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是现在很多日本企业,越来越不愿意增加正式的员工编制,像过去一样按照正式员工的待遇不断地提高工资。很多日本公司习惯于通过人力资源公司进行的人事外派业务,雇佣那些薪资水平较正式员工要低很多的“临时工作人员”和“非正式工作人员”,还有的干脆到海外寻求更便宜的劳动力和生产基地。这无疑对于提高日本员工的收入产生负面影响,收入提不上去,拉动消费只能是政府经济部门的一厢情愿。

  最后要提的就是日本经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发展问题。日本的经济无论从原材料、

能源、生产加工环节乃至消费市场,都具有非常明显的国际依赖性。原材料和基本能源大量依赖进口,生产加工基地外移向包括中国和东南亚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市场主要依赖欧美市场等特征,决定了日本经济的特殊性。

  中国是重要伙伴

  从2007年的全球经济发展来看,一方面中国、俄罗斯、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依然将保持其强劲的增长劲头,特别是与日本一衣带水的邻国中国的崛起,更是对日本的经济有着血脉相通的影响力。过去中日之间一直流传着所谓“政冷经热”的说法,但是恶劣的国与国之间的信任感和友好关系,也会直接影响经济关系。日本的经济类型一直是技术密集型为主,劳动力成本过高。

  从这一点来看,日本与欧美国家属于经济竞争关系而非互补关系,而且日本的政治、经济过度依赖美国,这也是日本的一大被动因素,甚至有学者认为当初日本的经济衰退,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日本当时按照美国的意愿提高日元,因此造成劳动力成本的过度升高,同时因为美国的限制,日本将本应投资到发展中国家的基础建设投资,都用于购买美国的国债与房地产,从而接受了美国当时的经济泡沫,替美国的经济泡沫买了单。政治上的从属地位和经济上的依赖,虽然决定了短期内日本仍需要为美国马首是瞻的局势,但是另一方面对日本未来特别是长期的经济战略定位不利。相反,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包括伴随着经济腾飞所产生的巨大需求市场,无疑是一个能够盘活日本整体经济,消化其巨大的技术生产力的潜在战略伙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