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论坛实录(5)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9日 17:31 新浪财经

  祁斌:就改革开放的话题,我想讲几个小的想法,一个就是改革和开放两者是互相互补的,是互为补充的。改革刚刚我讲了是逐步市场化的过程。只有改革了才能够有开放的基础,改革是为开放提供基础的,开放是改革的延伸和补充。两者互相辩证关系。

  祁斌:第二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应该说到现在为止是严格履行了WTO的承诺,有30家合资公司,有70家证券公司,有十几家基金公司外资比例已经达到了49%。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人民币没有自由兑换的前提下,也实施了QDII,实际上也是超出了WTO的范围。最近我们又开始允许境外证券交易所在国内开设代表处,同时从去年开始我们开始探索境外的公司在国内上市的可能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在有序地推进。

  祁斌:第三个方面,强调对于开放的过程一定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定是一个逐步开放的过程。为什么是这样一个过程呢?我举一个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谈我的体会。比如说基金业的开放,因为我在基金部曾工作过6年。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在这个基金成立合资公司的过程中,和引进QFII的过程中,中国内资基金公司与合资基金公司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同时也鼓励了创新。这里面既有一个相互竞争的过程,也有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我们看到很多内资公司也因此学到了很多国际上的运作。很多外资公司或者说合资公司也需要学习本土化的运作。所以说我们可以看到一定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

  祁斌:我们都知道开放是好的,同时大家都要把握,开放的节奏如果把握不好也会引起混乱,究竟这个度怎么把握?我个人的观点和思考是,我们观察我们开放的程度和开放的力度,就应该看看它是不是帮助或者说有助于创造一个有效竞争的格局。如果它确实帮助创造了一个有效或者有序竞争的格局,这个开放的水平就是适度的。中国证监会也在开始对中国资本市场开放进行全面的回顾,也准备进行一定的总结,对今后的开放提供更好的规划。

  祁斌:最后我讲一下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报告,包括我们谈到的改革开放。最后开放的目标是什么呢?开放的目标并不是为了开放本身,而是为了使中国资本市场在未来世界比较开放的情况下,仍然具有国际竞争力。假设某一天全世界的市场都是竞争越来越激烈了,即使在非常开放的条件下,我们仍然有竞争力,这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未来,展望到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应该是比较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应该能够与在座的两位证交所的代表一样,有一个比较成熟和发展的市场,达到能够同台竞技,共同竞争、相互学习的水平。谢谢大家。

  张春:谢谢,下面一个演讲者是辛迈豪。

  辛迈豪:非常感谢。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对于金融市场开放的讨论往往是聚焦本土的金融市场可能面临的威胁。不管这些威胁是真实存在的、还是主观感觉的,今天下午我想要来跟大家共享一下,我对于市场开放,对所有的机构所带来的正面效应的一些切身体会,这些体会是我在金融行业20年的职业生涯,以及过去4年的经历所积累和得出的。

  辛迈豪:过去4年当中,我参与了花旗集团在亚洲的两项投资,一个是花旗银行对韩国银行的投资,二是花旗银行2006年对于广东发展银行20%股权的投资。我们现在有13000多名员工,我现在担任广发银行的行长。中国银行业是最近几年才开始逐渐对外开放的。2001年之后才开始有大量的国际战略投资,而在WTO的框架下,本土市场的开放不过是在这几年之间才发生的。银行业对公众承担诚信的责任,因为银行业的开放对公共决策者来说是敏感的问题。国内监管机构正在研究,国际战略投资者对于中国银行业所带来的影响。我个人认为这些影响是积极的、正面的。我今天会集中来探讨中国银行业第一梯队,也就是五大国有银行之后的那些股份制的商业银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