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十一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6月6日A会场下午实录(9)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7日 23:11  新浪财经

  不但某一些行业,IT也好,或者其他的,20多岁的本来做了几年的一些职业,觉得很好,觉得其他另外企业发展空间比较大,我们也看到职业教育增长也非常好。从东方剑桥基础教育来看,从幼儿园到大学的职业教育也有做,所以它应该在东北最大的教育团队,从他的角度我们也看到我们很多自己本来的学生,大学毕业以后过几年还要回到我们的系统里面进行其他类型的培训,反而我们对这个行业非常看好。

  李广新:我们第二个环节就到这里。剩下的时间就留给现场的嘉宾,大家有什么问题就举手提问。

  问:大家对于分子诊断是怎么看的?

  施毅:在全球增长比较快,在中国做分子诊断的企业相对其他做化学免疫诊断的小一些,所以我们在诊断领域有所侧重看,在中国高增长的企业细分,比如分子诊断是我们比较看好的领域之一,大家也知道所谓的PECC也是一种诊断趋势,我们有所选择的看一些行业的细分。

  杨志:从大趋势看,医药和诊断两个东西最后会融为一体,诊断不能仅仅是诊断,将来也会成为一种治疗工具,医药不能光光看医药,需要一些器械和诊断仪器指导,这就是将来的大趋势,你要想发展东西的话,你把治疗和诊断单独独立起来不对,这里面有很多的发展方向。

  问:5—10年以后,我们的制药企业会重新洗牌,我们中国的新兴制药企业会从哪些方面产生,除了资金方面的帮助还有哪些帮助?

  杨志:我先说一下投资的基础问题,我建议大家买本书看,有一本书叫做《打眼》,它是买古董的事情,你怎么识别价值的问题,怎么去伪存真识别价值,这里面就讲了未来哪些有价值投资,哪些企业在将来5—10年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的领军企业,这里有很多的条件,我们现在只是有一个愿望,而我们在摇篮当中有一个这样的企业,我认为在未来5年内,变化比较大的可能在江浙这一代出现一些企业跃居前5名之内,有几家做的非常好。他们是一波一波的人,原来是以销售为主的,后面不光是以销售,还知道怎么建团队,有技术进来,我估计最后的胜出还是要靠有专利、技术的新产品胜出。

  问:现在广东很多职业培训学校,像服装学校、闽南教育学校,都是民营的,广东省政府也很重视,因为很多公司要很多技工,你们认为这些学校的投资前景怎么样?

  梁颖宇:它培训的领域比较小的话,我不知道他会增长多少,美国那边不是单一的科学,也有很多的科学做培训,主要看团队有没有可能合并一大堆的专业。如果是单一的,比如服装等等太小了。

  丛宁:这个主要是针对的哪个目标市场,什么样的市场里面有哪些人对的培训有需求,这个都需要具体分析,但是很多小规模的民营培训机构,比如美发美容学校,是不是有生命力,要具体分析。

  问:我说得不是这些,这些比较低,广东很多职业技术学校都是培养技工,都是有学历的。我有几个朋友都是这些学校的校长,您觉得他的上市前景怎么样?

  李广新:专业技能培训学校很好,如果他们变成一个标准化的可以扩张的模式,也非常好。

  问:类似这种学校我们认识很多,但是投资价值怎么样,我们还在探讨。

  梁颖宇:这样吧,一会儿我们会下再交流吧。

  问:我想请教几位专家对中医的看法,4月底国家有一个条例出来,中医药里面有中成药,包括社区医疗,对这个领域有什么样的看法,因为我也在关注这方面的企业。

  蔡达建:中医药这个行业应该还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业,过去一段时间,这个行业没有反映出优势,传统的中医药生产、加工环节上还是有一些问题,加上我们最后产品表现出来的形势,从商业角度讲,不是很能够体现他的价值。市场也是够大,中医还是处在早期阶段,我们认为今后可能会把中医药和一些先进的西药做一些交叉还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只是目前很多中医药企业规模很小,很分散,研发的持续能力跟不上,产品没有太多的创新,但是要注意到一个现象,过去在OTC细分中,一些OTC的药已经作出了让市场很惊奇的业绩,一个产品可以做到好几个亿甚至10个亿,这个里面有一些交叉,需要和市场营销做一个很好的交叉。

  问:非常感谢,你说他还早期,我想这不就是我们需要发现的前瞻性的领域,我现在关注到一个企业,它是做中药。我最近关注到深圳的类似这样的一个企业。

  杨志:其实中药和西药有一个本质区别,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大家都说好,是好,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我们要从比较高的观点看下来,西药作为普遍用药的方式,而中药更区别于个性化医疗。我目前觉得中药的强势就在这儿,大家最爱讨论得就是中药现在化。我们现在吃的阿司匹林,都是最初从植物中发现的,就是西方人发现了它,变成了西药。中药的好处在于有一套理论,这就是你个人的状况下药,这个东西要保留,是有机会的。像药材等等各方面都有机会,这个问题比较深,我们下面再交流。

  李广新:我们原来学过控制,西药的体制是但变量和多变量控制。

  问:对于国内基因产业,尤其在基因检测这一块的前景?

