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十一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6月6日B会场上午实录(5)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7日 23:07  新浪财经

  第三点就是很多关于计划,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式,到底企业什么是与众不同的,独特点在什么地方。在市场上任何一个市场和细分领域都有类似的公司在市场上,你能不能真正的把自己的独特性、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在未来的竞争环境中取得自己独特的地位,这是需要对自我进行剖析的。普能公司最早的时候,第一轮我们拥有的东西很好,只有一个项目计划书,所以我们在谈第一轮融资的时候,在谈之前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首先是先找到投资界的朋友了解他们看待我们的想法的不足、短期在什么地方,包括开始没有技术的行业专家在里面,包括对市场的认识不足,还有对资源的把控不足,对客户把控不够。最早的时候我们花了4个月时间,我和另外一个伙伴都不是行业的专家,我们花了很多时间研究技术,我们找到行业的专家说服他们进入我们这个团队,还有说服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还有签下销售订单,展示市场是存在的,包括找到国内的技术团队,各个方面做好准备之后,然后再去见投资,得到我们的融资。第二轮融资,投资人看到的过去的融资,但无外乎还是团队、机会和执行力。

  屈卫东:谢谢俞总的分享,我从投资者的角度和各位来宾分享。我们每天会收到大量的商业计划书,创业者和企业家发商业计划书到我们的邮箱,如果在座的来宾如果有融资计划,我有几点小建议:

  首先,要做好发给投资商的商业计划书,以往很多人做很长的,几十页、上百页的商业计划书,实际上没有时间看这么长的文件,做一个间断的PPT,公司做了什么事情,达到什么程度,未来准备怎么做,未来的战略策略是什么,你做的事情里面竞争对手是谁,还有谁做这些事情,与竞争对手比较有什么优势,团队在里面的经验情况,把这些方面介绍清楚就行了。首先准备好文件,很多不错的企业,因为文件做得不好,在我们第一轮的时候,就是我看到商业计划书的时候,几分钟的时间就过滤掉了,这是很可惜的。

  第二步,我们从中看到了不错的文件的企业,我们会约谈,通常给每个企业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给我们做一个推荐,我们会有一些问题向创业者提问,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能够给你一个小时的时间是很难得的,可能从大量的竞争对手,从大量不同的初创企业筛选出来,给你这样的机会,一定要事先做积极充分的准备。前不久上海的企业,美国的合伙人过来了,很难得的机会,企业做得事情很有意思,但是他们太不经意了,他们是第二轮,第一轮拿到本土的风险投资。一我过来就准备得非常不充分,思路不清晰,给人的印象就不好了,浪费了这个机会。

  第三步,如果你的自荐和投资者交流得不错,我们会做初步的净值调查,会有一些关心的提问,这时候也要重视,要积极的把投资商、VC问你们的问题积极的准备好,尽快的提供给投资人。如果这三步走,走完以后说明已经很顺利了,之后投资人会就具体的条件、价格,等具体的细节会慢慢协商,恭喜你,你已经进入实质的,往前推进的一步。

  所以我作为一个投资者的角度和在座的来宾做一个交流。

  因为时间的关系,只剩下10分钟了,我本来有一些问题要请教嘉宾的,把10分钟的时间留给台下的嘉宾,欢迎大家提问!

  提问:大家好!一个企业开始的阶段创意模式刚刚形成,做了很少的事情,我们怎么接触投资人,拿到第一笔启动资金验证这个商业模式?

  汪振武:我是这样理解你的问题的,你有一个项目,模式不是很完备,这时候怎么开始做融资。其实会后找屈总,就是方式之一了。你参加论坛,认识很多投资人,谈谈自己的想法也可以。也可以借助专门的融资顾问,让他们帮你做工作。

  我本人的经历,刚开始公司的发起是个人,第一轮是自己找的,没有找中介机构,我参加过很多的机会,我换过很多名片,所有该干的事都正常去干。往往第一轮的时候时间比较充裕,第二轮自己的时间不允许了,我找了顾问公司,第一次的经验我可以分享。我请了一些助理,请了专门做文案的处理,还有保险公司里面的下属做一些企划、文案的联络、约访,有几个助手帮我做这件事情,发送计划书,我们不断的改写计划书。屈总讲做计划书、PPT、路演非常成功,大家做的投资者一定要把投资者当外行,而不是当内行。投资者看这么多创业者,计划书是非常痛苦的计划书,尤其是一大片文字。

