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庆创业故事(16)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7日 16:04  新浪财经

  中午开饭时,小高为大家把馒头领回以后,五六个人都围着桌子吃。小高暗中打算,只吃两个,另一个留给大队长吃。但他知道大队长的脾气,要是明着给他一个馒头,他是不会接受的。怎么办呢?小高大眼珠子一转,生出一计:一边慢慢地吃,一边天南地北地跟大队长拉话,有意打乱队长的记数。想趁此逼他多吃一个馒头。没想到,大队长心里也有个“小九九”:小高平时饭量大,上午劳动又特别卖力气,中午分3个馒头肯定不够吃,因而他也想只吃两个馒头,准备把另一个馒头说成是小高的,让他吃下去。

  两人心中各有各的算盘,拉话也是越扯越远,等到其他同志吃完,盆里还有两个馒头没有主儿。这时,大家都清楚馒头是谁的,可大队长却抢先说:“这都是小高的”。小高一听,马上拿着手中还没吃完的半个馒头激动地说:“你们看,我已经吃第三个了,大队长吃饭时,光顾和我说话,我亲眼看见他只吃了一个……”

  就这样,盆里剩下了两个馒头。

  【徒工帮队长】

  1965年年底,全油田第40次岗位责任制大检查的前夕,采油一部综合七队队长王方到6井来预查。他发现井上有一个破铁桶,里面装着漆瓶、旧手套、破毛毡,就随手一件一件掏出来,远远地扔到水泡子里,并说:“又消灭了一个低标准。”当时,徒工小冯正在场。队长王方走后,小冯越想越觉得这件事有点不对劲儿:队长严格要求,井上不留一点影响规格化的东西,清除一切“低标准”,就得从人的思想、作风抓起,不能这样就事论事;再说,把漆瓶、旧手套、破毛毡扔掉也是个浪费呀。小冯总觉得是个事儿。

  正巧,没过几天,队长王方又来到了这个井,与小冯一起搞分离器保温。两个人一边劳动,一边谈心交换意见。小冯首先检查了自己工作不够严细,肯定了队长对工作的认真精神,然后,她就几天前发生的那件事对队长进行了批评。她说:“把杂物简单地扔到水泡子里,是去掉了一个规格化中的‘低标准’,但是,却去不掉人们思想中的‘低标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队伍怎么带呀?”几句话,说得队长王方连连点头。他心悦诚服地说:“对呀!抓思想,哪怕是一件小事,也要想到带队伍应先抓思想政治工作才行啊!”

  一个普通徒工,对于带队伍、管生产可能是毫无经验,但是她那种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敢于直言的诚恳态度,却使队长受到深刻的教育。他常对干部们讲,不可小瞧群众,要时时处处注意向工人学习。

  【评回了歌声】

  在大庆会战的头几年里,每逢冬季总结评功时,都采用了个人总结、大家评说补充的办法进行个人总结。这个办法既生动活泼,效果又好。“评功为彭南清评回了歌声,”就是其中的一则故事。

  彭南清是采油一部三矿五队四井组的采油工人、共青团员。他性格开朗,爱说爱笑。在上下班的路上和宿舍里,经常能听到他那响亮的歌声。有时大家鼓掌叫好,让他再来一个,他就越唱越有劲。1962年10月中旬,他的对象从湖南来队上结婚,住了许多天,他的歌唱得更是响亮。不巧,一天晚上又来了一位家属,当时队里没房子,指导员就动员他暂时去住几天男宿舍,让新来的家属和爱人团聚。这本是队里采取的一个临时办法,可彭南清却误会了,以为是队领导赶他的媳妇回老家。第二天清早,也没说一声,就把爱人送走了。从那时起,1个多月他整天闷闷不乐,不仅没了歌声,连话都不愿和人说了。指导员和班长找他谈心,也没见他乐呵起来。

  年末,队上开展了总结评功,他听了身边同志讲那些先人后己、助人为乐的事迹,对比自己的思想,开始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尤其当他听了同队的李守德回家结婚,刚和对象领到结婚证,怕超假又延期结婚,提前返队的事迹,在内心开始责备自己太小心眼了。轮到给他评功时,大伙给他摆了工作认真、安全生产无事故等22条成绩,评得他坐立不安。他低着头对大家说:“不要给我评了,在家属离队的问题上,都怪我心眼小。我错了,对不起领导和大伙儿。”说着说着竟呜呜地哭了起来。

