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论坛实录(6)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9日 17:31 新浪财经

  辛迈豪:作为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我们去年5月份在沈阳举办了股份制银行联席会议,这些管理者都普遍认为,市场开放对他们来说是很好的机会,而且对未来的发展也都充满着信心。在WTO的协议之下,2006年12月国际金融机构取得了更广泛的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在一年多之后,我们看一下2008年的第一季度,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净利润仍然比平均增长超过100%。而股份制商业银行里的第一梯队的资本充足率超过10%,不良贷款率低于2%。总体来说国内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拥有强劲的发展势头和突出的业务增长前景。我觉得从加入WTO开始到国内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的阶段,国内的银行监管者很好地利用了这一时期,推进中国金融业的转型。现在监管框架跟国际的标准接轨了,我们现在是探讨一些国际上非常熟悉的话题,比如说操作风险、反洗钱、资本充足率、流动性压力测试、不良贷款处置,提供关于理财产品的充足的信息,更加严格的信贷政策,公司治理等等。

  辛迈豪:中国银行的管理者和董事会也非常好,开放金融市场的决定使本土银行朝着市场化竞争的道路迈进。现在我们看到我们这个小组,代表着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这些都是带来了正面的效应。通过上市本土银行变得更加透明,在信息披露方面做得更加充分。在会计和信贷管理方面的做法也更加符合国际的标准。国际战略投资者的到来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那些国际战略投资者往往鼓励企业进一步改善公司治理,引入国际最佳行业做法,尤其是在风险管理和产品创新方面。可能会有人说,即使没有国际战略投资者的投入,所有这些早晚也会发生的,但是我相信国际战略投资者的加入是大大加快了这个行业转型的步伐。通过上市,银行在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筹集大的资金,通常投资于科技平台、拓展网店,这些都为金融业创造了效率。现在国内银行系统的监管体系已经实施,银行业的监管更加稳健,消费者对于金融服务需求的增长,甚至比本来就已经非常惊人的GDP增长速度更快。所有这些改变结合在一起,带来了非常积极的影响,无论对于转型后的银行,还是对于新进入的银行来说都是如此,而且也是让中国的消费者受惠。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是双向开放,前不久招商银行就在纽约开设了办事处,五大国有银行业是在海外进行投资。在申请进出这些国家市场的时候,当地市场的监管机构在信息披露和财务文件方面都采用了严格的审核和准入的标准。由于中国国内银行近年来在改善公司治理和增强财务实力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现在这些国内银行已经有比较好的挑战,去进行境外的拓展和投资。

  辛迈豪:在股权战略投资方面,管理中国外汇储备的国有机构,就对伯克利和摩根斯坦利等国际金融机构进行了投资,而这只不过是一个开端。但是也允许我提醒大家一下,我们所处的行业是非常容易受到周期性的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也清理过一些银行危机带来的危害,比如说印尼、韩国等等,我们作为管理者必须对所取得的成绩保持清醒的态度。我们必须要面对所可能会遇到的风险。很多相对年轻的管理者,他们可能只不过是初尝成功而已,他们认为超常规的业绩增长是正常的,但是实际上这种超常规的业绩增长并不是一种常态,这是一种非常的现象,在这一点上国际战略投资者可以提供更为现实的视角,协助管理者专注于管理机构自身的财务状况,同时共同的承担对于整个银行系统健康发展的集体责任。中国已经建立了一套监管方法,对于银行业的增长进行稳健的管理,目前监管机构和银行管理层的对话,仍然是聚焦与改善公司治理和健全财务及风险管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