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十一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6月6日A会场下午实录(4)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7日 23:11  新浪财经

  第二,我想这个机会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大家用制造业来看,中国过去30年,我们只是谈中美问题,给美国提供工业消费品,包括鞋子、轻工业制品、家电等等。但是随着新能源机会,它有一点没有改变,就是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大批量的产品的制造,比如太阳能,现在全世界从产能上来讲中国是最大的国家,美国装的这些太阳能板子,太阳能的追热器大部分都是中国,但是风能的设备中国又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从更高端一点,比如绿色建筑,在美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更高端一点,比如电能储备,智能电网的大规模的储存技术都变成了世界级的技术,他们刚刚去了法国巴黎,在这种高端领域中国已经慢慢显现,还是中国制造业为基础的机会。

  问:现在电动汽车有两种,一个是镍经技术为主,还有一个是以铝电池为主,嘉宾怎么看的?从产业分工来看,过去全球前几大汽车厂,像丰田、三洋都变成合资企业来发展自己,前几年巴非特投资的比亚迪,它从材料到电击、管理控制系统都是自己研发生产的,其他行业都是一种专业化分工的模式,有研发和制造,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产业链生产汽车。请嘉宾分析一下各有什么利弊?你们看好哪个模式?

  叶东:我个人感觉,镍经是一个过渡,它本身电压比较地,有成本问题,在汽车可靠性要求很高的部件上有一席之地,往前作我们还是看中离电子的方向,现在各家都在做,希望细分的领域出来。从大的趋势来看,我们比较看好率电池。

  做电池是一个很难的事情,大家看笔记本电池18650,现在国内做的一些电池公司特别多。我们投资的公司选择的是最成熟的18650的产品,因为他的生产规模最大,对于大规模的电池运用是一个指标,我们本身在电池的管理系统方面,通过这种分工做。这跟传统的汽车技术也是一个方式,今年奔驰公司也投入了几千万美元,他会出一个很小的电动车的板块,我们更好地还是分工协作模式,不同领域,技术要求不一样。

  宋安澜:您刚才说镍经电池盒率电池,但是镍经电池比较重,另外镍也比较贵,现在业内比较看好率电池,有不同的率电池,可能率电池很容易爆炸。实际上造电池在中国,我记得当时美国金霸也在做,希望在中国造出来,而且在电池里面,并不是说要高利润里,高门槛,而是一个低成本的规模生产,这个很重要。

  我不觉得车场什么东西都造,肯定要有分工,电池说简单就简单,说复杂就复杂,这个电池稍微不对,就有可能爆炸,肯定是专业的做电池,但是要进到车里,必须要经过3—5年的认证,要有专业的团队做。谢谢!

  问:请每个嘉宾对生物能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聊一聊看法?

  王一军:刚才我们台上的几位嘉宾已经就生物质能能源阐述了自己的意见,现在再补充一下吧。你指的是哪些方面?

  问:刚才我来晚了,没有听到,也没有什么具体方面,主要是生物乙醇方面。

  宋安澜:说老实话,我个人不看好,生物柴油、生物乙醇都好我都不看好,产生一单位的原料要花很多的成本。第二,植物吸收阳光,人家告诉我1—2%的转化率,这两个看下来不太划算。

  赵勇:我非常同意宋博士的看法,在地里种油、乙醇不会是一个很有前景的行业,但是生物智能未来还是有机会的,我们在美国看到很多公司,使用生物方法,涉及到金鹰公司的改造,涉及到非常高端方面,把微生物做油、乙醇,量可以几百倍的提高,生物智能也不能一概否定。

  宋安澜:人家告诉我,即便转化率从2个点变成4个点,要满足美国烧油需求要一个半地球的产量,总的来说效率还是一个问题。

  问:我想知道一下,中国清洁能源市场的现状和未来的走向?

