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十一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6月6日B会场上午实录(11)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7日 23:07  新浪财经

  中国最大的优势,我们有自己的公司,香港没有自己的公司,是靠内地和东南亚,大家过去,大家不去就没有了。而中国恰恰有很多企业,只要我们制度创新,真正为中小企业服务,为市场服务,为投资者服务,这个市场会搞好的。

  王守仁:我补充两点,第一点,全球创业板不是仅仅纳斯达克成功,这是十年前的,时差没有倒过来。大家可以看韩国的、日本的,还有印度的,台湾就不用说了,我们亲自看过,都是不错的。我这次到德国去,德国已经不像以前了,凡是泡沫的失败的就多,扎扎实实做的,成功率比较大。

  第二点,怎么确保中国的创业板,除了曹教授说的,我觉得很重要的一块是大家要同心同德,这是最重要的。现在的当务之急要认真理解这些规则,中国人没有经济科学管理的阶层,不知道按程序办事,这是最糟糕的。我们到德国去,我们的做法没有规律,人家副总理接待我们,我们的人员自己跑过去台上照相。所以我们一定要按规矩办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成功,谢谢大家!

  提问:我想请教建先生,深圳的OTC退出是为中小企业融资建立一个新平台,门槛也是很低的,深圳的OTC和广州的南方产权交易平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如果中小企业选择的话,应该怎么选择?

  建东:谢谢你的问题,区别比较大,南方产权交易中心是广东省国资委下属的平台,主要的责任目前来看还是关于国有企业主辅分离,国企改制,还有围绕这一类产权转让提供的投融资服务,包括国有企业当中的各种各样整合。借此机会我谈谈我们市场和全国各类其他产权市场的区别,目前来看,由于政策环境的影响,或者说由于自身存在的需要,相当多数的产权交易所都做国资业务,按照国务院3号领就有强制进场的业务,我们做的OTC市场是完全不一样的。我刚才谈到我们是私募性质。

  王守仁:我们不是OTC,不要乱说。什么叫OTC?OTC是私募依然发行的证券,不是证券怎么叫OTC。OTC是私募发行的,依法发行的证券,我们叫做产权交易所,如果我们这个叫OTC,只是戴着OTC帽子的类人猿。包括南开大学的教授也说,OTC是依法发行的有价证券,证券是可以公开交易的,现在的代办系统和场外市场是中国的OTC,而产权交易市场和股权交易市场是原始的资本形态,像中国的进化一样。这一条很重要,是我们国家的特长,因为过去是国有制一统天下,不存在产权、所有权的问题,所以现在要发展。这种产权不能重复交易,你知道河南出了一件事情,一个企业在产权交易市场重复交易,乱卖股权卖了2000人,后来申请上市没法清理,好不容易报到证监会,说我们不同意转让,这样怎么得了。所以一定要在场内交易,大家要清楚,不是股价证券,所以是到工商局注册,不是中央登记公司登记的。我不是说建东不对,他们是另外一个层次。

  曹凤歧:我补充一下,王教授说的是对的,现在中国的产权交易市场是一种交易市场,不具有发行功能,如果发行,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必须作为正式发行,然后才能交易。没有发行就有交易的就有,在乐山90年代就自己发行,在网上直接发了,把资产变成1500万变成1500份就发了,然后交易,这是不允许的。真正的OTC是私募发行在交易所之外交易的市场,所以我们要清楚概念。

  王守仁:要大力发展产权交易市场。

  建东:很抱歉,我换一个角度回答你的问题。场外建设是我国国家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一部分,目前中国现实来看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深交所新三板股份报价系统,还有一份是产权市场。产权市场的各个机构,由于各自政府、行业管理背景不同,业务有很大的差别。坦白来说,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我们谈到的SOTC,S不是非要戴帽子,这是深圳做的事情。深圳有三个政策依据,第一是深国务院转发发改委关于深化改革的描述,要大力发展场外市场的建设。同时我们知道,在批转综合改革配套方案里面就提到了,同意深圳市大力推进场外交易市场的建议,同时去年深圳200号文件,批准在市技术产权交易机构探索建立非公开柜台股权交易市场,这是一个依据。

  深圳的先行先试如何体现,如果我们产权市场所面临的中小企业服务群体视而不见,没有创新性的安排,我们只做国资交易就好了,但显然从业者不甘于此,谢谢!

