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十一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6月6日B会场下午实录(10)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7日 23:15  新浪财经

  陈工孟:第一个问题,关于硅谷怎么起来的,最初怎么样,我没有研究。我想大概是这样,硅谷在30年前,那一代是一片荒地,但是有一个非常好的先天条件,就是那一代有没有最好的大学,比如像史丹佛都集中在硅谷大学附近,而且那一代催生了高科技的大企业,我觉得这是一个基础。也就是说硅谷经济奇迹的出现,有几个要素,第一个要素就是那边有大量的技术和人才,尤其是史丹福大学,可以培养出很多的技术人才。第二个要素,美国有自己的创业板,纳斯达克,70年代运作了,可以通过资本运作,资金没有问题。第三个要素是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是资源整合的平台、工具,就是把技术、人才和资本,这三个企业做强做大的要素有机的整合起来,产生一个剧变。原来自己有初创由自有资金,需要20年才能把企业做大,通过风险投资可以把20年的时候压缩到10年,比如说Google,从出现到现在只有10年时候,现在Google已经很成功了,所以风险投资就是有效的把三个要素整合起来,产生剧变,快速做强做大。

  包括你刚才提到,中国的资本市场慢慢开始成熟,技术创新有没有很大的余地。实际上中国的技术创新,有人说中国不怎么样,我觉得还是不错的,中国有很多的成果,包括中科院和重点大学等等,中国不是没有技术,而是转化,怎么把技术、人才有效的整合起来,所以创业板的推出,我对它的评价是很高的,不仅是多层次资本的补充,是关于到战略资本的实施问题,还有国家安全的问题。如果没有创业板,中国本土的风险投资行业没有得到很快的发展,美国的风险投资因为有纳斯达克,没有纳斯达克中国的风险投资业不可能发展这么快。

  为什么这么说呢?风险投资有一个周期,有8年的时候,冯教授的机构比较特殊,风险投资从进入到退出就是8年时间,而前期培育都需要2年。一个种子级从培育到主板上市,需要10年的时间。我为什么两年提出中国的VCPE化,就是都投后期,因为我们没有创业板。因为创业板的推出是中国的风险投资业出现,原来投后期的慢慢向早期转移。投早期以后,你谈的技术创新,包括人才资源整合起来,所以我对未来20年中国的风险投资,包括创新经济是非常乐观的。所以我今天也鼓励,后面坐的都很清楚,很多是冯老师的学生,如果致力于这个行业,现在是非常好的时机,大家向这个方向努力。

  第二个问题,中国的企业离资本市场有多远,美国的企业离资本市场很近的。我刚才忘了讲一点,在中国创业比美国要辛苦,因为中国政府干预的因素太大了,要处理政府问题,包括税收、工商,甚至包括请客送礼。第二个因素,中国现在还没有成熟的职业经理人,现在美国有成立的职业经理人,也就是说要有好的点子,一有资金就可以迅速的找到CEO,人马可以迅速到位。所以美国企业做大做强,比中国的环境要好。我相信未来十年,中国企业做强做大越来越向美国靠拢,中国如何和美国结合,中国的资本市场,创业板推出以后,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完善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我对中国的资本市场未来10-20年非常乐观,我认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有几个因素:第一,经济到这么一个总量,金融、证券远远跟不上,有很大的差距。从中央高层、证监会、学界和业界都认识到了,所以科技部抓两个,一个是创新,一个是金融,连科技部都意识到这一点,我相信证监会、银监会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所以未来二十年金融市场有迅速的发展空间,所以未来的资本市场靠创新型的民营企业。为什么我过去10年、20年不碰A股,也不鼓励我的朋友买A股,不是说不应该投资股票,因为过去所谓的上市企业没有几家值得投资,有投资价值,因为我就是研究金融和证券的,风险投资是最近几年进来。我对这些上市内部的情况,包括冯教授非常了解。未来中国真正有增长力的,会在中小板、创业板出现,这些企业会慢慢升级到主板,所以我认为创业板、中小板是中国未来证券市场的希望。