  林欣禾:这个在VC上投比较困难,因为刚开始京都获得这样一个东西,我们也看了一下,基本上清洁能源有一两个问题,一个是跟政治上面的关系比较深一点,需要透过联合国的验证,这种形成还是比较困难。中国这边有很多能源,中国是一个大的能源生产国,所以他的减排,在清洁能源上面可以做很多很多。我们看了几家公司,那几家公司也有很多,没有在VA上面过关,我们看了以后,觉得这不是一个VC投的,要么是一个个人做的生意,比如像投资银行做的,他们可能会跟这些公司签合同,要么把公司买了,对我们来说,从VC角度来讲,这样的公司不适合我们投资也不太适合上市。有一些公司在欧洲、南北州上市,但是最后情况不太好。

  问:CCG是做的最成功的,我想问你一下情况怎么样?

  林欣禾:坦白说,我不太了解。刚开始上市的时候市值很高,我们退出也比较困难,后来就没有再跟踪了。

  叶东:清洁能源在中国是一个最大的市场,如果从全世界来看,中国和印度拿到了最多的CER,但是这个对于中国来讲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京都意向书规定以1990年排放的基准,所以在初级阶段发达国家承担义务,发展中国家从中获利,你的炭不断增加,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个问题没有过多的引起公众的注意,引起了政府高层的注意,中国政府去年出台了国家应对气侯变化方案。今年谈到的一些话题都是慢慢转移到以炭减排为核心,中国以前是以循环经济为核心,欧洲特别是英国以碳为核心,现在中国也在慢慢的转化到以碳为核心。从各个企业收取费用,把它再投入到减排的技术中,这就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作为风险投资来讲很难介入,你刚才提到了CCG,我们跟他们有很好的合作关系。我们不以碳减排为目标,但是碳减排会变成我们的副产品。我们20多家企业作了一个统计,我们投资的企业去年做了700万吨的碳减排,有些东西被浪费掉了,里面牵涉到技术的环节,如何服务CER,这一块的技术标准也在制定当中,在中国的企业当中,像钢铁冶金、水泥、制砖行业碳的减排怎么合并,都是很重要的问题。不光是CCG,现在所有做碳减排的基金来源跟我们不一样,我们基金的来源需要更高的回报率,他们的基金来源一般的回报率就可以了。现在很多公司把他们的精力放在中国,他们主要的团队都在中国,这个市场可能还有两三年的路要走,两三年以后谁都不知道。作为中国经济还在增长的国家,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而且非常艰巨。

  问:刚才赵勇先生提到在未来5—10年在关于新能源方面形成突破,依据你们掌握的信息,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是哪几个方面,中国在进程当中可以做什么样的贡献。

  第二,对于金融投资机构来讲,你们都看好新能源,但是新能源领域很广泛,能不能请各位提得更加具体一点,各家都看好新能源的那几个方面,或者哪几个亮点?

  赵勇:我个人说未来最有希望突破的应该在太阳能和电池方面这两个方面会出现非常大的机会。从纯技术来讲,美国那边是最有机会先突破的,有很多新技术不断涌现,很多人才从半导体行业涌向太阳能行业,使得太阳能行业出现了摩尔定律的发展速度。我们相信会有很多的机会使成本下降,中国在这来里面有很大的机会,目前占到了三分之一或者接近40%的产能,等到量产成熟,中国一定有很大机会,我们相信会有机会寻找这些企业。

  叶东:最新的发展情况这两天也看到了,我们要讨论什么是新能源,大家想当然就是太阳能、风能、生物智能这些领域,最近国家开始提出来新的想法,用新的技术对传统的能源作出改造所产生的产品也被列入到新能源范围,将来补贴也会进入到这个领域,比如清洁煤技术、核能等等,这些东西在中国未来会跟欧洲和美国有一些不同形态,欧洲和美国更多还是倾向于新能源地新能源。中国还有大半壁江山在所谓老能源的新应用,这些也是有很多机会的。

  宋安澜:我们觉得新能源有四个轮子,风能、太阳能、生物智能、节能,最清洁的能源就是节省下来的能源,这在中国的意义很大,中国一般的能源效率比发达国家差20%,这里面任何一种节省一点下来都很重要。另外我也非常同意刚才赵总说的,太阳能将来从技术上会有所突破,太阳能电子转换率高的30—40%已经有了,达到65%的转换效率可能达到。太阳能不管从量还是质来说都有比较大的增长空间,现在全世界太阳能专机也就是970万个兆瓦。空间还是很大的,我想在这里面做投资肯定会有相当好的回报。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