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小企业如何拿到资本市场的“入场券”实录(3)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4日 17:19  新浪财经

  梁冬:非常感谢您的分享。我们现场的中山梁先生以前是做很有趣的小东西,那个指甲刀,据说一年好几亿的产值了,据说做到全球的垄断行业了。我想邀请梁先生跟我们分享一下,当时您做这些东西的时候是受朱镕基总理的一个启发?

  梁伯强:非常感谢!我今天谈的是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入场券”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做企业关键在于你老板的价值观的问题,你想把这个企业做成什么样,而且包括现在在社会上也好,在媒体上说得也好,一定要让企业做成做大,我认为这个观点不一定是准确的,所谓的大与小我认为是一种辩证的,你到底拿什么来比对它呢?而且你办企业的宗旨是不是一定做大才好呢?一个企业最终还是讲盈利有多大,在这个行业当中排行第几,有没有这个本领去驾驭这个行业,这才是关键的。

  刚才吴老师也问到了,你们企业需不需要钱,我可以跟大家说,我不需要钱。你有没有钱放出来?我也没有钱放出来。因为我认为一个生意是有盈利能力的状态下根本不缺钱。可以这样说,大把人拿钱给你用。我们就一个小小的指甲钳,我们的加盟商都争着来做,为什么争着来做呢?很简单,你成为我的加盟商,我就保证你能赚钱。就一个小小的姑娘,你要加盟我们,投资几万块钱,还能赚几万块钱一个月,这样的营业模式还需要如何呢?所以最主要是你的价值观,你企业的定位是否专著于一个行业中,而且是否能做到霸主的地位。同时所谓的庄主,大老板愿不愿意和你分享这个第一,我认为这个才是重要的。一旦你让别人有钱赚,别人卖了房子也愿意跟着你去干,这就是很简单的事情。所以入场券,谈到这个问题,我还是很模糊,为什么中小企业就要拿到入场券呢?我可能讲这个话资本运营的老板不爱听,但是我确实自己经营了28年的企业,这就是我的观点,我认为一家企业一旦走进了有盈利状态的情况下,你根本不愁钱。

  吴伯凡:在没有盈利的情况下呢?或者说企业总有一个成长的过程。

  梁伯强:首先要戒掉自己的贪念,你动哉要超越李嘉诚,非要跟比尔盖茨比高低。那怎么可以?

  梁冬:你多少钱起步的?

  梁伯强:300块钱。我这个人不太在乎钱,不是不爱钱,我是非常爱钱的人。但是我的心态好,只要你共同跟我搭档合作,给你50%以上都没有问题。所以我认为做企业的心态、目标和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

  吴伯凡:我们今天谈的是企业要融资,并不一定做企业一定要进入资本市场。我认识很多企业家,梁总是一个,远大的张跃也是,在银行里存了几十亿。他说银行里永远是晴天来送伞,雨天来收伞的。但是我们作为一个企业来说,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做到这样,如果你的产品一下子就能打响,往往这个过程就省略了。对一个企业来说,实际上我们现在说的是金融资本,一个企业至少要有三种资本,除了金融资本以外,还有很好的人力资本。同样有钱的企业为什么这个企业做得好,那个企业做得不好,是因为这个企业有更好的人力资本。后来发现又有钱,又有人,在这两个指标都差不多,为什么差别很大?就是发现后来还有一个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不是说社会上募集的资本,简单地说,就是你的人脉、人气,信用等等,就是刚才梁总讲的,你这个人的价值观,你能够把人聚得起来的、这种看不见的资本,这对企业是很重要的。当然,我们今天聚焦的话题就是金融资本的话题。

  梁冬:你们刚才谈的融资的话题,关总,你自己也在做钱箱、芯片的东西,怎么平衡投资的部分和业务增长的部分?