  当时在并购的时候有两个公司,怎么尽快的让你的想法、模式变得简便的语言,最好是几句话让大家你想说明什么问题。你要团队里面经常演义,假如汪总是合伙人,最好找一个外行来说,看他听明白没有。如果信任的人都不明白,还想让谁明白呢?所以简洁,这是我个人的经验。

  屈卫东:我非常认同汪总的说法,首先一定要认识清楚自己所做的事情处于什么阶段,因为不同的阶段要找不同的投资人,如果刚刚起步,你认为有一个自认为不错的想法,和90年代和2000年初不一样了,那时候有一个想法就可以和VC谈,现在你对商业模式没有充分的信任,如果不能充分说明的时候,要找一些天使投资者,就是比VC早期的个人投资人,找家人和朋友做天使投资,一定要认清VC阶段,是天使投资以后,已经做了一些时间,哪怕半年、一年,自己对这个市场,对这个事情有一定认识的情况下,找VC谈比较合适。如果太早VC不会见你的。

  提问:我有一个问题,我有一个很好的项目,就是通用飞机项目,我有一个疑惑,我的项目已经合作了十年时间,我们和国营企业谈过,也合作过,有很多私人资本介入,但现在这个项目没有往前发展,我非常困惑,怎么把项目运作起来。

  屈卫东:这个问题会后交流,这不是普遍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提问:屈卫东先生,我是网易财经的编辑,昨天创业板的上市规则已经正式发布了,新增加的三个条款,您对三个条款有什么评价,您觉得可行性有多大?

  屈卫东:首先,您这个问题和今天的主题不是特别相符,第二,这三个条款刚刚推出,我正在消化吸收。

  提问:我的问题非常简单,我想问在座三位或者投资老总,你们第一轮融资见了多少投资者?屈总,你们见了多少次,才决定投资这家企业?

  俞振华:天使投资我们大概谈了20家。第二轮融资没有具体计算过数量,自荐数量在50次-100次之间。

  汪溪:我刚才说过,最初创业阶段,第一次创业发过邮件,企业发展初期没有获得投资,到后期非常成熟的时候,这时候就很简单,谈了两家就认定了。换成其他公司,我个人认为初期很难获得的,我个人的经验也是发了无数次,为什么没人理我。挫折是验证自己的商业模式是否正常的。

  第二次,因为有成功的退出经验,在业界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已经很顺了,那时候就是一个人、一轮就一起干了,阶段不同说不同的话,初期是一步一步走的,饭是一口一口吃的,最初期积累到后面,第三次创业的时候更顺利了。

  汪振武:第一轮时间很长,我从03年开始有创意的想法,我不断的找人,找过私营企业主,也找过国营企业,后面与VC合作。03年开始想这件事,06年才融到资。我说不清发了多少次文件,见面的次数至少有几十次,不仅是VC/PE,还有个人投资者,还有民营企业主,国有企业等等。

  第二轮是公司做了两年以后,当时我们只有一个想法,还没有企业,有了商业计划书,当时我人还在保险公司,那轮见了很多人。因为当时公司已经有盈利了,有收入,所以第二轮比较容易,见了5、6人就结束了。

  屈卫东:见的次数不是很精确,如果我看了十份商业计划书,十份PPT,就约见一个到办公室做一个自荐。到办公室的十家公司当中,绝大部分不会见第二次了,只有2、3家能够见第二次,如果有第二次、第三次机会的,VC对这家公司已经很有兴趣的。最后促成一家公司是需要时间的,如果真正要成功会谈判很多次。

  鉴于时间关系,这期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B4:建设OTC  备战创业板

  隆武华:各位嘉宾、各位广大的参与者,很高兴有这么多人参加这一场演讲,这一场的主题是备战创业板,大家知道创业板的规则从5月1日已经生效了,昨天深交所已经颁布了创业板的细则,可以说创业板进入了规则的颁布十年,马上就要实施了。怎么用好创业板,让中小企业实现上市,这是大家关注、关心的话题。今天很高兴请到了业内相关的学者、专家,以及投行的实际工作者与大家解释如何备战创业板。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