  总结评功,解开了彭南清的思想疙瘩,搬掉了压在心头的一块石头,他的歌声又在队里响起来。1963年元月里的一天,气温突然下降,给油井清蜡带来很大困难。为保油井安全生产,彭南清连续在油井上工作了17个小时。在回队的路上,他又唱起“石油工人硬骨头”,忘记了一天不下“火线”的疲劳。

  【典型在练兵中】

  1965年秋,炼油厂铂重整设备即将投产,车间掀起了练兵热潮。车间党支部认为,练兵首先要练思想、练意志。他们要求职工在一般的懂、会、熟的基础上,从难从严,掌握更高水平的技术本领,能够在各种复杂情况、甚至意外情况下,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为此,他们请来二套常减压车间操作员邱富贵表演了蒙目巡回检查的过硬本领。

  邱富贵经过苦练,对所管的装置了如指掌,能蒙上眼睛进行操作和巡回检查。从操作室直到几十米高的常压塔,中间经过10几层直梯子,拐10几道弯,他蒙住眼睛怜惜步攀登,头上的铁梁、阀门砬不着,脚下的管线绊不着,197个检查点一个不漏,好像浑身都长眼睛似的。铂重整车间工人看了他的表演,大受鼓舞,增强了从难从严练过硬本领的信心。但也有部分同志产生了畏难情绪。有的同志说,邱富贵是厂里培养多年的典型,要赶上他最快也得两年。

  对这样的问题,党支部认为只讲大道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得让事实来回答。正好这时二级工陈君特殊性在偷偷地进行蒙目练兵,他说:“我对邱富贵是既服气又不服气。服的是他本领过硬;不服的是他能做到的难道我们就做不到?”党支部觉得陈君特这种不服气不服输的精神十分可贵,就鼓励他大胆地练。结果陈君特在同志们保护下,只经过七八天苦练,第一个做到了蒙目检查384个点,点点不漏。陈君特的成功,在全车间引起了震动。有的同志说:“年了小陈的表演,我服气了。我和他同一天来厂,他能做到的事我没能做到,差距就在没有雄心壮志和奋斗精神上。”

  陈君特的出现,为大家树立了样板,使全车间的练兵活动更普遍、更广泛,上了一个新台阶;也使思想政治工作深化了一步。这时,三号岗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三号岗位设备多、管线长、塔体高,有时睁着眼睛还会走进死胡同。有人说:“其他岗可以蒙目检查,三号岗恐怕难……”面对这种困难,操作工范春甫站了出来。他说:“世上没有过不去的险关,就看我们敢不敢冲。邱富贵、陈君特做到了,我们为什么做不到。”他蒙上眼睛练兵,第一次练就在6米高的地方一脚踏空,虽然有人保护没出事故,但也吓了一大跳,几次想把蒙目的手绢摘下来但都忍住了,没有泄劲。塔上有个高空液面计,被17个大小阀门包围着,大家称它是“腊子口”。范春甫顶风硬上,在同志们的保护下,一气爬上爬下几十次,终于练得不磕不碰,一抓就准。经过10几天的苦练,范春甫在三号岗也成功了。他可以在7分钟内,蒙目上下30个直梯、7个塔,检查27台设备、650个大小阀门、767个点,做到步子走得稳、伸后抓得住、张口答得出,突破了“腊子口”。

  典型带动一般。全车间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有83%的人练出了蒙目操作的过硬本领。

  【缝补之歌】

  1962年“三八节”过后的第二天早上,实习员刘严章起床后,发现自己已经破得露出棉花的棉裤被补得平平整整、妥妥贴贴。这是谁帮我补的?小刘到处去问,大家都说这可能是贺云霞大姐在她过节时做的好事。小刘觉得说得是,就写了篇广播稿,表扬了贺大姐。地质技术员贺云霞确实经常帮助别人,特别是经常为单身小青年们缝缝补补。广播时,她正走在路上,没听清楚,以为说的是她帮谁补衣服的事,也没多想。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事过10多天,在3月26日油田研究院召开的评比会上,刘亚章怀着激动的心情为贺大姐请功,这时贺云霞才知道事情搞错了,赶紧说明她没帮小刘补棉裤。那么到底是谁补的呢?小刘只好一个个询问,最后才搞清棉被是工程师钟金生补的。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