  关振忠:我自身的业务部分可能和梁总很像,就是自我的盈利能力还是比较突出的。那么一般的话,一年的净盈利也超过了10%。目前为止,这个产品在全球的市场份额来说,我们已经占了大概10%左右,因为这不是一个大行业。另外,我们在评估成长空间的时候是这样评估的,实业的增长要有很坚实的基础,尽管我们发展了很多年,我们仍然控制一定的速度。一个企业膨大式的发展,市场空间可以让你膨胀,如果市场空间不让你膨胀,一步一步去做。这一部分资金我们抽出来准备做一些投资,所谓做投资有很多方法,我们也可以投资一些有前途的企业,我们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投资房产,甚至投资股票,包括投资保险公司。我本人也投资过保险公司,也投资过股票,也投资过房产。可能你买这个房子,过三年赚两百块,这只是玩玩而已。比如说昨天看到我们深圳的比亚迪汽车,它技术这块做到四百亿,这很惊人,从01年开始,两三亿买一个厂,现在搞到四百万。我们深圳可能除了华为是令人敬佩的企业,可能又出现一个汽车的企业,这个企业后来巴菲特投资了,所以资本够大。我想在深圳一定还有这样的企业,它是中小企业,我们本身也是中小企业,我们还愿意投在中小企业里面,当然如果我是华为的人可能选比亚迪的投资,可能带来几百亿,上亿的回报。我们毕竟现在不是一个资本大鳄,还是一个实业型的企业,我们还在积累资金。我先讲到这里

  田兴银:我们清科集团是一家专业的投资机构,我们清科集团在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行业,我们从人员规模来讲,是中国国内最大的投资机构,一个投资的平台。我们有四大业务,第一块业务就是我们的投资业务,我们现在管理接近十个亿资本;另外就是我们的融资业务,每年我们会有一到两个亿美金的融资业务。另外就是会展,比如大家看到的“中国的风险投资50强”,“中国最值得投资的50强的企业”,这都是青科集团做出来的。

  吴伯凡:你们投资的时候有的么价值观是什么?有什么标准?

  田兴银:我们投资第一是看人,就是企业家。我们对人有几个看法,有三种人是我们坚决投的。第一是大气的人,我们认为大气的人才能做大事。第二是执着的人,因为在创业过程中要百折不挠才能真正做成大事。如果他同时做很多事情,到处去做的话,最后可能不会做大事。第三就是一根筋的人,做一件事专著、持续地去做。像我们梁总专做小剪子,可能在某个细分行业里做成行业的老大,在这个行业里成为独一无二的领先者,这样才能真正做上去。第二个方面就是要看行业和市场。这个行业我们希望是朝阳行业,有前途的企业。我们现在看重的行业是服务业,一些连锁的服务业,新型物流形式的服务业,还有健康的,本身我们自己投了做健康体检的爱康,这也是我们非常看好的。另外一个是新能源。行业要看,每一个行业里面都有很多细分的领域。每一个行业都有一个产业链,每一个产业链有很多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很多的企业。可能这个行业市场领先或者技术领先。在这个行业要判断这个环节上市场规模、盘子有多大,如果这个盘子本身就比较小。比如我昨天去看了一下做医疗器械的行业,医疗器械是非常热的,这个公司非常领先,甚至和强生这样的大企业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但是他们问题在于中国目前的市场规模比较小,只有六个亿,占到市场份额50%,也不过三个亿。对我们投资人来说,新开发的产品,说实话,还是不太靠谱的,我们就会放弃。第三是模式,你的商业模式是不是有创新的地方,是别人难以copy的地方。比如说怡亚通的模式,金融供应链这种模式,物流行业也是一个很传统的行业,但是怡亚通能够真正赚到钱,为投资者带来利益。深圳还有一个粤海物流,他的老总张泉和我们比较熟,他做到了200多亿。他也是一种模式的创新,他的模式上了长江商学院的案例分析,所以也是一种模式创新。所以中国就是人、行业市场、商业模式,这对投资来说才能真正有吸引力。

  我觉得资本市场,刚才我们讲了,我们的融资规模,我觉得以前读书的时候,我们读MBA的教授讲过,融资的时候一般是3F:一个就是family,一个是friend,第三个就是fool,傻瓜。大家看了《非诚勿扰》,里面范伟就是天使投资人。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