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十一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6月6日A会场下午实录(8)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7日 23:11  新浪财经

  教育行业在美国来看,仅次于医疗卫生行业的第二大行业,我们看教育行业里面的子行业企业培训占的费用是雇员薪金总额的1%—4%。专业做企业培训的市场前景有多大,中小企业培训需求非常强大,中国来看,中国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既面临挑战业面临机遇,在企业培训市场之外,个人培训、教育培训、技能培训、学历培训各方面的市场有多大,大家都要有所了解。李先生有一张幻灯片讲到出国人数的增长,留学服务的空间有多大,大家也可以看到。这跟医疗保健行业面临同样一个问题,现在市场非常分散,现在市场进入门槛很低,不管做企业培训、个人培训,还是哪种技能培训,很容易靠一定关系或者机会进入这个市场,下面有多大空间走,这也是作为投资者重点考量的一个因素。

  从行业特征来看,从企业需求来看,你的客户其实越来越需求对规模和服务范围的要求,一站式的服务能力会越来越高,这是行业的长远来讲有整合趋势的动力。行业的领先者在收购兼并上非常活跃,这样会加快进入新的市场,进行市场细分。

  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在医疗、教育行业的投资项目,北京东大正保远程教育集团,这是专门做网络教育的,涵盖法律、会计、工程等等。武夷药业也是刚上市的。我们在深圳投资的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先健科技,做先天性心脏病和结构性心脏病,这个从原创性和技术壁垒来讲非常高,公司的产品的大致介绍,公司的专利水平,公司核心团队的背景我简单列了一下。

  我们在中国投了15、16年左右,经历了几个周期,从投资的阶段来讲,经历了从早期项目到现在的成熟期、扩展期的公司,跟各个公司的合作也有很多的心得,也很幸运跟大部分公司互相促进。这是我们的联系方式,其实我们在医疗行业还有另外一个投资,因为没有正式宣布的原因,我不再过多介绍,我们目前为止都在很持续地、密切的关注在医疗教育行业的投资机会,因为医疗行业的投资是一个相对非常专业的行业,我们在资源配备上有两位同事都有医疗背景,我们也跟行业里面的资深顾问、人士保持密切联系,对项目的判断、对有价值、潜力的公司附加值的沟通交流咨询上面起了比较大的作用。谢谢!

  李广新:谢谢丛女士。下面我们进入互动环节。我先来问两个问题,刚才丛女士讲得非常好,他们投资了先健,这个问题可以和杨博士的问题连接起来,不管做药还是做器械,在中国肯定会占领天下,从98年、99年第一波留学生出来的时候,包括新界,包括上海新创医疗都属于产品公司,成长得都不错。我们投资的上海新创医疗,市场占有率远远超过外资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但是刚才杨志先生提了一个问题,现在上市前10名的公司可能过5年以后都要发生变化,既然靠销售渠道起家占到前面,以后肯定要靠生产产品起家。江浙一带的民营企业有希望成为中国前5名前10名的公司,还是海归回来创造的企业会成为前5名前10名的公司?

  杨志:是这样的,我估计07年我们国内的医药排名已经出来了,大家可以看到前100名的排名,我简单讲一下,我把它说短一点,前20家,我认为在五年之内会有一个重大的洗牌,今天的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都不会是将来的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你销售的是普药,这些普药的生命周期很短,为什么说国外的很多医药企业有创新药,因为创新药有专利保护,一般你可以独占市场20年,你有20年的时间可以把它做大。但是作为普药来讲,如果没有门槛,我举一个例子,我目前有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企业,去年卖到30、40个亿左右,今年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因为今年出现了同样的六七家药,他们今年的销售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如果他没有更新的东西就麻烦了。我举一个简单例子,IT行业之所以不断地创新,IT行业的生命周期很短,比如手机一年一个新花样,但是没有哪一家可以独霸,只要每年都有创新,这个东西必须要有创新引进,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可以不断往上走。做普药也是一样,普药的生命周期和所谓的IT周期很相似,如果你做得不快,不做到前面的话很快就没有了。医疗器械是很好的领域投资,目前为止,中国和美国市场很不一样。国内现在有一个市场,经济模式的问题,谁的经济模式好,谁可以做得更久。

