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十一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6月6日B会场下午实录(9)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7日 23:15  新浪财经

  冯冠平:这个问题很好,力合创投依托于清华研究院,力合创投主要投资是初创期企业,不只是初创期,因为主要从科技成果转化,所以相当一部分企业,就是我们自己把企业生出来的,蛋是自己孵化出来的。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死亡率还是比较高的,一般来说死亡率有70%-80%,但是我们有一个好处,不光是诞生了这些企业,我们也有孵化器,所以统计的死亡率是30%左右。

  我举一个不成功的例子,原来有一个做IC卡的企业,IC卡的企业原来不是我们生出来的,是一个初创期企业,当时我到深圳的时间不长,他给我们讲IC卡发展前景非常好,确实当时前景非常好,因为技术发展非常快,市场开拓没有跟上,这个企业里面我们投资了1000万,血本无归,这样的例子还是很多的。

  提问:我想问一下冯院长,刚才您提到拓邦电子的案例,我们想投一家和拓邦一个行业,就是小家电智能控制器的,现在是1亿元的销售额,我想请问这个行业的成长性是什么看法?这个行业是传统行业,如果在创业板上市,创业板会不会认可它的成长性?

  冯冠平:我劝你投资慎重,在家电行业的核心部件,我已经投了两家,一个是拓邦,一个是合尔泰,这个马上就要上市了,已经放到中小板评估了,利润是相对比较高的,也有相当的知名度,上市以后很容易把市场的份额占有了,现在占有的份额相当大,我感觉到投资类似的企业,还是要慎重。

  提问:非常感谢各位嘉宾!刚才您介绍了不同的公司,他们要做强做大,但是你提很少说到指标,能不能解释一下什么指标大而强,一个公司做大做强的时候有哪些体现,体现出这个企业大而强,尤其是衡量指标方面能不能讲一下?

  曹凤歧:刚才我讲了,实际上是衡量企业,尤其是强,大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小型企业,什么是中型企业,什么是大型企业,什么是特大型企业,都有明显的分类,当然这种分类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中国的情况发生变化。强是综合的因素,实际上最根本的问题,是看这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在国外有很多的指标,包括对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像美国是所谓骆驼评级,包括资产、资本、管理、盈利等等,这些综合指标如果都好,属于有一个评级,有5分、4分、3分,如果有分数,说明这个企业的竞争力很强,但各国不一样,我对金融的评估指标比较清楚。刚才举例子说,像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包括招商银行,现在从整个的市值排名,现在在世界上最大了,但是评级的时候,排到77位的综合平均是招商银行,工行还不是最好的银行。所以强应该说还是有指标衡量的,主要就是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评价。

  陈工孟:我做一点补充,作为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包括刚才曹教授讲的核心力,这方面没有指标和衡量办法,这是值得研究和综合出来,至少有一个参照系。有一些大型风险投资机构,自己内部是有一套方法,比如说做了净值调查的时候,会从几个角度看这个企业值不值得投资。比如说它的技术能力,它的技术产品在这个行业是不是属于比较先进的,它的管理团队、它的市场扩张能力,这几个指标的衡量是有一点办法的,可以由五个方面看这个企业。每一个的看法是不同的,就像看一个小孩未来长大,是不是在中国考到清华、复旦,在美国考到哈佛就可以有成就,光看这个小孩记忆力很好,数学很好,有听话,其实不一定,以后人生成长当中很多非智力的因素考虑他未来成功与否,中小企业也一样,未来的变数太大,没有清晰的指标可以衡量,但可以研发一些参照系。这方面我们研究院在做一个课题,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的目标是利用1、2年的时候,包括设计出案例,能够设计出比较有代表性,比较客观的,有参考价值的体系。

  提问:我请问曹教授一个问题,您谈到通用破产的问题,您解释一下这是大企业病,大而死,有没有大企业怎么做强呢?大企业源于系统风险,没有金融危机也会死,可能是系统问题,但如何管理系统问题?

