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庆创业故事(13)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7日 16:04  新浪财经

  杨永胜已经45岁了。1960年来油田参加大会战,是连续多年的市劳模。一家6口人一直住在干打垒房子里。从1979年盖楼开始,组织上曾两次分给他“三代户”楼房,4次分给他有上下水的高级红砖房,他都以照顾老职工、知识分子、新同志等为理由退回了住房证。自己住的干打垒房顶漏雨了,就用沥青浇一浇;墙坏了,就自己动手修一修。

  这是第七次分给他新房了,他又要退。分房委的同志们不干了,和他吵了起来。他们说凭哪条你今年都该住楼了,今年不许退。老杨恳求说:“我那房不是很好吗?现在还有比我住得差的。等全队职工都住上好房了,我再搬也不迟!”大家一听又嚷开了,同志们说:“前几回你说照顾老职工、照顾知识分子、照顾新同志,都照顾完了,现在又说照顾全队职工、那还有个完吗?”老杨笑着说:“咱们是共产党员,不就应当这么做嘛!”就这样,住房证又被他退了回来。

  【四推婚期】

  1984年春节期间的一天,宋芳屯油田开发试验区基地张灯结彩,试验区领导在这里为青年司机朱坤举行热闹的婚礼。一个普通工人的婚礼,为何要这样“操办”?在简朴的婚礼仪式上,车队干部向大家介绍了朱坤一心为会战,4次推迟婚期的动人事迹。

  朱坤1978年入伍,1979年入党,1982年在肇源老家与姑娘小司订亲。两家老人商定,1983年“五一”为他们完婚。4月中旬,小朱爸爸来信说一切准备就绪,只等他回去办喜事。但由于小朱刚转业到大庆宋芳屯开发试验区,正赶上为早出油拚命大干,就给爸爸写信说明情况,把婚期推迟到“八一”

  一晃“八一”要到了。这时小朱已经担任罐车队的分队长,负责试验区的原油外运任务。由于连续阴雨,道路泥泞,加上队里新司机多,缺乏经验,朱坤怕自己离队影响原油外运,再次写信,把婚期推迟到“十一”。

  转眼“十一”又到了,小朱想事情已一而再,可不能再三再四。就抽空到萨尔图给小司买了一身衣服,向队领导递上了探亲报告。正在这时,试验区领导小组提出了“大干9月份,原油上千吨”的口号,动员全区干部、工人为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而奋斗。那几天小朱吃不下、睡不好,思想上很矛盾。两次推迟婚期,已引起两家亲属的不满,这次再失信,小司在家可怎么办?但是,他想起了自己入党时的誓言,毅然向领导要回探亲报告,给小司和亲属们分别写了信,讲明了情况,表明了自己内疚的心情。小司很理解小朱的心情,来信坚决支持他的做法,并主动去做两家亲属的工作。他们商定婚礼元旦举行。

  可是到了元旦,小朱让队上年轻人回家探亲,自己留在队上值班,一天送三四趟油。从元月1日到6日,连续6天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婚礼当天又没能按期举行。

  工人想着油田生产,领导心里想着工我。试验区领导很关心朱坤的婚事,他们想可不能再推迟了,就专门研究安排在在期间为他办喜事。他们派人去小朱家,和你父母商量了结婚日期,为小朱布置了新房,举行婚礼时都来表示祝贺,表扬了这对年轻人心想油田,为油田大干的模范行动。新郎新娘也都表示婚后一定努力工作,为回忆开发建设宋芳屯油田多出力。婚礼一结束,新娘小朱坤送上了油罐车,小朱又把一车原油运出了新区。

  【小刘“争权”】

  1967年9月,一次意外的事故把刘守忠烧成重伤,转到北京住院治疗,出院时给他下了个“失去劳动能力”的结论。刘守忠对这个结论淡然一笑,他相信自己能够重新走进石化建设的行列。“我一定要把失去的权利夺回来!”当他踏上归来的列车时,这个决心就下定了。

