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胥会云 发自上海
美中国际合作交流促进会是由美国政府批准成立的跨国非营利性机构,不仅是美国联邦商务部和美国联邦中小企业局的重要合作机构,也是美中经济合作组织的核心成员。
从2001年至今,美中促进会连续5年在中国举办经济合作洽谈会。为了今年6月20~2
7日分别在上海、南宁、长沙举办的第五届中美经济合作洽谈会,纽约市立大学教授、美中促进会会长GeorgeWang再度来到中国。就中美贸易现状以及纺织品争端等问题,GeorgeWang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专访。
《第一财经日报》:近期因为纺织品等问题,中美贸易摩擦不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GeorgeWang:从根本上讲,中美两国的贸易不属于竞争,而是互补。
中国纺织品进入美国,美国纺织行业肯定受影响。同样美国农产品进入中国,中国农民也会受影响。任何一国的贸易,就像全球经济一体化一样,都有正面有负面,关键是看两方面综合起来考虑,最后是正还是负。美国纺织工业真正受到影响的大概70万人左右,在美国产业分布整体上并不是很大一个问题。纯粹从贸易的角度来讲,我个人认为这其实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当然,贸易摩擦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其中还包含着如政治之类的因素。
《第一财经日报》:近期有报道称美国共和党众议员博尼尔·桑德斯指称目前中美贸易关系对美国是“灾难性的”,由于资本流入中国,造成了大量美国工人失业。对此你怎么看?
GeorgeWang:你知道,美国的参议员、众议员都是由各个州选举出来的,代表所在区选民的意见。所以来自不同州的议员,他们的看法是不一样的。那些制造业比较集中的州,受到的影响比较大,所以来自这些州的议员会发表一些负面的意见。至于这是不是代表了中美两国之间的大势,是另外一个问题。
任何一种贸易关系,总有赢有输,关键是从国家整体来看,是受益的多还是失去的多。美国丢掉的更多的是一些低薪的工作,而得到的是高薪的工作。当然,低薪地区的议员和高薪地区的议员发表的言论就会不一样。
美国要保留更多的工作机会给工人,但前提是,提供工作机会的企业首先要能生存。而企业生存很重要一点就是降低成本。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的制造业要到中国来的原因。中国的成本确实太便宜了,这是没有办法的。美国最低工资是每小时5.75美元,中国只有五六毛钱。按照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生产总是向着成本低的方向走,这是个趋势。
社会的进步总使一些人要付出代价,付出代价的人总会采取尽可能的措施来改变这个进程,虽然这是很难改变的。当然作为政府来讲,需要关心这部分人。
但贸易保护也不是永远的,最终目的只是给这些受到保护的企业一段时间,让他们尽快转换产业,升级换代。做一些他们做得更好的东西,不要和别人拼一些没有优势的东西。
《第一财经日报》:今年的中美贸易摩擦似乎已经影响到了你们举办活动的效果,你对即将到来的中美贸易谈判持一种怎样的态度?对结果有何预期?
GeorgeWang:有些企业尤其是纺织品企业,参与的意向有些减弱。但明年这种情况可能会改变。
改变的原因就在于很多事情会明朗化,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都清楚了,做生意最怕的是不确定。
中国实际上已经做了一些妥协,只是说目前还没有得到中方所希望的美方的反应。这就需要双方不断地沟通和谈判。纯粹从贸易角度来讲,这其实不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但问题是里面有政治的因素,所以结果很难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