  曹凤歧:所有的企业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从现代企业来看,也可以做到100、200年,雷曼有200年的历史了,它可以做到。当企业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它的生命周期。我们可以创造百年老店,但没有人说要创造千年老店,因为企业发展有自己的规律。

  第二,是不是大企业都要灭亡,我没有这个概念,也不是这样说的。我们是说从通用的例子,包括AIG的例子吸取什么,避免掉什么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AIG是最大的保险企业,垮台在于他做的不是保险,而是衍生产品了,是亏在衍生产品上。包括花旗,花旗银行的业务到现在也亏,也是亏在衍生产品上。也就是说,本来是银行,但没做银行,本来是保险没有做保险,从金融企业来说,本身也偏离了自己的传统业务。包括投行,本来就是中介,但是自己投资了,自己拿钱做了,而且与实体经济对价交易了。我讲了几点,对于大企业来说避免大企业病,从管理角度来说大企业非常复杂,因为大家都在研究跨国公司的管理,其实跨国公司的管理很混乱,因为不可能全球的总裁管全球的业务,必须分层管理,但如果分层管理处理不好,就出现很多的问题。

  另外大企业有生命力,可能有市场的份额,但市场份额不是不变的。包括汽车,过去像美国生产高耗能、豪华的,现在已经变了,如果不去变化,再这么做肯定是不行的。尤其是日本,钻了这一块空子,他们做了节油、节能、小排量的汽车,马上占领市场,所以日本车把他们击跨了。美国还是比较豪华的,就会出现问题。我刚才为什么讲悍马的例子,大家知道吵得很厉害,腾中收购悍马,能不能驯服这匹马,确实是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而且中国也会限制大排量,而且没有汽车管理人才,有人认为比较便宜,可以做得好,但不一定能够占便宜。它可以做大,但必须克服大企业的通病,大企业确实存在问题。把这些通病作为我们的启示,我看了很多文章对中国汽车业的启示,我们会做得大、强、好。

  提问:您好,冯院长,我有一个问题。我本身从事教育行业,我想请您以一个作为清华研究院的院长,作为一个教育者和风险投资的角度,您可不可以分析一下教育行业在中国发展以什么样的模式比较好。我发现中国教育行业的企业做得非常优秀、非常大的并不多。

  冯冠平:您是指教育行业还是教育企业?

  提问:是教育企业。

  冯冠平:我认为这个问题,现在国内确实在这方面还缺少做得非常有品牌、非常好的培训企业,但现在也有一些像在海外上市新东方,在某一个行业里面做得不错,可以在海外上市。我感觉到未来的教育产业,教育产业这一块,我记得前一个论坛已经讲到,将来在海外市场上,对于中国教育产业这一块还是很认可的。为什么现在没有做大做强呢?我认为有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同质性的问题,大家做的都是一个样子的,做MBA,大家都在做MBA,为什么呢?因为来得快,没有其他方面的投资,请几个教授来讲一讲,又不是清华可以请到教授,所有的培训机构只要肯出钱都可以找到国内一流的专家。这么一来带来的问题是,教育培训产业缺乏特色。像新东方有一个特色,是做英语教学,走了这么一条路子,我们研究院也在做教育培训,我们也在做很多尝试。我们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也有失败的例子。我们以清华的背景,以理工科为主,能不能做一些带有专业性质的培训,像信息、自动化等等,我们投了不少钱,都结果不尽人意,应该说都是失败的。为什么说?坦率的说,就是MBA各种各样的,用不着设备的培训来钱很快,所以大家一窝蜂的做培训,没有形成规范和品牌。

  提问:非常有幸在这里见到在三位非常有知名度的教授,第一想请问陈教授,八十年代美国出现了硅谷,硅谷是由于出现了像微软这样的企业,催生了一大批投资公司,还是由于投资公司的出现,才催生出像微软因特尔的企业?感觉到中国金融运作的氛围已经到来了,技术创新是不是还有差距,通过中国的资本运作是不是可以推生中国的技术创新。

  第二个问题,中国的企业和发达国家,比如欧美的企业相比,与资本运作之间的联系。意思就是在中国现在和资本联姻的企业比较少,认识这一点的企业也比较少。在发达国家,美国有10000多家企业上市,中国分成什么样的阶段,使中国的企业有一个盼头。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