  提问:我是网易财经的,我想问周总一个问题,刚才周总讲到创业板的门槛其实并不高,是选美制。现在选美制是投票权,为什么不可以说监管层只负责建立规范的平台和制度,把选美的权利放到投资者身上。如果投资者的人数、各方面考虑的因素比管理层考虑得更加详细,把选美的权利交给他们。

  周可君:不好意思,我们是业内的从业人员,主要是做公司的上市实务性工作,你这个问题有一点政策性。原来起草创办创业板市场的定位了,我想请王教授回答。

  罗鹏:我这么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看整个制度,现在还属于核准制,必然是监管机构要起一定的作用,我从来不认为审核权利在证监会、在交易所,我从来都认为说审核权利在投资者,在保荐机构手上。因为需要投资人需要,需要保荐机构把关。曹教授上午也提到了,最终过度到注册制,最终由市场选择,应该是这样的概念。

  提问:开了两天会刚开始来的时候信心很足,听了两天以后信心越来越不足了,达到创业板标准的企业达到几万家,周总说能够上市的顶多有几十家,又听说排队的60家当中有40家是深圳的,我现在有一个困惑,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业板上市的真正标准到底是什么?最后谁来决定由哪一家企业上市?

  王守仁:刚才说的数字都不准确。我们这次强调市场化,到底上多少?我认为是这样的,要根据市场情况,市场如果持续火爆,我们就要多发,如果市场冷清就少发。一发就跌破发行价格,跌到几毛钱,谁还购买呢?这是由市场决定、由市场说明。现在规则出来了,通过保荐人、投资者,有发审委等一整套程序,我们现在琢磨市场是什么状况,纳斯达克也是这样的,纳斯达克暴跌到1600点的时候,上市的很好,上市是干什么?就是卖货,如果投资者不购买,那谁来上市呢?

  周可君:我补充一点点,刚才这位先生说的其实是在座的困惑,感觉到创业板推出了,门槛比较低,为什么我的公司比门槛高很多,却无人问津,感觉到透明瓶子里面的苍蝇,看得到光明却没有前途。我想说这样几个意思,第一层意思,无论是社会上的财经记者还是其他社会群体的官员,他们对这个事情是非常热心的,希望促成这个事,站在各自的角度对各种数据有不同的角度,证监会、发改委、科技部都有自己的解读,这些都不重要,只说明他们关心创业板的设立,包括流传的多少家名单,深圳多少家排第几,深交所的名单排多少,这个东西名单可能有,名单并不是最权威的,也不是可能的实际情况,有很大出入的。我非常清楚,有的企业家出于某种目的,我们跟他们只是处处的接触,说某某证券公司只投资多少亿元。外界的东西并不重要,但一定要有宁静的心。

  你这个困惑可以这么理解我们讲创业板是十年的筹建过程,从2008年3月份文件出台以后,事实上国内的风投以后非常关注,无论是中介机构、VC/PE投资人,都把大量的投资人投向创业板,这是本身中国筹备创业板的体现,但不是最终的时刻。国家创业板筹建的本身,为在座的创业企业家、VC/PE,自从红筹在国外上市停下来以后,到境外上市已经中断了,好的上市资源没有流到国外,我们感觉客户基本上每一家都有投资人进来,对公司解决流动资金,对解决前期拿地有帮助。

  第三点,我本身好的企业只要做投资银行,不是一锤子买卖,包括投资银行坦率的说都不赚钱,保荐之下成本也高、责任也大了,好在中国证监会考虑到我们的标准,批了直投资者,我们和企业站在一起做这件事,如果企业行业好、技术好、团队好、有稳定的心态,不要浮躁,哪怕公司成立一两年,只要有苗头都有天使投资人,VC,接着是PE,一个一个都会看到,只要你在过程中,在路上就是可喜的。巴菲特的滚雪球是一个概念,我觉得好的东西一定需要时间成长,一个需要时间,一个需要成长,创业板是这样,创业板的企业,准备上创业板的企业也是这样,实际上中国目前资本市场的环境非常好,比如说不能上市,私募有了,各个阶段有人投资,上市以后也可以筹资,筹资以后还可以并购、整合,所以机会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多的。

  谢谢大家!

  王守仁:我还说一句话,应该提高信心,我一直在想在同等条件下地区覆盖面要广,不能仅仅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尤其是中部地区,甚至还有东北地区,条件不能变。深交所这次做这件东西,行业覆盖面要广,不能学其他地方,特别是韩国。在同等条件下地域覆盖面要广大,一定要有信心!

  罗鹏:我再补充一点,其实你的困惑是很多企业的困惑,要对自己有信心,是金子会发光,第二要有恒心;第三,要有扎扎实实的准备工作。

  隆武华:今天时间不长,但后阶段的讨论很热烈,像这样的火爆创业板是有希望的,三十年来中小企业发展迅猛,为创业板提供了很多准备工作,只要准备好了,机会就光临你的头上。

  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对演讲嘉宾表示感谢,也感谢各位与会者,会议到此结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