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聚焦QFII > 正文
 

8亿美元填不满胃口 瑞银谋求直接进入中国市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3日 01:59 中华工商时报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本报记者董砚龙

  国际金融“大鳄”瑞银集团进入中国市场的脚步显然正在加快。8月,瑞银集团北京分行正式对外营业;9月,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瑞银增加2亿美元的QFII投资额度。然而,一切也许刚刚开始,有迹象显示,瑞银集团现阶段还将更进一步扩大在中国内地的业务范围。

  “瑞银可能还将会在资产管理和证券承销方面与国内机构成立合资企业”,瑞银集团亚太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谭信乐(Rory Tapner)12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

  据了解,瑞银从1985开始参与中国内地的金融业务,并于1989年在北京、上海设立办事处。2003年5月,瑞银集团成为在华首家取得QFII牌照的境外投资者,目前其已拥有8亿美元也是QFII中最大的投资额度。

  “此举无疑将使瑞银在中国的QFII证券投资、外汇业务开始的银行服务与合资证券公司这3部分的业务架构清晰的展现出来”,国内机构的有关业内人士评价到,“继高盛成立合资公司从而实现曲线进入中国证券市场后,瑞银的表态也许已经透露出其将会有更大的动作,这也符合其一贯的风格。”

  这一切动力似乎都源自于对中国市场前景的看好。正如瑞银集团北京分行行长金纪湘对本报记者表示的那样,“瑞银集团在中国开展业务接近20年后,对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充满信心。”

  虽然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陷入了几年的低迷状态,但这似乎没有影响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热情。在一定程度上,瑞银加速进入中国市场似乎也折射出了现阶段外资看好中国市场的心态。

  “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落后于经济的发展”,谭信乐显然不同意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太快的看法,他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的监管机构非常清楚资本市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瑞银支持中国资本市场一些规则进一步的改进。

  对于目前国内证券市场的扩容问题,谭信乐颇有信心的表示,中国市场应该是可以经受住扩容带来的考验的。就像其他国家的市场一样,相信中国管理层也一样有能力控制好上市的进程。他进一步解释到,我们不会看到4、5家大型国有企业同时上市,因为无论是在英国、还是欧洲其他国家或是拉美等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国家,都可以控制交易流的数量,以确保当地市场可以消化新公司上市的压力。

  但是,谭信乐也特别指出,从目前QFII的规模看,其仍然不是中国资本市场重要的一员,QFII投资额度的增加也不能够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救星。要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实现市场的供需平衡。

  在谈到引入QDII的时机是否成熟的问题时,谭信乐认为,目前QDII可以进行小规模的试点,但不要扰乱其他方面的发展,至于正式引入QDII还要取决于市场的发展。“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资本需要双向流动,使投资需求得到双向化的组合。目前QFII的规模就不是很大,如果QDII进行小规模的试点,相信也不会对市场造成很大影响”。

  目前,国内的法规还不准许外资金融机构在国内独立开展资产管理和证券承销等方面的业务,因此,如此看好中国市场的国际巨头要想开展这些方面的业务也就必然要通过建立合资企业的方式来进行。

  “在资产管理和证券承销这两个方面,我们都看到了中国市场当中存在着巨大的机遇”,谭信乐表示,“但是由于目前国内的法规还有一些障碍,因此在中国开展这些业务必须要建立起和当地机构的合资关系”。

  谭信乐预计,尤其是在证券承销方面,中国国内的市场发展速度将不会放慢,中国有能力为自己的发展提供融资。从这一点来说,中国资本市场经过一个时期发展后,将会非常类似于美国和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资本市场。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即将打响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孙楠2004上海演唱会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姚明首部自传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