  施毅:基因检测你指的是那一方面,其实他包含了很多不同的东西,一个跟疾病有关的基因诊断,就是严格意义上的基因诊断,通过看你的DNA,某个疾病是由单一DNA缺陷引起的。另外还有一类是通过基因预测你这个人将来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检测。这部分现在还没有形成非常系统的科学,这也是一个发展方向。大家可能听说过,美国有一个23和我,大家知道人力的DNA有23个染色体,所以23和我是一个网站,只要你给他一滴血他就可以给你一个报告,这个报告给你阐述将来得某种疾病的可能性。有一些科学依据,但是大家谁也说不清楚,是一个灰色地带,23和我是谷歌投资的,后来风险投资进去了。还有另外一个公司,后来TBCB又投了,中国也有一些公司开始在这个领域发展,因为它可以很大的产业化,通过网站很多人上网买你的服务,投资是一个方向,但是给你的报告可信不可信,这个东西谁都说不清楚,只有等将来科学进一步发展这个东西才有可能进一步明确的说法。

  问:我想听各位专家谈一谈,你们对于医药以外的另外一个行业医疗,县级基础医疗机构,或者地市级的医疗投资机构有没有案例,可不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梁颖宇:我们投了一家杭州公司,现在已经有80多家社区中心了,它的增长很好,我们是一年前投的,希望按照社区方向走,希望很多病人不要跑到三甲医院,这家公司做的非常好。他现在也在增长。我们在深圳这边也投了一家国康的公司,我们为什么投国康?在美国那边我们看到了很多投资项目,在国内跟医院、病人、医疗保险公司是空白的,现在国内那边只有四家跨国公司拿到医疗保险的执照,我跟他们也谈过,他们不知道怎么成立,如果要跟三甲医院成立他们还是不赚钱的,因为很多医院根本不需要给这么多的药,或者服务费不需要这么高,但是医院平常药给多点,有很多不同的原因。我们投国康,现在国康有300多家体检中心,46家银行,还有医疗保险公司跟他们合作,主要是通过哪个渠道,他们可以拿到医疗管理的服务。包括企业,为什么这么多的大企业要跟他们合作,他们很多员工,早上不舒服了,如果要去医院等很久才能见到医生,有时候我们就派医生去员工那里看病。所以我们对医疗服务行业包括专科医院也非常看好,也希望看到好的项目投资。

  问:关于医药本身的问题,从研发到生产的时间比较长,而这么长的时期对风险投资有期限的行业,会不会产生制约性?就是说风投对这种东西考虑得比较有限。相对来说,中国的研发能力还是有一些不够,可能很多东西要到国外寻找机会,从专利到期做一些仿制药到自主研发,因为研发的前期投入很大,这样的矛盾怎么处理?包括医疗器械这一块,是不是也可以做一些风险投资。

  李广新:第一个问题。一般的风险投资公司生命周期是10年,我们都有足够的耐心,这个不是问题。第三个问题,这是一个成功的模式,基本都是把国外好的医疗器械引入到中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

  施毅:你说的是事实,做药的风险比较大,如果你真的做完全意义的创新药,现在国外这个模式也受到挑战,在中国你要做全新意义的创新药,一开始就这么做,要有很好的资金支持。我觉得中国不一定要做完全意义上的创新药,有时候做首仿,对投资者会更好。

  李广新:我自己原来做投资微创医疗器械时就是这样,把国外的东西引入到中国非常成功。去年我们又做另外一个尝试,碰到一个问题,中国的FDA不敢批,美国都没有批过,他不敢批。

  问:杨总这种模式是比较赞赏的,但是是无可厚非的,未来几年中国有没有这样的企业,重复原来??的模式,走出一条路。在座的几位都有投资生物制药方面的案例,我想请大家分享一下,在你们投的这些公司里面,已经6年还在烧钱不赚钱的案例可不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存在,背后的原因什么?因为今天在座的可能不光是企业,还有一些机构投资者。

  杨志:我在美国投过七家企业,这七家企业平均来讲,五家上市,两家被收购,这五家上市的公司上了几亿美元,有的大概在1亿美元左右,这种企业的存在还要看他的情况而定。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中国也有创新,你要找。中国地大物博,人也多,科学家也多,总有几个可以做出来的。有的科学家十几年如一日创造一个品牌有,需要伯乐识千里马,他们也需要资金。你刚才讲的金泰克的模式,金泰克有两个雕像,在一个桌子上坐上两个人,你到哪儿去,所有人都可以照相,它代表两个东西。

  问:关于医疗智能诊断软件,你们有没有接触过,通过这个软件分析是什么病,再找什么药,一整套的软件。

  杨志:国外有这样的软件,给医生用的类似,主要是辅助医生开药的,你这个是什么病,他知道你这个药为什么不能用,这种软件是有的,而且卖得很好。这是一个很大的设想,非常好。

  李广新:以前中国有人做过。现在时间不早了,首先感谢台上的五位嘉宾跟大家分享经验,另外,也感谢今天到会场的来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