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庆创业故事(11)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7日 16:04  新浪财经

  组织上信任她,工人师傅支持他,他上任以后,同几个“刺头”朋友订立了互帮互教的“同心干”合同;同那名曾劳教过的青年结成对子,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他的“施政纲领”,只有两条:一靠带头大干,二靠诚实待人。有一次,他们在一口转抽井上零点班,隆冬天气格外冷,偏偏取暖的锅炉又坏了。井场上,该下的67根油管、143根抽油杆摆在那里,结着厚厚的一层冰霜。看到这种情况,有的人不想干了。小原同那名青工交换一下眼神,一齐上了井口。在他俩的带动下,全班紧密配合,一鼓作气下完了所有的油管和抽油杆,使第二天清晨达到了开井的条件。接班的同志都不相信一个班能干这么多的活。小原感到这个班有希望,就自己宣布命名为“争气班”。

  为了带好这个班,小原什么都豁出去了。大队培训司机,队里推荐他,他放弃了这个机会;他因病住院,手术后12天就回队上井,正赶上井喷,他不顾刀口疼痛,和大家一起上井口,创造了一个班起下247根油管的新纪录。汗水不会白流。“争气班”在1984年年底跨入了厂先进班组的行列;小原也被评为厂劳动模范、市局“新长征突击手”;1985年7月他又被提拔为副队长。

  【小沈的“门子”】

  佳木斯农校毕业生沈重来到采油二厂工作,不少人猜测说:“这个小姑娘的门子可真硬,肯定有后台。”这也难怪。与沈重一起毕业的只有她分到了离市区较近的单位;到厂仅3个月,妹妹户口就迁来了;还给了房子。这没门子谁能办得到。有的人去问沈重,小沈也挺奇怪。她说:“在大庆,我抬头认识你,低头认识地,中间谁也不认识。要说门子,只能说是党组织的照顾吧!”

  1980年,沈重临毕业前,家里发生意外事故,父母双亡,只剩下一个13岁的妹妹。分到大庆以后,老师和同学们都为她担心。同学们说:“你一个刚毕业的女学生,到那里人生地不熟,没任何依靠,可怎么办?”沈重就是带着忧愁和心事来到大庆的。没想到大庆人事局调配科长魏兴柱了解了她的情况后,就同全科同志商量把她从大同改派到采油二厂;又同二厂商量帮助她解决家庭的具体困难。1986年,人事局的干部到二厂了解魏兴柱的事迹,核实有关材料,沈重才知道工作是魏科长安排的,困难是二厂给解决的。她说:“怪不得别人说我有后台,原来我的后台是调配科长。”当她打电话向魏兴柱表示感谢时,老魏说:“一个党员干部把党的温暖送给群众,这是应尽的义务。我是想告诉人们,不该办的有门子也不行,该照顾的没门子也要办好。”

  【嘎师傅和抠徒弟】

  1983年的5月,油漆工于敬书的儿子要结婚,打好的家具放在那里就差油漆了。一天晚上,老伴对于敬书说:“孩子结婚不像平时,一辈子就这么一回。你们队上油漆有的是,从牙逢里抠出一点儿就够咱用的了。”老于对老伴的话还没听完,脑袋就摇成了拨浪鼓:“不行!我是党员,又是班长,得带头遵守制度。不然,你拿点儿,他拿点儿,三拿两要不就把国家拿穷了?”老伴顿时像停了电的收音机,没声了,翻过身去便睡起闷觉。眼瞅着孩子的婚期就要到了,可那家具还得油漆呀。正在老伴着急的时候,于敬书把油漆拿回来了。老伴想,你说是说,做是做,还不是把油漆拿回来了。但待仔细一问,原来是他跑了20多里路,从萨尔图市场买回的。从那,于敬书在建筑公司四大队算是出了名,而且有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嘎师傅”。

  近朱者赤,近墨都黑。这“嘎师傅”班长还带出了10个抠徒弟。就说高明辉吧,那抠劲真是名不虚传。有一次,哈尔滨的亲戚来找他,说家里盖了3间房,就等着装玻璃,想求他给弄点。高明辉在家摆上好酒好菜,对亲戚说:“玻璃我手里真有,可那是公家的,这个忙我实在帮不上呀!”这亲戚一听,心里凉了半载,立刻又以退为进说:“弄玻璃要不行,弄点玻璃条也行”高明辉说:“玻璃条可以弄,但那得花钱买。”这亲戚只好掏出20元钱,买了点玻璃条回去了。