  蔡达建:刚才这个问题可能不是来自海外还是本土的区别,在中国有一句话,英雄莫问出处,我想海归也有很优秀的,本土也有很优秀的,可能跟中国的经济发展的阶段有关。70年代之前,特别是像我们父辈那时候,在乡镇,就是乡镇的采购员,我们前面那一代人可能搞乡镇企业,能够创业,做一些东西,但是哪个时候他们的商业理念跟现在完全不一样。我理解杨总的意思,他是指现在我们在健康医疗的人,他们现在创业事业成功,但是还是在前面一带的基础上创业起来的,这些人更多的是适应做市场的人,有这样的市场感觉,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够进入这个领域。在产业初级阶段,凭借市场感觉比较快的创立了他们的企业,拥有这样的优势。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的升级,可能在往未来发展,就不是仅仅凭一个好的市场敏锐的感觉或者掌握的一点渠道就可以使你的商业成功,除了这些之外,还要有更多的东西,特别是研发、公司的管理这些方面的素质要求,这样未来行业就会面临新的洗牌可能。

  李广新:谢谢蔡总,这是我拿到的数据,不是我们做的,是深圳交易所向研究院做的数据,他们在研究外资创投,投资中国的医药行业的特性,财务数据,有一个比较。这些数据表明生物医药行业,外资投资者公司毛利率也不高,像迈瑞只有22%,到了下面的中生就是70%了,海外上市的企业并不优与中小板同类企业。这个是外资投的生物制药企业,从这个数据来讲好象不是外资投的,因为它的毛利率很差,施毅,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施毅: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数据也觉得很奇怪,我就结合礼来公司的情况,特别是在国外上市的公司,都有很严格的符合规则,比如研发,在国外研发的费用会成为公司运作费用的一部分,在中国我知道有不少公司的研发费用,比如政府资助,我想在不同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可能会受到会计准则的不一样,会受到毛利率的影响。

  梁颖宇:我也是第一次满这个数字,有些数字我不太认同,毛利率那边美国上市的公司应该更高,从我们公司的角度,我想有一半的公司希望在国内比如深圳上市,有一半希望在国外上市,如果是本地的服务公司,可能在A股那边上得比较好,如果是像迈瑞在国外销售很多产品,他自己的合作伙伴是美国那边的上市公司。药明康德的客户都是国外公司,现在我们看到A股包括A股那边有超过100家医药公司在上市,一个月前市盈率上升到50、60倍也有,但是国外低很多,香港那边也是比较小的,很多本地公司比较有兴趣在国内上,我们基金有人民币基金,我们也可以在本地上市。

  丛宁:五一制药是我们投的,但是不是我做的这个项目,所以具体的情况没有办法介绍得很详细,不过对这个报表的数字,我想如果是从报表摘出来的数字本身没有问题,比如我们看迈瑞,毛利率22%,如果同类的设备现在在国内是发展自己的自由品牌,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看过他的几个品类的毛利率都在50%以上,相对国内比较多的差不多30—40%之间,技术含量、研发投入这方面对公司在市场的地位影响非常重要。

  李广新:请教一下杨志先生,从您的角度看,那几家应该在境外上市,那几家应该在境内上市。

  杨志:我这样讲,刚才他们讲了几个东西,除了看净利润、毛利率之外,公司的增长也是重要的参数考虑。另外兰馨公司也讲过,市场地位也是很重要的。

  李广新:我自己来看,不知道数据来源准确不准确,这里面也牵涉到不同的投资者对项目的认同,像药明康德是国外的,在国外上市比较认同。很多国内生物医药的企业做销售的也好,包括海王星辰,到国外上市,国外不认可你,再好也不买。这就非常有意思。这个也是深交所的统计数据,他们对于创业板内部做了研究,对于外资投资中国的项目研究了几大行业,比如互联网媒体、半导体设计、教育、生命健康这五大领域,我看他们自己也有体会,我觉得他们都是一样的。对于高等教育,VC的投资比较小,启明在这个项目当中也投了很多。

  梁颖宇:巨人教育和东方剑桥也是我们投的,教育是我们消费品领域的一个,我们对教育非常看重,希望可以继续看到好的项目投资。我们看到的在国外上市的中国公司有四家左右,包括新东方,他们的增长都非常好。其实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培训领域发展很快,所以我们对投资的公司非常满意。另外,我们也看到最近几千万个民工也需要换做其他的事情,需要培训,有时候我们需要跟政府合作,投放一些资源进去。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