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什么是最好的纪念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0日 14:01 财经时报

  作者:邵颖波

  小平离开整整十年了,但是中国人民仍然在所有的纪念日里悼念着他。甚至在一些平常的日子里,每当人们讨论到了生活中某些重大话题,争论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他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位伟人。

  1978年和1992年,这位伟人两次将中国推向了正确的道路,他总是在整个国家都处于极大的迷惘时发出巨大的力量,历史造就了他,而他造就了崭新的中国历史。

  这段属于邓小平的时代并不会因为伟人的离开而结束,我们的国家生活仍在他指引的轨迹上前行,我们依然享受着他留下巨大的精神遗产。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人们才经常怀念他,纪念他。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小平语录中最著名的一句。自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这句话成为了当时启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有力的

发动机。但当一部分人真的富了之后,人们又开始埋怨起日益严重的贫富分化问题。或许在这时,人们有意无意地忘却了他原话结尾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我们可以的重温一下1992年南巡时他是怎么说的:“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邓小平相信在二十世纪末的时候是着手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时候,他预料在那样一个时候这个问题应该可以看得很清楚,而且也是可以解决的时候了。在当时可以预见的情况主要是沿海和内陆之间的差别。但是必须承认时至新世纪的第七个年头,这个主要的社会矛盾已经超出了当时预见的情况,贫富分化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地域差别,城乡差别,也不仅仅是单个家庭和个人之间的差别,而是社会各群体之间的构成和谐关系的最大障碍。

  贫富分化是现今社会主要矛盾当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之所以治理起来特别有难度,就在于它出现和加剧已经不仅仅是先富后富这样简单。面对先富群体现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原罪论,认为所有先富起来的人或多或少都有罪,不是与腐败相关,就是暗中有其他违法犯罪的勾当。这种思想的背后是主张要对富人进行清算。另外一种态度则相反,单纯地把先富群体当成时代的英雄,不分具体情况地要求人们尊敬他们。正如我们在每年年关时看到的,所有财富精英以及围绕在他们身边的其他精英们,总是有开不完的典礼,领不完的奖,各种社会组织和各类媒体一起组织这种“年终秀场”的盛宴,各得其所。这种景象令穷人心中产生不快情绪。

  当年小平能预想出来的办法是通过税收来协调地域差别。而对于已经千变万化了的当今社会而言,必须通过更加复杂的办法来解决。这不仅要借鉴其他国家现成的管理办法,更要注意到中国的历史发展阶段,既要循序渐进,又要加快速度,要给大多数人民以光明的希望,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

  小平当年回答美国记者华莱士的提问时说:“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人民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为进入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不能有穷的共产主义,同样也不能有穷的社会主义”不过他又补充说,“我们讲的致富不是你们讲的致富。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

  共同致富的意思就是说全社会成员在财富方面差距不会太大,不会出现某一部分人在一些基本生活保障方面负担不起。民生问题集中在医疗、教育和住房方面,再加上就业问题。这些问题必须被历史地看待,必须承认他们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它们肯定和贫富分化问题没有解决好相关联,但是归根结底是社会发展规律中的阶段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可能从小平语录中找到现成的答案,这需要与时代相匹配的政府集体智慧。其中的一个前提是政府全心全意地

为人民服务。要做到小平同志所说的完全不谋私利。

  以教育问题为例,教育是被作为公民生活负担列出来的。但是,教育本身的问题绝不仅仅只是费用问题。小平讲到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是说出了著名的三个面向: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如何真正实现这三个面向,如何真正“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我们至今尚未明确得到答案。有关教育的根本性问题这些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教育体制改革进行得不顺利是与我们的总的教育目的不明确相关,我们现在面临的任务就是从根本上确立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而提高服务。

  无恒产无恒心。安全地拥有合法取得私人财产是人的天然要求和权利,也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保持稳定的根基。但是总有人认为这样的一种权利并不绝对,总认为另外有些东西的重要性可以压倒这个东西。这种主张反映在长达二十多年的《物权法》立法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关于保护私产是不是违宪,是不是违反马列主义的争论。有些人手上有一些大帽子。这种情况小平从前谈到过,他说,“根深蒂固还是左的东西。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被他搞掉了。”

  1992年小平南巡时说到安徽的“傻子瓜子”。小平就私有财产的保护侃侃而谈:“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我们看到的小平讲话从来都是如此朴实无华,但却又一锤定音。2004年,“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终于写入了中国的宪法修正案。这是小平之后的一个大进步,但是这还不够。如今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中国民法典的基础——《物权法》的立法,以国家基本法的形式确立私人财产保护制度。

  香港回归祖国时,小平那一句“到自己的土地上看一看”通过电波在祖国的上空不停地回响,让人心痛欲绝。伟人终于没能完成他作为国家公民的一个小小的个人心愿。虽然生命的自然规律不可违抗,但在有生之年善于抓住机遇成就大事业正是他留给后人最大的启迪。胆子再大一些!步子要迈得再大一点!要抓住机遇谋发展!伟人的教诲总在耳边回荡。

  什么是机遇?问题就是机遇,大问题就是大机遇,问题多就是机遇多。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时候才能产生有大作为的空间,才会逼迫大智慧的出现。我们作为改革的后来者,认识到这个道理,完成前辈留下的光荣使命,就是给了小平最好的纪念。(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