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十一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6月6日B会场下午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7日 23:15  新浪财经

  2009年6月6日,第十一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在中国深圳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提升VC/PE核心竞争力 培养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以下为第十一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6月6日B会场下午实录。

  金建: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关于国际资本市场的现在开始,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参加本次论坛的嘉宾。

  东京证券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栗原宏树;

  韩国交易所北京代表处代表姜永生先生;

  美迈斯律师事务所(上海)主管合伙人黄凯德。

  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北京代表处代表苏鹏先生。

  我本人是来自于德勤会计师事务所金建,今天下午的专场时间是一个半小时,由于之前还有两位一个是新加坡证券交易所,还有一位来自亚洲证券公司的总经理,他们两位嘉宾由于时间没有赶上,所以四位嘉宾时间比较充裕,原来规定是十分钟,但可以扩大到十五分钟。

  在这之前我做一个主题发言,谈谈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面临的挑战。

  大家都知道,目前中国市场开始热起来了,特别A股指数不断攀升。可是在海外市场的发展方向,中国企业现在不是太乐观。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以后,整个海外市场在中国企业当中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我提供两个数据大家可以看一看。

  第一,2006年-2008年中国企业到海外上市的统计来看,2008年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从数据可以看到,市值、数量都在下降,说明中国企业到海外上市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企业本身在选择海外市场方面,也出现的一些新的考虑。大家都知道,以美国纽约或者纳斯达克市场为代表的海外市场,原来对中国企业的吸引力非常大,但由于金融风暴,现在很多企业都开始放弃了到美国的上市。相比较包括伦敦、香港、新加坡、德国的法兰克福等等,很多企业都放慢了进展的时间表。

  我们请大家看一组数据,2008年的37家中国企业当中,只有19家在香港上市,新加坡上市有第二多,有12家,纽约和纳斯达克各3家,所以上市的比例是连续4年当中下跌最快的。我们看到2008年中国的企业到海外上市,行业的分布还是聚焦于传统行业,有25家是传统行业,特别以制造业为主的企业。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正在流行的高科技、清洁能源、生物保健在海外市场还是比较少的。原因除了金融风暴之外,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企业到海外上市受到了10号文的限制。大家都知道,所谓10号文是商务部发出的规定,对于海外上市,特别以红筹形式上市的企业要进行报批。但是10号文出来以后,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实施细则,也就是不具可操作性,怎么运作都没有指南。

  从10号文公布到现在,除了已经在海外出现重组的企业还有机会在海外上市,要想国内的企业转到海外,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从目前来看,整个国内上市开始热起来了,我们一直盼望着10号文的规定有没有进一步的实施细则,也就是说规定要要有所松动,这样对海外上市才有积极的作用。

  我给大家提交一个上市地点最新的发展,现在香港交易所为了吸引大陆的企业,或者吸引更多的企业,也进行了一些规则的改变,特别是创业板开始更加放低要求,主板的要求也有所调整,这样对吸引国内的企业到国外上市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新加坡、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等等,上市公司都开始考虑要吸引中国的企业。包括纳斯达克、纽约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证券交易所都想到中国A股上市,他们本身也是企业,也想到中国募集资金,从这个角度看要双向发展,一定要吸引更多的中国企业过去。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觉得海外市场对中国的企业有很大的吸引力。

  我主要介绍一下上市地点,应该说各有千秋,因为有几个代表机构会介绍本身的特点,我自己做一个概括。中国企业如果到国内上和海外上市,融资成本也有很大的区别,从表面上看,大家看一下在中国内地上市,成本是比较低的,相对来说美国、香港、英国的成本都要大于中国的上市企业。这里面我想提供一个比较,就是除了成本之外,我们是否还要考虑其他?比如说市盈率,市盈率的高低也是很重要的;还有要再融资的状况,如果中国企业在内地上市,基本上都是一次性发展,如果再融资要花很多的时间和审批,国外的上市时间和上市规模,再融资的安排都是随着企业本身的要求决定的,所以它比较容易再融资。

  大家还可以看到流动性,国内股票的市场流动性也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如果我们现在比较来看,海外上市的成本应该说要综合判断,不是仅仅看上市的中介机构支付的费用。我想这里面大家做一个各自的选择。

  就我们接触的客户来看,我们发现如果它具备海外上市的企业,都比较愿意到海外去。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第一,投资者,VC/PE都是希望在海外得到他们的价值体现、套现;第二,他们的管理层能够在海外得到相关的股权激励机制;第三,如果在海外上市,相对来说它的再融资程度比较融资,就是募集资金的总量大于内地,尽管一次性的上市市盈率并不高,但通过几次融资、增发、配股都可以使得海外上市的最终效果比内地更加充分;第四,他们最担心的是国内政策多变,说关就关,说开就开,一夜之间半夜鸡叫,他们觉得吃不准。而海外市场他们比较容易把握,所以不能以一时的成本衡量标准,主要还是看企业在海外发展,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品牌等等综合考虑究竟在哪里上市比较合适。

  我告诉大家一个信息,现在全球的证券交易所都已经在中国设立了代表处,说明中国的市场对海外的证券交易所来说具有很大的诱惑力。这给中国企业到海外上市提供了方便,所以待会有其他证券交易所的同仁们,会给大家做一个介绍。也就是说通过各个交易所的积极努力,我们发现还有中国的企业愿意到海外去,现在就是看时机选择和准备的状况。

  我再谈一下,有人提出创业板的推出,中国已经允许了创业板开创,是不是适合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就不用到海外去了。我们做了一个比较,如果你是适合创业板上市的企业,究竟在中国的创业板上市,还是海外的创业板上市,由企业自己决定。我们提供的信息让大家看到,按照条文的规定,中国创业板的要求是不低的,门槛是比较高的。大家看到,要连续两年的盈利不得少于一千万,必须包括持续增长,这个要求对创业企业来说难度很大。第二,对财务要求,也就是说前两个管理层级、管理权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相比之下海外证券市场的创业板更为宽松。大家看到香港的要求,就没有要求盈利,香港的创业板没有盈利要求,也就是说只是对想上市前的市值做出评估,如果上市之前的总市值不低于1亿元港币,就可以符合上市条件,其他的东西没有那么详细。

  再看看新加坡,新加坡也没有盈利的要求,我没有持续经营管理的要求,从这两个证券交易所来说,相对而言我们的创业板门槛比较高。所以我们的企业选择上市条件,大家自己辨别。伦敦创业板大家也可以看到,这里面没有盈利的要求,就是一定要达到多少盈利额。所以我们比较一下,大家可以看到整个创业板的主要市场,中国准备开放的创业板要求比较高一点。尽管要求比较高,也有600家、700家在排队,究竟什么时候轮到在座的企业,谁都不能打包票。

  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我认为中国的创业板应该加快改革,也就是真正起到让人家感觉到这是创业者的天地,比较容易上市,而且让它有一个过度。我认为深圳的创业板向国际上创业板学习、了解,把国际上的优势转嫁到中国的企业上面来。

  我再给大家提交一个观点,我们现有的高新技术企业,如果需要上市的话,我的观点认为在海外比较容易接受,上市快、成本低,募集资金高。大家看到,国内做得高新技术企业,包括无锡尚德太阳能,包括分众传媒、网易、新浪等等,都在海外上市,受到市盈率和投资者的欢迎。所以我认为高新技术企业到海外上市,更有利于本身的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