  冯冠平:这位先生提的问题,我做一点补充。我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我原来在清华主管科技,我确实你提的问题确实是一个问题,创业板的推出和我们国家组建创新体系到底是什么关系?你们可以看到,创业板推出的消息,首先关心的,欢欣鼓舞的是谁?第一是创投;第二是科技型企业,第三是股民。你们看有哪个大学校长表态,他们认为创业板和他们没有关系,其实创业板应该和他们有关系。说明产学研合作,这里面还是有问题的,这一块的问题因为时间关系不展开讲了,我认为科技和金融,未来的十年要结合起来,现在还是两张皮,要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有很多机构在企业和大学之间,科研院所起到桥梁作用,而且要让创投家告诉教授,你们做的东西是不是有用。实际上创投并不关心前期的项目,但现在有一些进展了,投资成功了所以关注早期的项目。我认为还是要大声疾呼,我们的风险投资应该投早期的项目,首先一个很成功的迈瑞老总就说,在企业发展当中找了三次创投,第一个创投是雪中送炭,后面两个都是锦上添花,我们的创投界不要自己赚钱,对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也要做出贡献。

  提问:冯教授您好,我是来自浙江的,浙江有很多的中小企业,我发现一个现象,有些学历不高的,有一些农民改革开放以后办了很大、很强的企业,留学出来的企业都不办不大。您刚才说了第一个问题,企业第一把手的个人素质是做强做大的必要条件,中国目前特色的情况下,企业家第一把手的素质是什么样的?

  冯冠平:我有一个理论,怎么衡量一个人,我总结是八商。大家知道的智商、情商、德商,这三个商从幼儿园开始就培养了。人还有财商,这个人能不能发财,有些不是从大学里面学来的,而是与生俱来的,财商是当老板的重要因素,李嘉诚的学历不高,但财商很高,所以不是学历高的就可以赚到前,财商较高的就可以赚到钱。真正办企业,从市场出身成功率60%,从技术出身的成功率20%,从市场出来的人当企业老板,不管学历高低,只要财商比较高,就具备了企业成功的条件。

  提问:我来自于银行,因为银行的炭是存款人给的,所以不能随便给。风险投资领域,银行怎么样从风险角度参与,从风险的角度、资产的角度,银行如何参与风险投资的行业,在里面赚钱。

  曹凤歧:我个人认为,创投的性质主要就是雪中送炭,银行主要是锦上添花,他们俩是不一样的。在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在企业不稳定的时候,银行很难提供资金,因为银行必须要有本金和利息来,所以更多的投资于成熟的企业。而这时候需要创投,所以创投可以催生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因为高新技术刚出来的时候没人认,有一批风险投资家他们认为有前途就投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创投发展得不如外国进来的,因为我们的机制,退出机制和管理机制都存在问题,国有资本进驻的创投,能让这么多企业亏损吗?真正的VC/PE是私人资本、民间资本,他们自己的资本,所以他们投了10个,从初创期一直到成熟期、上市,亏了8个是自己的,没问题,如果给国有企业亏了8个,还可以继续当吗?挣了两个,收益率是1000%,这就是创投。我们通过创投做事情,我在新疆碰到一个企业家,追着我问能不能找创投。他是什么产品吗?是加氧矿泉水,我们喝的矿泉水干一公升里面含4-5毫克,而他们的水含40-50毫克,说运动员喝这样的水不吃兴奋剂跑得快。但没人认,但有人给他们做,说这一块会有前途,就是要有人冒险,才能做出来。

  我举的例子就是催生一批,能够转化起来。而银行怎么发挥作用呢?确实银行在创业投资期间,应该很少进出,或者上市的时候可以找过桥贷款,上市以后流动资金和各方面会做一些事情。如果说银行再直接投资,又有很大的问题,所以银行发挥银行的功能,创投发挥创投的功能,这样把企业做好,这是我的观点。

  提问:我想问冯院长一个问题,冯院长在清华是百分之百的教授,你到深圳以后是50%是教授,25%是董事,25%是风投企业家,清华院四不像的精神什么样的品位。现在清华院还有没有对外扩张的计划?

  冯冠平:清华院的文化就是创新的文化,我们院的门口有八个字:创新、务实、高效、包容。这八个字体现了我们研究院创新的文化,我们研究院从北京过来,到了深圳的土地,如果照搬学校那一块很难生存下去。而且学院让我们企业化运作,如果吃皇粮就不需要体制改革。到了深圳以后很厉害,说给3年的皇粮,然后说你们到了海边,不会游泳就淹死活该。我感觉在深圳的创新土壤上面,应该有创新的文化。第二方面,从某种程度来说,也给了我们一些压力,给我们创新和养活自己。怎么养活自己呢?一开始明确了科技和金融相结合,我原来是管科技的,靠自己办企业获取分红是无法养活的,我们和金融结合的时间长一些,一旦企业上市我们的回报比较高。

  至于将来在不在外面发展,我们首先做强,做强的基础上能不能做大,如果自己没做强,盲目最大的也会失败。

  今天由于时间关系就到这里结束了,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