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论坛实录(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9日 17:31 新浪财经

  克劳拉·菲思:它有助于减缓由散户而主导的市场动荡,而且可以建立一个平衡的监管市场和监管体系。政府的监管机构必须要帮助建立一个平衡的监管体系,来保护投资者,现在要求有相应的披露标准,并且促进竞争和增加选择。中国显然是走在政治的道路上,而且是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倡导市场标准的时候,我们也要避免一刀切的做法。我们伦敦AM市场,也就是我们的创业板市场,它是反映了一种灵活的做法。在中国就尤其重要,因为在中国有大量的私人企业是蓬勃发展,而且随着经济迅速的增长。私人企业越来越多,正像刚才东京交易所所讲的,我们和东京交易所有一个合作协议,我们也希望在日本建立一个类似于伦敦的AM一样的创业板市场。现在深圳市准备要创建创业板,这个对中国是十分重要的,要能够更加向富有增长强力的行业来分配资本。

  克劳拉·菲思:最后我再一次欢迎中国对改革开放的强调,而且也是赞赏决策者的这种管理方式。我们不可能一日就实现所有的目标,但是伦敦的经验对上海还是有借鉴意义的。而且决策者应该要重点关注我刚才所讲的三个重要领域。一个是加强双向资本流动的广度、深度,第二是增加机构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参与,第三就是要建立一个平衡的监管框架。

  我现在是非常期待其他发言嘉宾的发言,并且也期待着和大家进行探讨。谢谢。

  张春:非常感谢我们上一位发言人,下面一位发言人是中国证监会研究室主任祁斌先生,大家欢迎。

  祁斌: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来参加这次会议。今天上午听了很多领导和专家的发言,也听到这两位国际友人介绍他们市场的情况,很值得我们学习。我结合这次论坛的主题和分论坛的主题,谈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祁斌:第一个体会,这次论坛的主题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这个说了很多年了,最核心的环节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还是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市场,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本市场。我这里举几个例子,一个是不太相关的例子,中国有一个小商品市场在义乌,义乌是浙江的一个县级市,我去了浙江他们告诉我,每天有几十个、上百个国际的贸易商飞往义乌,为什么有很多人选择在那里定居,为什么它会成为国际小商品批发的一个交易中心呢?就是因为它有一个活跃的市场。就像活水,能够带来很多的内容。这是一个例子。另外一个例子是反例,我记得在1997年,当时毕业以后,找工作曾经去过美国康洲的一个小镇,我去那里找工作,那里其中了全美最大的保险公司。我7点在那里就没有人了。这样回想起来一个堆砌起来的金融机构很难成为金融中心,因为它没有市场。这是一个例子。

  祁斌:另外一个情况,伦敦和纽约之间的博弈关系在过去,我记得1917年前后,一战前后,纽约交易所规模超过了伦敦交易所。这是因为纽约的市场超过了伦敦。从过去20年,英国成功地实施了金融改革计划,也是把这个市场重新活跃起来。今天可以看到伦敦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重新得到了认可,并且具有非常强大的竞争力。而且有人讲伦敦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过了纽约,还是取决于市场的有效性和强大程度。最近我有机会访问伦敦,我记得1997年在伦敦工作的时候,当时感觉到这个城市不像现在这么有活力,现在各方面都很好。因为一个有效的、活跃的金融市场带动了所有产业的复兴。 所以我的第一个观念,上海要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应该是以建设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或者金融市场为立足点,为前提的。这是第一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