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实
乍看之下,12月15日至16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峰会与12月13日至18日在中国香港举行的WTO第六次部长级会议有些“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两大国际性峰会岁末的风云际会不仅仅是时间上的巧合,欧盟CAP(CommonAgriculturalPolicy,即共同农业政策)更是成为决定成败的共同线索。
就欧盟峰会而言,2007至2013年度的中期财政预算问题亟待解决,英国版预算方案把欧盟2007至2013年预算规模削减至8468亿欧元,但对农业补贴的削减却不足2%,这使得CAP支出占欧盟预算的比例甚至有可能从40%上升至44%。但这个预算方案可能并不能让任何一方满意,法国坚持“CAP在2013年必须保持稳定”,而德国、瑞典、荷兰这些欧盟预算净支出国则对改革力度的不足心存不满。在一票否决制的制度安排下,欧盟峰会的前景不容乐观。
就香港会议而言,农业问题的悬而未决让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农业补贴这一中心议题上的互不相让使得实现整体突破的希望逐渐渺茫。追根究底,欧盟CAP改革的停滞不前构成了多哈受挫的主要原因,美国已经主动表态将在2010年前把农业补贴削减60%,在皮球踢向欧盟的时候,削减农业关税39%自然不能构成一个合理的“对价”,欧盟对CAP改革的意兴阑珊恶化了谈判的气氛,让多哈回合面临着进退维谷的“囚徒困境”。
43年前形成的CAP的基本目标就是确保农业人员的公平收入、稳定农产品市场、保持农产品合理的销售价格以及确保农产品供应。CAP是欧盟最重要、也是欧盟内部实施的第一项共同政策。2004年欧盟预算用于CAP的资金支出为436亿,约占欧盟预算总额的42.2%,相对于2%的农业人口比例,CAP支出的总额和比重都非常巨大。
这种不对称的CAP支出和农业比重意味着CAP改革理所应当,但实际上,CAP改革却一直是举步维艰。
首先,对农业安全的格外重视给CAP改革带来了压力。戴高乐曾经说过:“一个在农业上不能自给自足的国家决不能称之为伟大。”在这种戴高乐主义的熏陶下,农业安全被置于重要地位。在直接CAP补贴平均占到农民税前收入90%的情况下,CAP的进一步改革势必引起法国内部的社会恐慌,因此受到了农业部长出身的希拉克总统的大力阻击。
其次,对旅游资源、生态环境的顾及增加了CAP改革的复杂性。法国需要大量的农业补贴对农场主控制扩张冲动提供补偿,正是出于这种特殊需要,CAP改革面临极大的复杂性。再次,欧盟内部的利益博弈增加了CAP改革的实现难度。CAP目前的分配结构使得法国、西班牙成为了CAP的收益者,而德国、英国却成为了入不敷出的埋单者。利益分配上的迥然不同使得CAP改革成为了两股主流力量的拉锯战,在内部博弈之中逐渐陷入僵局。总之,种种原因造就了CAP改革的难产,而这也构成了年末两大峰会的深层败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