  回到单位以后,他按时打针吃药,从不放松治疗。他举哑铃、练双杠,坚持锻炼,恢复体力。经过一番努力,他得了一张从事轻微劳动的“许可证”,初分配在机修厂机关当一名办事员,为大家取送书报。就在这“轻微劳动”的过程中,他抓紧时间学习,阅读了大量的管工技术书。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他总结自己多年当管工的实践经验,潜心研究管工下料法。

  管工下料,历来都是按照图纸给的比例,照葫芦画瓢,称作“放样法”。这种方法速度慢,不准确,又费料。刘守忠早就琢磨能有个新的方法来代替这个“放样法”了。两年中,他究竟牺牲了多少时间,无法计算;耗费多少心血,难以测知。但从他用掉的十四、五公斤重的演算纸中,可以看出他为夺回劳动的权利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播种总是有收获的。刘守忠把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先后推导出“来回弯”、“变径弯”等22种弯管下料计算公式。用这些计算公式下料,省时、省料、精度高,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一次,化纤厂抽丝车间检修时,需要预测一个开头奇特的弯头,要求5天完工。运用刘守忠的计算公式下料,只用两天就预测成型,第三天就安装完毕,严丝合缝,完全合乎质量要求。

  今天当人们提到“刘守忠下料法”时,无不敬佩地说,烧伤致残的“小初中”搞出了大名堂,完全是他自己夺回劳动权利的结果。

  【巧“诈”洗衣人】

  1983年5月12日下午,支援大庆建设的筑路部队某部战士收工回到营房后,发现褥单洗得干干净净地叠放在铺下,换下的衣裤也给洗了。这是谁干的?一连指导员东打听,西询问,也没人承认。这样直截了当问是打听不出来了,他脑瓜一转,想出了一个主意。

  第二天一早,从连队放出风来,说昨天不知是谁来给洗衣服褥单,少了好几件。中午休息时,筑路公司二大队二中队的团支部书记姜方龙找上门来对指导员说:“听说你连里洗的褥单和衣服丢了,我帮你们找找,是不是放在铺下没人发现。”指导员一本正经地说:“丢了的东西是找不回来了,拉倒吧!”姜方龙着急地说:“那怎么行,我们洗的丢了我们得赔。”指导员乐了:“好哇,你招供了?”团支部书记这才知道上了他的当。

  原来二中队团员们看到指战员们施工很紧张,就建议团支部组织团员帮助洗衣服。连着几次都被谢绝了,这一次就趁连队干部、战士上工以后,悄悄来到营房把衣服、褥单收集起来,做上记号,拿回去洗好,晒干又送回原处。他们本不想让部队知道,没想到中了指导员的计,被“诈”了出来。

  【调包计】

  大庆石油化工总厂塑料低压聚乙烯车间回收系统就要水运转试车了。偏偏在这个时候负责现场工作的青年技术员范吉权得了阑尾炎,需手术治疗。听说要开刀,这个万事不求人的小伙子可真急了,连连哀求医生说:“医生,能维持千万别开刀。我对现成和装置情况最熟悉,明天水运转,现场不能没有我。求求您了!”在场的医护人员被感动了,他们边做手术准备,边进行保守治疗,决定观察一下,能不开刀尽量不开刀。

  范吉权1983年到乙烯工地,一直在低压聚乙烯现场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负责质量检查工作,从没漏过一个疑点,不仅查出和解决了大小近百个问题,还通过检查熟悉和掌握了地上、地下水管线和工艺配套等原始安装情况。为了保证装置能按时把循环水引进来,他带头从天窗口钻进下水管线,打着手电筒一米一米地仔细检查。他在地下“长廊”中走过了1500米,把装置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吃个透。如果水运转发生什么问题,可以说他最有发言权。

  经过打针、吃药,范吉权感到病情好多了。他想着明天的工作,在心里酝酿出一个“小阴谋”。

  “小张,来扶我一把。”趁夜深人静,医生护士都不在,范吉权挣扎着坐起来,把陪护的青工小张拉到身边,和他耳语一阵,说出了自己的打算。为了小范的健康,小张本不想同他合谋,但由于被他的精神所感动,见他病情真的有好转,又想到试运确实需要他,就同意了他的“调包计”,迅速和他换过病号服,躺到了病床上。第二天早晨查房,护士才发现叫醒的是陪护人小张,而真正的病号早已跑掉了。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