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美股评论 > 正文
 

解密华尔街悖论 美国股市不再是美国经济晴雨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3日 10:30 中国经营报

  作者: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博士 程实

  “经济繁荣会危及股票市场”?这个耸人听闻的结论听上去更像是疯人院里的喃喃私语。理论告诉我们,股票价格最终取决于公司的收益和利润,这也是股市被称做“经济晴雨表”的主要原因。

  二十世纪,美国经济繁荣总是与大牛市如影随形。但是现在,这种唇亡齿寒的亲密关系正受到扭曲。在美国经济增长持续强劲的同时,美国股市却出现了背离。

  反常:一边是火焰,一边是海水

  2005年第三季度以来,美国经济和美国股市“一边是火焰,一边是海水”的背离现象逐渐显现。美国

商务部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达到3.8%,这已经是美国经济连续10个季度保持3%以上的高增长。

  与此同时,业已持续三年的牛市却表现出胜极而衰的迹象。从多空对比看,下跌股的数量慢慢超过了上涨股数量,一轮历时长久的投机抛盘似乎可能随时到来。从历史周期看,虽然当前54%的牛市涨幅略低于20世纪以来前20个此类行情的平均水平,但它已经持续了34个月,大大超过平均水平,作为周期性行情似乎已到强驽之末。

  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是标准普尔500指数的走势和标准普尔500指数股企业的盈利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在过去的14个季度里,标准普尔500指数股企业的总体盈利增长连续高于10%,2003~005年(前三季度)盈利增长数字分别为18.4%、20.2%和14.2%。而标准普尔500指数在这三年里的增长率则分别为28.7%、10.9%和0%!同样令人惊讶的是,埃克森美孚公司美妙的100亿美元季度盈利竟然没能在

股票走势图上带来些许涟漪。

  股市低迷:资本分流与周期阴影

  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得经济与股市背离?分析这一反常现象,不仅有助于对美国股市现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还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有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

  从美国股市方面看,三个原因造就了此番经济繁荣阶段的股市低迷。首先,国外市场相对较高的投资价值造成了国内市场的资本分流。缺乏资本的大力支持,美国股市难免上涨乏力。

  其次,政治周期给美国股市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潜在影响。从美国历史看,大选年之后紧跟着的大多是滞后的股市低迷。所以,去年11月到今年5月的股市高潮期过后,夏秋两季的调整也在情理之中。

  再次,挥之不去的历史阴影带来了股市潜在的悲观气氛。持续良久的牛市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就算市盈率依旧处于历史低位,谨小慎微的美国人还是倾向于在风云突变之前减少股市投资。

  经济隐忧:股市先行调整

  美国股市不能反映美国经济繁荣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作为有效市场的美国股市反映的不仅是经济过去和现在的运行状况,还反映了市场对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只有当经济繁荣的可持续性存在疑点时,华尔街才会未雨绸缪般地做出先行调整。

  尽管从近来公布的经济数据看,美国服务业增长迅猛、就业状况喜人、生产力提升明显,但从长期看,美国经济复苏在不确定因素干扰下面临双重隐忧。

  首先,美国的消费增长不容乐观。美国10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已经下降至13年来的最低点。自2002年初以来,美国的个人消费平均达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71%,而这其中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火爆构成了最重要的消费增长源泉。但随着房市泡沫化逐渐引起重视,美国房地产消费增长受到了极大抑制。

  其次,美国的政策调控面临两难。财政政策方面,美国婴儿潮时期诞生的人口已经进入老年期,给美国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支出的增加施加了巨大压力;两次飓风后的重建工程也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在财政赤字业已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压力骤增的布什政府面临着是否继续大力减税的两难处境。

  货币政策方面,在美国前三季度通胀率高达4.7%的条件下,美联储持续加息势在必行。但加息不仅会借力于投资渠道对经济产生抑制作用,还会通过增加固定资产收益的方式对消费带来间接影响。

  

汇率政策方面,强势美元和弱势美元都会引致难以计算的经济损失,权衡利弊十分困难。弱势美元虽然能够带来出口贸易的增长,给经济复苏输送动力,并缓解贸易赤字过高带来的风险积聚,但同时也会大幅削弱美元主要储备货币的市场形象和地位,并带来美元资产相对吸引力的下降,最终导致美国经济增长丧失长期以来外部资本的持续助力。在美国储蓄率长期徘徊于低位的情况下,这种釜底抽薪的打击很可能让经济增长一蹶不振。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