  就这样,年复一年,嘎师傅于敬书领着10个抠徒弟给国家节约了很多材料费,光是1983年,他们一个油工班就给单位节约工程材料费5500多元,油漆,腻子2100多公斤,玻璃320多平方米,公司领导称赞他们是集体的把家虎。

  【拒请之后】

  1982年春节,建材公司混凝土构件厂三中队老工人张师傅准备了一点酒菜,想请本队党支部书记李相文到家里吃顿饭,结果被李相文婉言推辞,当时,他心里又高兴又不快,高兴是的党支部书记还有点原则性;不快的是一番好意被误解,自己想说的话没处说,想办的事没办到,

  李相文谢绝了张师傅的邀请之后,心里也在想:“张师傅一向正直老实,这次为什么要请我到他有吃饭呢?”带着这个问号,李相文到张师傅登门拜访,找也唠嗑谈心。张师傅见党支书上门非常高兴,倒一杯白开水招待,就把自己的心里全倒出来了。

  这一谈才搞清,张师傅这顿饭,还不那么简单呢!张师傅是一个积极肯干的踏实人,工作从不落后。1981年他得了脑瘤,手术后经常把病假条揣在兜里坚持上班工作。组织上为了照顾他,让他优先搬进了新楼。他这次请书记吃饭,是诚心诚意地想对领导的关怀表示一下感激之情,同时也想借机会向干部反映一下,手术后留下个脑震荡的病根,不适于在噪音大的地方工作,要求换个工作岗位。他本想不用这种方式,但老伴给他出点子:“你光知道干活,不请,你的困难啥时候能解决!”他也就按老伴的主意办了。

  谈心之后,李相文大受触动,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他从这次宴请中,看到了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家,看到了“不请送不好办事”的不正之风侵入队伍肌体,给工人心灵造成了创伤,深深感到作为一个支部书记,自己责任重大。

  春节过后,党支部就这件事专门召开一次会议,决定把张师傅从噪音大的四班调到露天平台工作。为进一步端正党风,党支部制定了“约法三章”,要求队干部不准吃请受礼,要全心全意为党工作,为群众办事。看到党支部一班人这样雷厉风行解决问题,严格要求自己,张师傅高兴,全队工人高兴。大家说:“干部都能这样,端正党风就大有希望了!”

  【送不出去的礼物】

  这事发生在1985年整党期间。

  自打调资开始以后,采油一厂北五队工人老李就琢磨:当官员不打送礼的,只要自己出点“血”,调资就有门。于是他趁休息日,跑了几家大商店,花了40多元钱,飞翔了烟、酒、罐头和糕点“四色礼”,准备用“手榴弹”和“炸药包”去开后门。

  这天晚上,他先敲响了党支部书记马瑞胜的家门。马瑞胜见常来串门的老李拿着礼物来了,心里就明白了七八分。没等老李说完,就耐心地对他说:“老李呀,共产党不兴这一套你又不是不知道。能不能调资、要看你的条件够不够。条件不够,可不能用‘手榴弹’和‘炸药包’来创造啊!”从马瑞胜家出来,老李又满怀希望地推开了沈员队长曲兴良的家门。进了屋还没说几句就被曲兴良婉言谢绝了。这一下老李觉着有点凉快了,但马上又想到王文义。他想王文义是党支委,在队里威望高,若在支部会上美言几句,总是有用的。他又来到王文义的家。谁知王文义不仅没收他的礼,还把他狠狠地“刮”了一顿。从王家出来,老李突然明白了似地一拍脑袋:我也太笨了,送礼干啥跟人家磨呀,面对面谁好意思收呀。他像有了新把握一样来到党员副队长刘长发家。进了门二话不说,放下礼物转身就走,不料这招也不灵,礼物被刘长发送了出来。

  从刘长发手里接过那外兜,老李可真觉得没辙了。他犯愁了。他边走边看着那个兜,自己问自己:“难道这礼就真的送不出去了?”他并不甘心。最后想到党员班长庄玉乐和自己关系不错,如果他能不看僧面看佛面,把班里的名额给自己也就成了。他抱着最后一线希望走进了庄家的门。可庄玉乐明白了老李的意思后,耐心地对他说:“老李呀,这么多年你还不了解我吗?你说,违背原则的事咱们能做吗?”

上一页 1 2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1 32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